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往往用“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这些词句,对自然界中一些不可思议的奇物做出自认为还算公允恰当的诠释,然后还要发出:美呀、奇呀的感慨!直到这时候人们似乎才有所醒悟:原来自我标榜为万物之灵的人,纵使其想象力再丰富,终究还是跳不出大自然划定的圆圈圈的。赏读了《美猴王》(见本期彩页),你更会醒悟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88年第3期彩色插页盆景欣赏栏里,由张夷同志创作的题名《昭君出塞》的山石盆景,无论从石料的选取,艺术的加工,还是意境的创造,都很有特色,耐人寻味。灰白色石头,经过作者的艺术处理,形成一座座起伏的山峰;灰白色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张夷先生说:"盆景是能讲话的,也是可以写的……写出一个新艺术环境……"这件附石盆景《乡土情韵》(见《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4期封底,马树萱制作),体现了一种快活的情绪和诗歌的精神。这种情怀使得加工后的石头改变了单一、偏执、冷酷、坚硬……的个性,成为和谐的"肢体",出现"物化"的力量。得用使然,石头回报以"角色"的忠诚,承担起一种不  相似文献   

4.
本刊去年第九期、今年第一期先后在《争鸣》栏里发表了赵国瑞的《不该贬抑象形性盆景》、徐和德的《象形——盆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本刊还陆续选载了一些象形盆景的照片。今年第三期刊登的关雄斡的《是盆景,还是盆怪?》对象形盆景提出了异议。这一期,我们编发了一组不同意关雄斡意见的来稿。孰是孰非,通过争鸣,自有公论。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盆雀梅树桩盆景(载1994年贵刊11期彩页)。树干半边枯朽,苍劲古朴。树身向一侧倾斜上伸,有苍龙腾空而去之姿,树梢向另一侧回复,呈苍龙猛然回头之势,整个树势充满动感和力度。既活泼而富有变化,又觉平稳安定。枝片平展,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排列疏密有序,变化自然有致,给人以清新、自然、明快的感觉。分枝弯曲伸延自如,顶梢微微翘起,以求左右顾盼。在根基左侧安置山石,  相似文献   

6.
92年4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在花卉市的根坯堆中寻得一桩坯,基部干径粗20厘米,在15厘米处开始一分为三,是较为理想的一本三干素材。时值清明节已过,地温已回升,树木大都萌发新叶,此桩坯不但没带胎土,且根部须根较少。但用指甲掐一下树皮,从色泽手感上判断,是刚挖下山的新鲜树根,故而购进。经过5年养坯定型蟠扎,蓄枝修剪,已初步成景(见彩页),具体做法如下。 (一)养坯 4月中旬江淮地区地温回升较快,西北风吹来的干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88年第八期(插三)发表了沈连清同志制作的雀梅桩景《翠云飞舞》。依我们之见,该桩景不能说是精品。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观点,供参考。从图片上看,此桩置在一个盆中较满的椭圆形盆中,桩景较为苍老、纯朴,具有一种自然的风格。但该桩景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处理好造型中“疏与密”、“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此桩大小八个云片上下相叠,平行相连,枝叶壅塞,密不透  相似文献   

8.
此桩原生于露天砖墙内,由于受砖墙挤压数年,自然形成蟠旋届曲之状。1987年12月挖得时其下部全无根系。定植后为防止脱水,用大塑料袋套住,经精心养护至88年秋即已繁英纷披硕果累累了。此桩虽高,  相似文献   

9.
双株合栽刺柏桩景《爱在深秋》(见本期彩页)的创作过程颇具戏剧色彩。原先两株刺柏均为单株栽在盆里,置放在同一场地。其共同长处为主干绝大部分枯死后已形成舍利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共同的短处为主干部分缺枝少片,整体单薄。各自虽经多年加工培育,终难成正果。有人曾建议将其中一株斜干小刺柏丢弃。但我始终认为这株斜干小刺柏如同一块顽石,虽不能补天,却可以铺路,不忍丢弃。去年秋季,由于受电视节目《夕阳红》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黄荆,亦称“黄荆条”。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是制作桩景的理想素材。黄荆在我们河南山野到处可见。然而,要想得到一桩姿态雅奇,状若某种形象的树桩并非易事,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比如我采挖制作的《羊城新意》就是这样。这个桩子是1985年农历正月采挖到的。荒坯有70余公斤。在山上它是仰面朝天长着的,虽有形,还较  相似文献   

11.
《栖凤》桩景是以枸杞倒栽制成,盆长38厘米,宽24厘米。其上下枝干全部天然而成,无一点人工痕迹。你看(见图);昂头挺胸,气势不凡,情趣具佳。头顶上几枝新枝绿叶,恰似它的凤冠;迎风摇曳;高高挺起的胸脯,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其优美的身姿,就象一个高傲的公主,在等待小伙子们向她求爱,给人们以吉祥如意的遐想;那盘根错节的根系虬曲自如顺  相似文献   

12.
山水盆景,在盆景中是我的最爱。也许是漂泊生活的关系,对自然的山水,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在我的眼前,我都会注目,并以心灵来与之轻言细语。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继承和发展昆明地区曾流行过的规律式树桩盆景技艺这一文化遗产,我们根据工艺美术、绘画、中国书法、园艺学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地开展新型规律式树桩盆景的设计,并以紫薇为材料进行试制。经两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大型立体树桩盆景《炎黄盆》的主体造型及部分桩顶的雏形造型。  相似文献   

14.
惠安县离休干部协会会长、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会长刘锦周,是个乐善好施,质朴随和,平易近人的“好老人”。离休后,身兼数职,尽职尽责,常常是废寝忘餐。但一回到家,绝不会忘记给心爱的花木盆景浇水拔草,施肥除虫,修整管理。他家住宅,楼上楼  相似文献   

15.
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盆景艺术,无疑是需要制作者或多或少心里要有诗人激情,画家心境,略懂舞蹈动作韵律,才能把原始生态一株树木,经一年又一年的栽培,才会逐渐显示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这盆《历尽沧桑喜逢春》紫薇盆景,由笔者将一棵被虫蛀蚁蚀,差点被人丢弃的紫薇根头,经过落地深埋栽种成活后,视其生长规律,缓慢地对树身被蚊蚀位置耐心喷药,  相似文献   

16.
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讲到“……一点成一家之规,一字仍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意思是在写字时要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写一个字或一篇书法作品,象随意挥毫而内有情志贯穿其中,不得任意违反。这“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准则,对盆景创作亦有借鉴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榆(见本期彩页)的创作历时十余年,整个创作经过肯定、否定、再创作三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探索以形传神的漫长过程。 1980年冬,我从山野中采掘到榆的桩坯,经过四年的努力,创作出一斜干式榆树桩景。该桩景高82厘米,主干右斜,树冠有五个片层组成,布局较规则,有一定的观赏性。在镇江市盆景展览中曾获三  相似文献   

18.
《夏日晴雨》(见附照)是作者王选民先生近年创作的佳作。作品以垂枝式的“柽柳”为题材,采用丛林式手法,再现大自然柳林野趣。其作品给人以构图新颖、线条流畅之感。在作品内涵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采掘的桩头制作桩景能否成功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首要的是能否视桩头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地加工制作。通常情况下,凡能因势利导制作的桩景,其布局较合理,树相较自然,有生气和活力。卧干式枸骨桩景《英姿》(见32页照图),虽距出神入化的境界尚有一定距离,但在制作过程中确实作了不  相似文献   

20.
野外采挖到的古老的自然桩坯,原伴嫁枝托大都不适用,要裁去重新培育,至少6至8年。据我们多年来实践探索,可以缩短枝干老态形成时间。1996年春我们获得一棵基干空凹苍古奇特的榆树桩(见墨图),培植3年8个月,枝干老态成型(见照片4,1999年9月摄),命题《劫后余生》。现将制作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