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柳叶蜡梅叶挥发油的工艺,并研究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对脂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以超声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获得柳叶蜡梅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25%挥发油为原料、1.00 mg/ml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研究挥发油对脂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柳叶蜡梅叶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 h、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9g/ml,得率达1.67%。挥发油对脂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为208.09μl。[结论]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脂自由基清除能力,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蜡梅科9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及节部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蜡梅科叶片结构各种之间差别小,节部为具2侧迹的单隙类型;从叶柄侧迹数量看,支持蜡梅科原分为夏蜡梅属(Calycanthus Linn.) 和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dl.) 两个属;而油细胞的分布与密度可以将蜡梅属分为无油细胞的蜡梅和西南蜡梅,及含有油细胞的柳叶蜡梅、山蜡梅、浙江蜡梅和突托蜡梅两类群。对浙江蜡梅、突梅蜡梅、柳叶蜡梅和山蜡梅之间从叶的解剖构造提不出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食凉叶是浙江丽水民间对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的统称。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均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枝叶具有芳香气味。丽水本地人通常采摘其茎叶煎汤口服,用于治疗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肚痛、肚胀、腹泻,或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腹部胀痛和小  相似文献   

4.
柳叶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半常绿灌木,可作为经济植物开发,现处于野生状态,为了合理开发这一珍贵植物资源,本文介绍柳叶蜡梅的综合利用价值和播种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根尖和茎尖细胞对8种蜡梅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类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染色体绝时长度7.02~3.22m。其核型公式有3种.美国蜡梅为2n=22==22m,西南蜡梅为2n=22=20m(sat)+2sm,西美蜡梅、夏蜡梅、蜡梅、突托蜡梅、山蜡梅和柳叶蜡梅均为2n=22=20m+2sm。比较组型的时称性,夏蜡梅属比蜡梅属更原始,而在两属中又以美国蜡梅和柳叶蜡梅分别为属内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6.
以柳叶蜡梅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柳叶蜡梅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柳叶蜡梅叶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g:25mL、提取时间3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2.469%.  相似文献   

7.
《丽水农业科技》2007,(3):F0002
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Y.H)为蜡梅科蜡梅属,半常绿灌木,丽水地区俗称石凉茶、山蜡茶,是畲乡民间应用最广的中草药之一。丽水市中医院对柳叶蜡梅药效进行研究,并利用其茎叶蒸馏后所得的油开发研制出畲族新药——脾胃舒,临床上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肠胃不适、腹部胀痛、泄泻等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8种蜡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根尖和茎尖细胞对8种蜡梅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类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染色体绝对长度7.02~3.22μm,其核型公式有3种,美国蜡梅为2n=22=22m,西南蜡梅长2n=22=20m(2sat)+2sm,西美蜡梅、夏蜡梅,蜡梅,突托蜡梅,山蜡梅和柳叶蜡梅均为2n=22=20m+2sm。比较组型的对称性,夏蜡梅属比蜡梅属更原始,而在两属中又以美国蜡梅和柳叶蜡梅分别为属内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9.
干燥工序是茶叶中香气和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探究不同干燥参数对柳叶蜡梅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机制的柳叶蜡梅茶为原料,设置不同温度(80、100、120℃)和时间(20、40、60 min)进行干燥试验,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不同干燥参数对柳叶蜡梅重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处理有助于去除柳叶蜡梅茶中的粗老气和青草气,有利于提高香气,降低茶汤苦涩味,但当干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较长时,易产生焦气和苦味;干燥过程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叶绿素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上,100℃下干燥20 min对柳叶蜡梅茶品质提升最好,香气、滋味品质最佳,总酚和总黄酮仍能保持较高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相关的文献方法对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GAP基地规划区大气质量标准达到GB309521996(环境空气标准)一级标准,土壤环境达GB1561821995(土壤环境标准)一级标准。水资源达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级标准。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蜡梅属3种(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实验,通过荧光镜检技术观察种间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与花粉管萌发情况,探讨蜡梅属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各个种间杂交组合处理所授花粉均可在母本的柱头上附着并萌发花粉管;蜡梅属不同种间杂交组合之间花粉管的生长特性较为一致:在6h左右父本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在12h左右萌发出花粉管而后在花柱内生长,到第4d,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荧光镜检结果说明:蜡梅属种间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是最终没有获得杂种种子,可能是在受精卵或幼胚的后期发育过程中代谢紊乱而败育。  相似文献   

12.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荼省.自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重点介绍安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适制性、开采期、成茶品质、抗逆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供茶叶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3.
蜡梅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光学显微镜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蜡梅科Calycanthaceae7种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本科花粉至少有下列3种不同类型:(1)花粉具穴状纹饰,亦道面观呈长方形,中央部位不扩大,如美国蜡梅,或中央部位扩大,如夏蜡梅和西南蜡梅;(2)花粉具蠕虫状纹饰,赤道面观呈长方形或近圆形,如蜡梅、柳叶蜡梅和突托蜡梅;(3)花粉具瘤状纹饰,赤道面观呈长圆形,如浙江蜡梅。并与蔷薇目Rosales、樟目Laurales和毛茛目尽anunculales内各科花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本科花粉为独特类型,仅相似于Atherospermataceae,在被子植物花粉中罕见。Idiospermum应隶属于蜡梅科。仅从花粉形态提不出夏蜡梅成立新属Sinocalycanthus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3种常见速生灌木吸收红壤氮磷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量施用肥料造成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已经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通过栽植植物篱截留养分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3种常见速生绿化灌木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和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对红壤氮磷的吸收积累能力。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对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达到30mg·盆-1,可作为红壤氮截留的首选植物篱植物;而金森女贞对土壤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吸收积累土壤磷达到8mg·盆-1,同时对土壤氮的吸收积累量也达到了25mg·盆-1,金森女贞可以作为红壤植物篱的植物种类。红叶石楠与金森女贞配合混植有可能起到更有效的植物篱功效。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黄山市地处常绿果树向落叶果树的过渡带。由于雨水多,葡萄在安徽黄山露地栽培遇到以下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是太平猴魁唯一产地。本文在介绍太平猴魁茶产业发展总体概况的基础上,紧扣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茶园管理、技术培训、茶叶制作、品牌保护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科学分析,并对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了工作对策建议,以期太平猴魁茶产业作为黄山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反哺茶农、茶企、茶产区,引领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受外来高产畜禽品种强烈冲击,我国地方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的问题日渐突出。皖南花猪是安徽省著名地方品种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黄山以南、新安江上游的皖南地区,1973年入选《中国猪种志》。皖南花猪具有性成熟早,母性好,繁殖率高,哺育率高,瘦肉率高、肉品质好、耐粗饲、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该文阐述了皖南花猪资源和保护利用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71-173
黄山山区是安徽重点林区,金银花在该区域内已形成基地化栽植并逐步形成规模。通过对苗木选育、栽植地选择、栽培技术、抚育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采收、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栽植金银花在保持水土方面的生态效益及在黄山山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毁灭性农业害虫,2019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首见该虫为害春玉米,对我省粮食生产造成威胁。本文就当前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名花蜡梅属的整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该文对蜡梅属已发表的9个种进行整理,并对蜡梅属的系统分类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花粉学、植物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三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指出了蜡梅属的应用和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