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纬度和季节是影响生物入侵的重要环境因子。以往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研究多集中于秋季入侵旺盛期,较少关注其春季的入侵表现(入侵态势、生物入侵-物种多样性关系等)。在中国22°~30°N范围内(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共设置15个入侵样地与15个对照样地,探讨了春季陆生空心莲子草入侵群落沿纬度的变化特征及入侵对群落多样性(α物种多样性指数)、稳定性(Godron坐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季空心莲子草入侵态势随纬度上升而加剧;入侵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纬度显著负相关(P0.05),而对照群落的这3个多样性指数与纬度显著正相关(P0.05),2种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纬度均无显著相关性。(2)在群落整体水平上,空心莲子草入侵造成本土群落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但小规模入侵(入侵盖度25%)可以提高群落多样性;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空心莲子草盖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入侵样地和对照样地的Godron坐标值相接近,表明春季空心莲子草入侵并未对群落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3)入侵区共记录植物45种,空心莲子草优势度最高;对照区共记录植物125种,优势种为结缕草Zoysia japonica,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和葎草Humulus scandens;春季2种群落的植物在典型对应分析(CCA)排序图中沿纬度各自形成界限明显的3个分布区,入侵群落中物种分布的斑块化程度更高;空心莲子草靠近排序图的中心位置,表明它拥有较为宽广的纬度适应性。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外来入侵植物的群落动态,同时也有利于制定有效的入侵防治措施以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干扰和氮沉降是影响植物入侵的重要环境要素。目前,干扰和氮沉降如何协同影响空心莲子草入侵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探讨了干扰、氮沉降和湿地植物群落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短期影响,为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物理控制及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方法】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4种湿地植物粉绿狐尾藻、水葱、黄花鸢尾和千屈菜组成的湿地植物群落,设计干扰(无干扰、模拟采食、刈割)、氮沉降(无氮添加和氮添加)以及有无湿地植物群落竞争(仅空心莲子草单种模式和空心莲子草与湿地植物群落混种模式)的三因素控制试验。【结果】模拟采食和刈割两种干扰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的生长繁殖指标,且刈割相较于模拟采食影响更大。刈割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生物量、茎长和节数的相对生长率为负值,同时,刈割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生物量、茎长和分枝数的补偿系数均显著小于模拟采食处理,但存在欠补偿生长;湿地植物群落显著影响了空心莲子草根、叶、总生物量、叶片数、茎长和分枝数等指标;而氮沉降仅显著影响了空心莲子草分枝数补偿系数。除叶片数和分枝补偿系数,干扰与氮沉降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湿地植物群落并没有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来种入侵对地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植物与地下微生物互作的角度探索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方法】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和比色法,研究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不同入侵程度(未入侵、轻度入侵和中度入侵)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殊功能微生物及其多样性水平的影响。【结果】供试土样中共检测到33种PLFA生物标记,其中细菌24种、放线菌4种、真菌4种、原生动物1种。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增加,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含水量显著减少,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无显著变化;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PLFA标记物总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含量比值逐渐减小;功能微生物含量逐渐增加,与未入侵地相比,红毛草重度入侵地根际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含量增加了42.46%,伯克霍尔德菌含量增加了22.32%,嗜热解氢杆菌增加了13.08%。红毛草入侵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水平有一定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随入侵程度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变化。土壤中细菌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真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毛草的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随入侵的加剧,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增加,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含量以及一些特殊功能性微生物含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4.
飞机草是世界上危害严重的100种有害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入侵植物之一,也是广东主要的入侵植物之一。本文介绍了飞机草对入侵地农田、牧草、生态等会造成严重危害,归纳了飞机草入侵广东的3个历史阶段,从防治和利用两方面总结了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历史特点,指出了飞机草的入侵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的高度重视,防止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Eupatorium植物,原产于南美,现广泛扩散到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外来入侵杂草,严重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1934年,飞机草在云南和海南尖峰山被首次发现,现正在中国南部地区迅速扩散.此文对飞机草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造成的危害、开发利用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领域:(1)飞机草入侵的本底调查与扩散预测;(2)飞机草的入侵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3)飞机草的入侵效应与风险评估;(4)飞机草的科学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冬季乡土沉水植物表面附生藻类群落对水盾草的入侵是否存在抵抗力,在冬季采用透析袋对接种有来自乡土种、入侵种沉水植物及二者混合的附生藻类群落的水盾草断枝进行为期4周的培养,收获后分析不同附生藻类群落对水盾草附生藻类群落密度、组成情况和生长、拓殖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盾草的附生藻类群落密度与组成有显著区别。入侵沉水植物附生藻类群落处理组中的水盾草断枝生长速率与再生拓殖能力均高于乡土和混合附生藻类群落处理;相较于水盾草表面原生附生藻类群落,乡土附生藻类群落短期内可显著抑制水盾草的生长和拓殖,表现出抵抗作用。但在冬季,随着太湖中乡土沉水植物相继死亡,其附生藻类群落随之消亡,无法继续抵抗水盾草的入侵。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水盾草在冬季太湖入侵并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的原因,为沉水植物生物入侵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少花蒺藜草(Ce nchrus pauciflorus)入侵机制并制定有效治理措施,调查并分析不同危害程度入侵地植物群落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地内有植物37种,隶属13科30属。4群落中植物种类均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其次为菊科、豆科和藜科,其他种类植物出现频率很低。当少花蒺藜草在草原中危害度达15%以上时,禾本科种类牧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菊科和藜科类植物所占重要值则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狗尾草(S e taria viridis)和猪毛菜(S als ola collina)在群落中优势地位逐渐显现;植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表现为无危害区域(危害度15%)轻度入侵区域(危害度16%~35%)中度入侵区域(危害度36%~50%)重度入侵区域(危害度50%),即少花蒺藜草入侵地植物多样性随入侵程度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克隆整合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入侵本地植物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恶性入侵植物都是克隆植物,阐明克隆特性对入侵性的影响有利于深入揭示其入侵机制。以国内代表性的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对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入侵不同密度的本地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种群时的资源分配,生长、生理和竞争力的影响,探讨克隆整合及其介导的劳动分工对该植物入侵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竞争显著降低了喜旱莲子草端部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和克隆繁殖(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克隆整合则显著促进了竞争环境下喜旱莲子草端部分株的生长表现和竞争能力,且在高密度竞争环境下更为明显;克隆整合显著增加了高密度竞争下整个克隆片段的生物量积累。此外,竞争环境下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分工现象,表现为基部分株专化吸收地下资源而端部分株专化地上部分扩繁。喜旱莲子草的克隆整合特性能有利于其入侵本地植物种群。  相似文献   

9.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为禾本科蒺藜草属,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态势逐年扩增,因此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对于防治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少花蒺藜草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候选了6个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比较△Ct法和RefFinder五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估筛选了最佳内参基因。结果表明,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综合排名为TCTP1>RH37>ACX4>TCTP2>GAPDH>TBP,TCTP1基因在少花蒺藜草不同时期不同组织样本中表达最高最稳定,最不稳定表达的是基因TBP,TCTP1为综合评估下少花蒺藜草的最佳内参基因,因此TCTP1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少花蒺藜草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中。本研究为少花蒺藜草后续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上为少花蒺藜草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空心莲子草的入侵现状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贵阳市阿哈水库小流域为调查区域,进行样方调查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蔷薇科和禾本科占该区域草本全部科的34.2%,表明温带性质植物在该地区草本植物区系和植物组成中占主导地位;空心莲子草入侵后阿哈水库流域植物的组成仍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没有受到较大干扰。结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在阿哈水库流域表现为中度干扰,并且其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以假臭草为化感物质供体,飞机草、巴西含羞草、稗草、三叶鬼针草和茼麻种子为受体做盆栽试验,测定杂草种子发芽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探讨假臭草作为绿肥时对几种常见大田草的抑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假臭草对杂草种子发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稗草和飞机草,在较低(0.005:1、0.010:1,W绿肥:W土壤)施肥水平即可完全抑制其萌发;假臭草对杂草植株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甚至还会促进某些杂草的生长.因此,在利用假臭草的化感作用控制杂草时,应在杂草萌发前进行控制,而且控制对象应该是对化感作用敏感的杂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防除乳浆大戟提供理论参考,也为紫茎泽兰新型仿生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化感性强的紫茎泽兰和乳浆大戟为供、受体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乳浆大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乳浆大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与水浸提液浓度和生长部位无关;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乳浆大戟种子萌发幼苗的影响是抑制其胚根和胚芽生长,且对胚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胚芽。【结论】乳浆大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紫茎泽兰影响较大,需通过进一步对紫茎泽兰水溶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乳浆大戟的物质成分及浓度,实现“以草治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防除乳浆大戟提供理论参考,也为紫茎泽兰新型仿生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化感性强的紫茎泽兰和乳浆大戟为供、受体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乳浆大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乳浆大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与水浸提液浓度和生长部位无关;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乳浆大戟种子萌发幼苗的影响是抑制其胚根和胚芽生长,且对胚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胚芽。【结论】乳浆大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紫茎泽兰影响较大,需通过进一步对紫茎泽兰水溶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乳浆大戟的物质成分及浓度,实现“以草治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5种外来入侵植物在广东省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常见的5种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凤眼莲、金钟藤、薇甘菊和五爪金龙进行了调查,分析了5种外来入侵植物在广东省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应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有益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替代和直接替代2种替代方式,研究了7种优质无害牧草(皇竹草、象草、扁穗牛鞭草、串叶松香草、百喜草、香根草和扁豆)以及兔丝子替代紫茎泽兰的效果。[结果]综合措施有利于牧草替代紫茎泽兰,而直接替代除皇竹草、象草2个草种替代效果明显外,其他5个草种基本失败。[结论]为紫茎泽兰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紫茎泽兰入侵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昌华  李扬  朱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2-9534
对紫茎泽兰的生理生化、入侵机制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用热带牧草替代飞机草这种典型的恶性入侵杂草选择了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热带 豆科牧草要热研二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作为作用的对象采用常规水浸提法比较测试它 们之间的化感效应,从化感作用方面探讨热带牧草对飞机草入侵的适应及竞争的机制为有效控制外来植物入侵提 供思路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飞机草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热研二号柱花草种子的萌发、根长和苗长都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叶的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大。总体来讲,高浓度飞机草根、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热研二号柱花草的 综合化感指数(SEI)分别为-0.407 -0.369 -0.493,飞机草水浸液对热研二号柱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 顺序均为叶跃茎跃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造林时混合配置8种寄主植物,研究在一年生、三年生、四年生檀香(Santalum album L.)人工林中寄主植物配置距离、植株高度、胸径、生长状况等对檀香幼树高径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的树高与檀香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株高与檀香株高和胸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在一定配置距离范围内,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 DC.)、相思(Acacia confuse Merr.)的配置距离与檀香幼树生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寄主植物根系寄生的檀香吸盘发生情况来看,山毛豆是最佳寄主,木麻黄、苏木(Caesalpinia sappanL.)、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次之,假蒿吸盘多但较小;飞机草最差。整体上看,寄主植物山毛豆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对檀香的生长极为有利,是较佳的寄主;假蒿、苏木、相思、木麻黄、麻楝其次,飞机草较差。  相似文献   

19.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el)是生物入侵物种。20世纪中叶传入云南南部,迅速在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蔓延,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和经济损失。对有关紫茎泽兰的研究动向进行综述,包括紫茎泽兰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危害性、综合开发利用情况等,并着重讨论紫茎泽兰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