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花卉盆景》88年第八期(插三)发表了沈连清同志制作的雀梅桩景《翠云飞舞》。依我们之见,该桩景不能说是精品。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观点,供参考。从图片上看,此桩置在一个盆中较满的椭圆形盆中,桩景较为苍老、纯朴,具有一种自然的风格。但该桩景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处理好造型中“疏与密”、“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此桩大小八个云片上下相叠,平行相连,枝叶壅塞,密不透  相似文献   

2.
九、神妙意在笔先,妙在画外。非墨非幻,气韵生动。参乎神妙,各适其理。神无可绘,真景逼生。图例《历尽沧桑》为圆柏桩景。苍老古柏,巍然屹立;灰白色的枯干霜柯,给人以“历尽沧桑”的意象,这就是传神。“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精神无形的东西,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来表现,故缘物托意,其神韵遂妙然自出。  相似文献   

3.
看了贵刊1995年第四期《飞鸿集》中,《几点改进建议》和《值得研究》两篇文章及附图,我认为这样的学术交流,很有必要,对艺术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想趁此机会,就这两件桩景造型,发表一下个人浅见,以求教于诸家。仲先生文章对《雀梅》桩景提出“令人有四平八稳的感觉。两边过分均衡,使主从关系明显淡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这正是这件桩景缺点之所在。但从提示的改进图看来,又觉得不够令人满意。如图二,树冠修改后成左展右收状,虽然解决了“四平八稳,两边过分均衡”这一毛病,但新的问题随  相似文献   

4.
岭南树桩盆景,群众素来都称为古树。自然界的古树必然是形体高大的,故“大树形”就成为岭南桩景的主要特色。岭南地区的常见大树以榕树和红棉为代表,这类树遍布于村前村后,因此榕树和红棉树的古木形态就明显地从岭南桩景艺术形象中反映出来。常见的“大树形”岭南桩景,无论它是什么型式,也无论它的形象千变万化,但多少都带有古榕树的风姿。如描绘桩景的雄伟、浑厚情态,多取法于红棉的形象,故“大树形”有“古榕格”和“木棉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6.
关于钱泽滨先生的盆景作品《榆》及其配文《力求以形传神——榆树桩景的创作经过与体会》(本刊97年第1期)和沈福加、曾宪烨两位先生就《榆》的争鸣文章(均发表于本刊今年第7期),笔者均一一拜读,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但作为盆景爱好者,愿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谬误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教正。一、钱泽滨先生的《榆》可以说是一件瑕瑜互见的作品。既没达到作者所说的那样见形见神,形美神驰,颇具名山名松风格,也不像沈先生所说的那样几乎一无是处。就总体而言,该作品显得比较稚嫩,不像是历经十几  相似文献   

7.
对节白腊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材,古老桩头更是珍品。郭新堂先生的这件对节白腊桩头盆景,原载《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9期,现又选登在连智兴先生编著的《树木盆景造型》一书中。能制作象这样好的桩景,还有很多其它树种,如古梅桩、榔榆桩、紫薇桩,等等。这件作品为劈干式。老桩被劈去一半,是雷轰电击、苍老枯朽之故,是樵夫砍伐、开山挖路所致,还是郭君手下“无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这里所说的“根”,是指土表之根。一盆树桩盆景必须有好的根,才能使作品更具完整性和审美意义。根的形象塑造是桩景造型的重要一环,而有许多作者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而所作出的桩景有气却无力,有形却无韵,便成上面所说的“插树”。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是以笔墨写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盆景是以石块、树木、配件等物塑自然之形,也传自然之神,二者可谓异工同曲。盆景的内涵是诗情画意,它要求与我国的诗画一样,要形外有神,为了达到神似的效果,还可以遗其一部份形似。以制作题为《海岛晨曦》的水山盆景为例。其中,“晨曦”是神,这个“神”,是要靠石块、水和配件等物的“形”来体现的。一般用红色的石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什么方法既能使桩景缩短制作周期,又能使桩景苍劲之中有柔性,保持雄伟、遒劲、自然,富有涛情画意呢?如用金属丝缠扎弯曲,成型较快,但枝干欠遒劲。如采用“蓄枝截干”法,枝干苍劲,但成型较慢。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名之曰‘吊扎截干’的新方法,既缩短制作周期,又兼南派苍劲、北派柔和于一身。现将制作过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树不在高,有神则名;桩不在大,有韵则灵”。眼前之景虽高不足二尺,但干身枝间带给人们的却是不尽的回味:“旷野茫茫,只树挺立,顶风傲雪,挥斥苍穹。”其形奔放舒展,其景发人情思,作品以独到俊逸之姿和澎湃奋发之势简洁而直观地表现了毛主席七律《冬云》中“高天滚液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这一名句意蕴。作者通过对树形的合理把握及风动  相似文献   

12.
一、势在整体大效果中的作用人的视觉习惯是先整体后局部。第一眼的感觉最为直觉,印象最深。在进行盆景观赏时也不例外:就是先从作品的整体大效果开始,进而深入到局部的根、干、枝、叶、配盆、装饰。整体大效果又首重势,记得耐翁前辈讲过:“势是衡量盆景的第一要素。”可见其重要性。立意是创作的开始,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构图是立意的具体体现。桩景的构图就是把握对象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去年第十二期汪、仲二同志对沈连清雀梅桩景《翠云飞舞》和赵庆泉《乐水图》的评价,笔者感到有几处见解确实是“不成熟的”。①从《翠云飞舞》题名来看,二同志感到怎么也产生不了飞与舞的感受。其实该桩景的整体枝叶就有向中心聚拢的动态,那大小云片前后错落,上下相接,真有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之势。倒是《乐水图》由于配件不妥,缺少‘乐水’之味。试想,一位穿长袍的老者,反背着手痴呆呆地站在水边,这水对他到底有多大乐趣,恐怕很难说清楚。如果换上个渔翁或是几个顽童、放牛娃,那《乐水图》就有意思多了。  相似文献   

14.
“曲、欹、疏”是人类生活的需要在现实桩景中,最多见的是曲、欹、疏创作手法的采用。作者如此表现,读者也如此欣赏,从而形成桩景的一大特色。人们为何对曲、欹、疏如此钟爱?我认为,曲与直(欹与正、疏与密也一样)是自然存在,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没有绝对的直和绝对的曲。只是有时直  相似文献   

15.
一、看桩景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这是艺术品收藏的基本要求。如果是普通桩景,市场上,别人家到处可以买到或见到,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消费者就不会认可,也就不能体现其附加值,那就不值得收藏。二、看桩景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低,尽管收藏桩景件数多,但是由于占地大,养护费时费事,回报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一些桩景培育并未到位,主干上与下粗度比例失调,距根部较近的侧枝枝径未达干径的1/4……这些有“水份”的作品照图屡见刊载,作者本人也不想讲自己作品的不足。难怪赵庆泉大师呼吁:要重视培育、改进培育技术。笔者以前曾提出通过迟剪、促根、防缩枝以培育榕桩侧枝(见《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七期)。这些年从实践中又悟出“要树立整体意识,改进培育方法,综台育桩,才能少走弯路,加速成型”的道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各有各的功能,它们既分工又协作,使植物构成为一个整体。育桩就应促使植物各器官形成整体合力。那么,整体育桩要注意哪些环节?  相似文献   

17.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18.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9.
涂白术简述     
耐翁先生在《盆栽技艺》中提出:盆景的剪裁表面上是“剪枝”,而实质上却是“留枝”。这对克服某些初学者拿起枝剪就把看不入眼的枝干统统剪去的不良习惯,确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紫香无核”又名“新葡四号”,是新疆石河子葡萄研究所最新培育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果型独特,具有浓郁玫瑰香味,品质极佳。耐贮运,耐病虫。既可鲜食又可制干、制汁,用途广泛。2004年2月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