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本文对不同行道绿化树、蔓藤攀缘植物、草坪绿地温、湿度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夏季三种乔木行道绿化树种较未绿化空旷地日平均地表气温降低2.2℃—3.2℃,最高降温达3.8℃;二种蔓藤攀缘植物地表日平均降低温度2.7℃—3.9℃,最高降温达4.3℃;草坪绿地和行道绿化树荫下水泥路面较空旷裸露水泥路面地表温度分别平均降低9.8℃和8.5℃,最高降温达15.6℃;乔木行道绿化树和蔓藤攀缘植物较未绿化空旷地日平均地表温度增加12.9%—14.7%和17.5%。同时还对不同绿化树木种类、形态特征及郁闭度等影响降温增湿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赤峰市位于北纬42°16′,东经118°24′,属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具有多季风,少降雨,多日照,寒暑变化激烈的特点,全年无霜期140d,年平均温度6.8~10.0℃,积温3150.1℃,年降雨量310~400mm,年均6级以上大风的日数为47.7d,年均8级大风的日数为30.5d,夏季平均温度21.9℃,夏季最高温度42.5℃,冬季平均温度-7.9℃,最低温度-31.4℃,年蒸发量1872m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枣园间作生物学基础与小气候效应。[方法]2009~2011年,在枣园内间作小麦、花生、大豆、大蒜、西瓜、蔬菜等,对照为单一作物种植地,采取固定观测和同步移动观测相结合测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田间小气候因子。[结果]枣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在光照、肥水方面存在资源利用型竞争关系,但与多种作物在物候期上存在差异,枣树与间作作物在需水、需肥及光照的关键时期也有交错。同时,枣园间作与对照比农田小气候环境变化显著( P<0.05):枣园间作地比对照空气温度降低幅度为0.2~0.7℃、地表温度降低幅度为2.1~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幅度为3.7%~6.8%、风速减低幅度为0.2~0.4 m/s。[结论]该研究表明枣园间作可在中原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一、地理位置榆社县位于晋中市东南方向,属东山区农业县,东经112°38′~113°12′,北纬36°51′~37°24′,气候状况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海拔920~2001米,年平均气温8.8℃,年有效积温大于0℃以上为3743℃,平均无霜期125~180天,年降水量560mm。  相似文献   

5.
月亮山位于西吉县的东北部,属宁夏六盘山外围区。地处北纬36°04′~36°16′,东径105°28′~106°02′,年平均日照对数为2340.4h。年平均气温5.37℃。昼夜温差大,平均相对温度65%。无霜期136d。海拔在2000~2633m之间,土壤多为粗骨土或山地灰褐土,空气干燥。由于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每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规划要求,制约着西吉县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哈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哈密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具有发展葡萄生产的独特自然条件和传统技术优势.哈密位于北纬40°45′~45°09′,东经91°11′~96°33′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非常丰富.哈密盆地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2~43,9℃,≥10℃的积温4073~4300℃.年降水量平均33.2毫米,年蒸发量3093毫米,大于蒸发量的100多倍,干燥度为28.日照时数3357小时,太阳能辐射量157.6千卡/平方米.无霜期历年平均184天,对发展葡萄生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正>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处北纬36°41′~37°35′,东径121°11′~122°47′,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1.5℃,历年平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夏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对单栋塑料大棚夏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对比分析棚内外小气候特征。[结果]棚内透光率为76%~7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1~2.9℃,晴天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22:00~06:00棚内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2~1.1℃;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明显高于棚外10℃,阴天则为5℃;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3种典型天气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2.2~4.2℃;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最高温度棚内较棚外增温达15~16℃,最低气温增温则仅为1~2℃,日较差达13~14℃;3种典型天气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低于棚外3%,但8:00~18:00棚内湿度平均低于棚外8%,其他时次棚内湿度则平均高于棚外3%。[结论]该研究为农业工作者指导夏季大棚生产提供切实的小气候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垦绥垂柳是朝鲜垂柳的新变种,由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和农垦总局林业局历时16年,筛选出的不飞絮、雄性无性系垂柳.该树发芽早、落叶迟、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能在-40℃条件下正常越冬,适生区域为北纬30°15′~48°40′,东经110°~134°25′,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是优良的城镇绿化树种,名山农场现有大量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临安市高档、中档和低档3类小区的实测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探讨绿化和建筑布局及天气状况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居住区所测温度与中央气象台相应时段的数据有明显差别,晴天平均高2.22℃,阴天平均高1.63℃,雨天平均高1.83℃。3个居住区一天之中的温度波动范围也不一样,低档小区平均波动2.39℃,中档小区平均波动1.62℃,高档小区平均波动1.11℃。冬夏2个季节各小区的温度变化情况也不一样,夏季温差、相对湿度变化都比冬季明显。建筑和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风速,改变人体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京植物园内典型绿化植被区,对林内外温湿度等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园林绿化树种降温增湿功能。结果表明:林内比林外气温月平均降低0.03~0.48℃,日降低温度最高达2.06℃,月平均湿度增加1.44%~3.95%RH,日增加湿度最高为15.7%RH,说明绿化植被具有良好的降温增湿作用。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加强绿化植被建设,以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春季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差异规律,更好地指导大棚的设计、调控大棚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三种常见结构大棚内外的光温条件进行观测并分析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棚内相对照度为40%~60%,大小与大棚体积成反比;不同结构大棚日平均气温增温效果以三连栋最大,增幅达2.1~3.2℃,单栋其次,增幅为1.3~2.6℃,六连栋最小,增幅只有0.9~2.1℃;地温增温效果由大至小依次为三连栋、六连栋、单栋,平均增温为2.6℃、2.2℃、0.9℃。晴天夜间单栋气温出现轻微“温度逆转”现象,而0㎝地温“温度逆转”现象则显著地在晴天各大棚及阴天的三连栋、六连栋10∶00~18∶00出现,晴天时最大降幅高达14℃。还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光照、气温、地温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3.
设施葡萄小气候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对南京市浦口区盘城现代农业园开展葡萄大棚小气候观测分析,以研究设施葡萄大棚内小气候变化规律,更好地为开展葡萄农业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棚内日平均气温较棚外高3.5℃左右;棚内日平均湿度与棚外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建立的预测模型冬、春、夏季日均气温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0、0.580、0.432℃,日均湿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3.12%、1.30%;棚内日平均温度、湿度和棚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日平均湿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16-4518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12月青县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气压、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值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观测值月平均气压差值为-0.7~0.1 hPa,月平均最高气压差值为-0.5~0.4 hPa,月平均最低气压差值为-0.7~0.2 hPa,月极端最高气压差值为-0.3~0.6 hPa,月极端最低气压差值为-1.1~0.1 hPa;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2~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1~0.2℃,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0.3~0.3℃,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0.3~0.3℃。气象要素对比观测差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观测仪器和观测原理的差异、数据采集时间与方法不同、感应器安装位置及所处环境不同以及人工干预与观测误差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唐山,位于河北东部、毗邻京津,地理坐标东经117°31′~119°19′,北纬38°55′~40°28′,年极端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22.9℃,平均气温12.5℃。为做到温室的周年生产,本地农户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逐渐探索出秋冬口感番茄—冬春网纹甜瓜—越夏礼品西瓜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特别在滦南、迁安、乐亭等地,这种模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常年种植面积能达到3 000亩以上,成为农户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田林网化“三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藁城市农田林网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涌现出一批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典型。但仍有必要大力宣传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三大效益”,恢复和发挥平原林业应有地位和作用。1 农业防护效益 据科学测定:有农田林网的耕地,可有效减免旱涝、风沙、干热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可有效改变农田小气候:平均降低风速38%,冬春秋三季可提高气温1℃~2℃,提高地温1℃~2℃,夏季平均降低气温1℃~3℃,降低绝对最高气温4.2℃,土地耕作层含水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枣园间作生物学基础与小气候效应。[方法]2009~2011年,在枣园内间作小麦、花生、大豆、大蒜、西瓜、蔬菜等,,对照为单一作物种植地,采取固定观测和同步移动观测相结合测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田间小气候因子。[结果]枣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在光照、肥水方面存在资源利用型竞争关系,但与多种作物在物候期上存在差异,枣树与间作作物在需水、需肥及光照的关键时期也有交错。同时,枣园间作与对照比农田小气候环境变化显著(P0.05):枣园间作地比对照空气温度降低幅度为0.2~0.7℃、地表温度降低幅度为2.1~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幅度为3.7%~6.8%、风速减低幅度为0.2~0.4 m/s。[结论]该研究表明枣园间作可在中原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52-7254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河间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值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观测值月平均气压差值为-0.2~0.3 hPa,月平均最高气压差值为0~0.5 hPa,月平均最低气压差值为-0.4~0.3 hPa,月极端最高气压差值为-0.2~0.9 hPa,月极端最低气压差值为-0.6~0.6 hPa;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0.2℃,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1~0.4℃,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0.2~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0.3~0.6℃;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3%~3%,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9%~3%。气象要素对比观测差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观测仪器和观测原理的差异、数据采集时间与方法不同、感应器安装位置及所处环境不同以及人工干预与观测误差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温度管理薄膜日光温室温度管理,根据油桃不同生育时期,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温室的升温保温效果来确定.1.萌芽期:最高温度25℃,最低5℃,平均10~15℃.2.开花期:最高温度为22℃,最低4~5℃,平均12~14℃.3.展叶及新梢生长期:最高温度为25℃,最低10℃,平均15~18℃.4.着色期及收获前:最高温度为28℃,最低15℃,平均20~25℃.日光温室升温主要靠日光、扣严棚膜、覆盖草苫和纸被、关闭通风口等措施;降温利用天窗、后墙通风口放风及草苫遮荫来调控.撤草苫和解除棚膜时间应在外界气温达到10℃以上.解除棚膜时,要逐渐锻炼,防止日灼.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观测了杭州风景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以此与杭州市气象台的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对林内地表温度的调节效应最为显著,林内年平均温度比市区下降2.6~3.3℃,年平均最高温度下降12.1~13.2℃,年极端最高温度下降25.3~29.4℃;使年平均最低温度上升1.2~1.4℃,年极端最低温度上升7.9~8.0℃;使平均日较差下降13.3~14.6℃。对林内5~20cm深度地中温度的调节作用也甚为明显,可使年平均温度比市区下降2.0~3.0℃。对地表、地中温度的降温效应都以盛夏午后14:00前后最为显著,在严冬季节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对林内近地层气温的调节趋势与地温基本一致,但调温幅度比地温小。可使林内近地层空气的年平均绝对湿度比市区提高0.5~0.6hPa,年平均相对湿度上升7%~8%,且都以午后14:00前后增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