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病是产蛋鸡因各种小肠球虫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通过我的了解.有80%的或90%的初产蛋鸡拉稀或产蛋不升是因慢性小肠球虫引起的肠毒综合症。  相似文献   

2.
Ghrelin在成年皖西白鹅小肠内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并结合DAB显色技术研究了皖西白鹅小肠内Ghrelin阳性细胞及其分布。结果:①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小肠的黏膜层,而黏膜下层和肌层未见Ghrelin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胞浆着色,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闭合型”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顶部不露于腔面,另一类为“开放型”细胞,呈锥体型,细胞顶部达到腔面。②在十二指肠,“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种阳性细胞均可观察到,而在空肠和回肠,主要为“闭合型”阳性细胞。产生Ghrelin的细胞在成年皖西白鹅小肠黏膜层有广泛的分布,揭示Ghrelin可能调节小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牛尿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证,主要表现尿中带血,或混有小凝血块。 1发病原因 1.1多因天气炎热,奔走过急,长途使役,以致热邪内侵,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热邪下移小肠,传入膀胱,致成尿血,故有“小肠尿血伤心热”之说。  相似文献   

4.
蓝狐钩虫病是由于钩口科钩口属或弯口属的线虫寄生于蓝狐的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引起蓝狐贫血、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小肠,被降解为可吸收氨基酸或可吸收肽,最终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或利用。作者对小肠氨基酸的来源、需要量、吸收和供应模式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H.E.染色、硫化铅组织化学染色及Ig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0、5、28日龄仔猪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仔猪小肠IgG阳性反应物分布于小肠绒毛柱状细胞的转运泡、柱状细胞基底部、小肠小血管血浆、淋巴管淋巴浆中,中央乳糜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分布。仔猪小肠IgG阳性强度随日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各肠段中。空肠IgG阳性最强。仔猪小肠酸性磷酸酶的分布规律与IgG相似。仔猪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随日龄增加显著增多,集合淋巴小结由0日龄至28日龄逐渐发育成熟。结论:仔猪在出生时通过胞吞作用摄取母源抗体IgG,伴随此过程的还有溶酶体的细胞内消化作用。最终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途径进行转运,0~5日龄是仔猪小肠摄取母源抗体IgG的最佳时机,至28日龄,仔猪小肠发生“肠关闭”,IgG摄取停止。与此同时,小肠淋巴组织逐渐发育成熟,肠道的黏膜免疫屏障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苗青 《中国猪业》2007,(9):47-48
1常见胃肠道寄生虫的特点 1.1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呈红色或黄白色,主要寄生在猪小肠,有时移行到胆囊和胃里。患蛔虫病的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感染时,变为僵猪,甚至死亡。猪蛔虫的受精卵,随猪粪便同时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17~20天。发育成为有感染性的虫卵。可污染饲料或饮水。当被猪吞食后,在小肠中发育成虫。[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呈红色或黄白色,有些像蚯蚓,主要寄生在猪的小肠,有时移行到胆囊和胃里,偶尔会发现虫体由口和鼻孔里钻出来。  相似文献   

9.
小肠理想蛋白质及其在绵山羊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理想蛋白质及其在绵山羊营养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李福昌①冯仰廉河北省文安县畜牧水产局刘铁梁李国强高维芳近年来人们对绵山羊小肠氨基酸的需要愈来愈重视,小肠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不仅影响到肠内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和绵山羊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小肠氨基酸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素、0.5%天蚕素+0.3%合生素。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空肠和回肠、Ⅲ组小肠各段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Ⅱ、Ⅲ组小肠各段和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Ⅱ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Ⅲ组十二指肠和空肠、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宽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Ⅳ组小肠各段黏膜厚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十二指肠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Ⅳ组空肠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天蚕素、合生素单独或联合添加均能改善AA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促进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增殖,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一枝蒿制剂对小鼠小肠运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一枝蒿制剂对小鼠进行小肠推进实验,以甲基硫酸新斯地明、盐酸吗啡和生理盐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一枝蒿健胃促消化机制主要是促进小肠运动。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其效果相似于硫酸甲基新斯地明  相似文献   

12.
<正>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由传统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转向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体系及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迄今已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小肠氨基酸来源、数量、组成及蛋白质周转方面。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的基础,是通过对饲料以及消化系统的调控,使进入小肠的氨基酸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中吸收的氨基酸包括3个来源蛋白质的降解:①瘤胃微生物蛋白;②饲料非降解蛋白;③内源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质是小肠氨基酸的主要来源,空肠回肠是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氨基酸组成,对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是动物机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动物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蛋白质小肠消化代谢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进入反刍动物小肠蛋白质的分类、测定小肠内蛋白质消化率的方法以及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等理论一直指导着营养学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本文主要就对上述几方面作一综述,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羔羊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小尾寒羊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H及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pH不同,回肠pH显著高于空肠,空肠和回肠pH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羔羊1月龄后,小肠各段pH变化不大;小肠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不同,空肠段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段,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增加,3月龄后各消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O.05);羔羊小肠不同部位乳糖酶活性不同,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蜂花粉对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4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72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和15g/kg(试验组)的蜂花粉,每周每组随机抽取试验鸡6只,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测量肠管长度及肠绒毛、肠腺长度,并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蜂花粉对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1~3周龄鸡的小肠绒毛和肠腺的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淋巴组织较发达,证实蜂花粉能够促进肉鸡小肠的早期发育,增强组织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袁森泉 《广东饲料》2002,11(2):21-22
有关刚断奶仔猪的行为、环境、健康和营养方面可供利用的资料很多。因断奶仔猪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在断奶后几天发生变化,造成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这可部分地造成断奶后生长阻滞。而健康可能与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徐京生 《动物保健》2006,(12):42-42
问:向您请教一例病例:白羽肉鸡25日龄,1周前出现小肠球虫和肠毒综合症状,表现过料、腹泻、个别鸡出现低血糖症状(乱叫乱窜)。剖检可见肠毒、小肠球虫新城疫的病理变化。按照以上诊断用药两个疗程,粪便有所改善(过料和西红柿粪便),但是粪便很细,大群精神状态不好,减料,打蔫的鸡嗦囊内没有食物或非常少的食物。剖检病鸡临床症状如下:胆囊肿大,有肠毒和小肠球虫症状,无新城疲症状,最明显的就是肌胃病变:鸡内襟变性增厚,颜色变浅,法氏囊稍萎缩变性颜色浅黄,其他为未异常。请问有可能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小肠上皮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用获取的小肠上皮细胞来研究小肠功能、营养物质吸收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成功分离小肠上皮细胞则是前提,可以用组织块培养法、非酶学消化法、酶消化分离法等来分离小肠上皮细胞。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分离小肠上皮细胞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上期回顾:上一期主要介绍,一是宫内发育迟缓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动物模型的构建,二是哺乳动物小肠生理结构与发育特点,三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哺乳动物小肠生长发育的影响中的(1)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对哺乳动物小肠生长和形态的影响和(2)IUGR对哺乳动物小肠消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肠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体外分离培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为研究小肠消化吸收、物质转运及肠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的有关方法及鉴定,简要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