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原因,每年大约有25%~35%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必须及时补充后备母猪,而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要想有优良的繁殖母猪,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要想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从而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1后备母猪的选择1.…  相似文献   

2.
生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养猪的年生产力水平。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的几点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后备母猪是仔猪育成结束至初配种前的培育阶段.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为使繁殖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稳定性,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需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本文将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做一综述,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后备母猪是仔猪育成结束至初配种前的培育阶段。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为使繁殖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稳定性,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培育后备母猪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使繁殖母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合理的年龄结构。然而现在的一些猪场在培育后备母猪方面的工作常常不被重视,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要想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我们应从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方  相似文献   

6.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  相似文献   

7.
猪场经济效益与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建立高产母猪群,关键在于后备猪的选择、培育和管理。如果猪场能重视并选择高质量后备母猪,补充基本母猪群,就能长期保持持续高产的种猪群,那么猪场就能兴旺发达、财源广进。所以选择和培育好后备母猪,是办好猪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后备母猪的营养 调查表明,在商业化生产中母猪淘汰为30%~50%。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被选作繁殖用的后备母猪,应具有较低的背膘厚和较好的生长率。另外,用于充分满足后备母猪长期繁殖性能的营养需要。培育期的营养(20~200千克)影响后期的体重和背膘厚,  相似文献   

9.
后备母猪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养猪生产水平,适宜的后备母猪培育技术对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国内关于后备母猪培育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培育配套技术措施。本文参考国外后备母猪的培育方式、饲养管理、配种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培育的实际情况,总结后备母猪高产的综合培育技术,为提高后备母猪培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群大多以青年母猪为主,为了保障猪群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年龄大、繁殖力低和疾病母猪被及时淘汰。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饲养和管理直接关乎猪场生产业绩,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收益。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选择与留种、饲养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提高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科学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猪场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培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步成为了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探讨话题。后备母猪主要是指从2月龄开始到初配之前所存留并当作种用猪的母猪,他们是繁殖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猪群繁殖的性能。所以我们可以说,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养猪业来说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母猪阶段的饲养管理效果,因此成功的培育后备母猪对提高母猪终生的生产性能影响极大。所谓的后备母猪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它们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猪业中起着承  相似文献   

13.
<正>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猪场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培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步成为了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探讨话题。后备母猪主要是指从2月龄开始到初配之前所存留并当作种用猪的母猪,他们是繁殖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猪群繁殖的性能。所以我们可以说,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养猪业来说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后备母猪在饲养管理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母猪繁殖能力是养猪户实现高效益养殖的前提,母猪繁殖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母猪的繁殖效率受环境、饲养管理、配种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饲养管理,笔者就如何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归纳总结如下。1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是构成繁殖猪群的后备力量,建立合理结构的猪群,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是实现母猪群高产高效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为获得四肢健壮、  相似文献   

15.
规模猪场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即是母猪的群体生产力水平,是指猪场整个母猪群的总体繁殖生产水平,通常也以平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来表示,是体现一个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总结出从选择高产仔母猪品种入手;开展经济或配套系杂交生产;及时清理淘汰低劣母猪个体,按计划培育补充好后备母猪,保持生产母猪良好的年龄胎次结构;科学合理饲养好生产各阶段母猪;强化孕期母猪科学管理和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精心搞好仔猪初生接产与护理;推行仔猪早期断奶,促进断奶母猪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应用先进技术搞好母猪适时配种;到给母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等九个方面综合技术,来提高规模猪场母猪桷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张保平 《猪业科学》2011,28(12):120-121
后备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培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使猪群中有一群高产的母猪,保持现有猪群储备以达到高效稳定生产的目标。在后备阶段要通过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精细饲养管理,使用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繁殖胎次结构的种猪群。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繁殖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好后备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繁殖母猪、优化母猪群胎次结构、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和养好哺乳仔猪,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实现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后备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培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使猪群中有一群高产的母猪,保持现有猪群储备以达到高效稳定生产的目标。在后备阶段要通过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精细饲养管理,使用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繁殖胎次结构的种猪群。  相似文献   

19.
王帅  蔚飞  冯迎春 《猪业科学》2017,34(1):36-38
<正>荐语: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越来越多的猪场也逐渐意识到后备母猪选择及培育的重要性。但目前,行业对后备母猪更多关注的是体型、肢蹄、乳头等外在的选择,对于其繁殖性能的选择上则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作者提出了以后备母猪在公猪诱情后的发情反应作为其繁殖性能的一个表现,对后备母猪进行选择,也详细阐述了不同的公猪诱情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广大猪场对后备母猪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后备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培养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效率低或产量低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使猪群中有一群高产的母猪,保持现有猪群储备以达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在后备阶段要通过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精细的饲养管理。使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的胎龄结构的种猪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