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驱蛔灵,又叫驱蛔宁(每片含磷酸呱嗦0.2克)。是驱除人体内肠寄生虫的一种常用药物。 1974年秋季,我场有3群蜂发生了大肚病,我们试用驱蛔灵治疗,病情立即好转,以后也未发生过大肚病。我们试治的方法是: 每框蜂用2片驱蛔灵,化在少量水中,再加入蜜水中,隔日1次,连喂2次。为进  相似文献   

2.
你试试     
大黃苏打片可治大肚病 1965年冬季,我們的蜂群普遍发生了大肚病,死蜂严重,經吉安市立医院化驗,发現死蜂的消化系統中有革兰氏阳性細菌,并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最初用氯霉素、合霉素治疗,效果不好,药又貴,后来試用“大黄苏打”混入蜜水中飼喂或用小噴雾器逐脾噴打,死蜂大大减少。用量是每片“大黄苏打片”混入0.5市  相似文献   

3.
在蜂群管理中,由于养蜂人一时的疏忽大意或缺乏经验,往往会给蜂群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使人后悔莫及。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想把自己养蜂中的几次教训告以同行,前车之鉴,引以为戒。一、防病治病一九七七年五月,在安徽全椒采洋槐、苕子。进场后连续降雨,蜜蜂急需救饲。当时蜂场有大肚子病蜂发现,曾用驱蛔灵药片防治过,我乘这次喂糖时,放几片驱蛔灵在糖里,谁知错拿了一瓶治螨用的敌百虫片,结果酿成大祸。这次事  相似文献   

4.
蜜蜂大肚病多在夏、秋季发生,发病后,蜂群逐渐地减弱,壮年蜂成批地死在蜂箱门前。死蜂有一个大肚子。当它们还没有死去的时候,可以看见病蜂困难的爬行在箱门前,用一双后足搔动腹部,企图能借足的力量把大腸内的积粪排出体外。由于患大肚病的蜜蜂丧失了采集能力,所以常常被逐出箱外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蜜蜂麻痹病的症状与防治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黑蜂病”。多流行于春、秋两季,对成年蜂危害较大。其病原主要是蜜蜂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当健康蜂染病后,常会出现“大肚型”和“黑蜂型”两种症状。“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中肠呈浅灰褐色,失去弹性,...  相似文献   

6.
蜜蜂大肚病是蜂群越冬期或早春季节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但由于过去无确切的诊断方法,常与其他多种成蜂病混淆在一起,统称为“蜜蜂大肚病”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现已分离鉴定出了蜜蜂败血杆菌,确定了蜜蜂败血病的病原,找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不但为防治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彻底解决蜜蜂大肚病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蜜蜂病害 蜜蜂病害是发展养蜂业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对蜜蜂病敌害的防治是确保养蜂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蜜蜂患病,一般死蜂多,黑尾、大肚,挤压腹部会有黑黄色粪便,有的蜂肠道变色,死亡率高,甚至有的造成全场覆灭,不能掉以轻心. 1.1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俗称黑蜂病,又叫瘫痪病.是春秋两季最常发生的成年蜂病.患病后蜂体表绒毛脱落,呈现出黑色且相对腹大,蜂尸像油炸一般呈油腻状,个体小于健康蜂,腹部充满液体,死前爬行,不久衰竭死亡.晚秋是麻痹病流行传播季节,要对蜂群采用下列方法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蜜蜂大肚病,又叫黑蜂病,是产生爬蜂现象的一种蜜蜂疾病。本文主要介绍蜜蜂吃了劣质饲料引起的大肚病。它的症状是,蜜蜂飞翔能力差,一起飞就掉在蜂箱门口,再也飞不起来,在地上爬来爬去,直到死亡。该蜂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不出几天一个强群就会变成弱群。辨...  相似文献   

9.
根据养蜂员试用“都江治蛹灵”方剂治疗“死蜂蛹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为满足要求,现将此方提供给读者,如有发生“死蜂蛹病”,可试用治疗。都江治蛹灵病毒灵4片红霉素3片穿心莲 10片银翘解毒片10片VB,10片滑石粉100克用法:药碾为细末,用双层纱布抖撒放病脾上,并结合用糖水喷蜂。用量:一剂药可治100框蜂,分三次用 (一周)。  相似文献   

10.
多用EM原露,少用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 《蜜蜂杂志》2003,(10):39-40
养蜂中使用抗生素会给蜂产品造成污染 ,并带来危害。但以往对蜜蜂“爬蜂病”、大肚病、蜜蜂幼虫病、白垩病等蜂病一般都用抗生素进行防治。自从使用《蜜蜂杂志》介绍的EM原露后 ,2年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春繁中的“爬蜂病”、大肚病 ,使蜂体健康 ,蜂群增殖 ,有效地预防了夏季高温潮湿时的欧洲幼虫腐臭病和白垩病的暴发 ,促进了蜂群正常产浆。EM原露是由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在一起的微生物制剂。其本身就是一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因此不会产生抗生素危害和“药残”。它主要是通过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组成微生态系统形成适于蜜…  相似文献   

11.
蜜蜂“爬蜂病”是养蜂者的习惯称呼。其共同特点是成年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地面及蜂箱内爬行。可分为传染性“爬蜂病”与非传染性“爬蜂病”两大类型。传染性“爬蜂病”包括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旋体病和蜜蜂病毒病。非传染性“爬蜂病”包括寄生螨危害造成的爬蜂(多为幼蜂)、中毒性爬蜂如有毒蜜粉源植物和药物中毒、劣质饲料引起的大肚爬蜂、环境污染及工厂排放有毒气体和污水造成爬蜂和死亡。现将“爬蜂病”的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我们在养蜂实践中,对严重危害蜂群早春繁殖的“大肚病”,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探索出用中药防治“大肚病”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蜜蜂“大肚病”的类型低温多雨的晚秋和早春,蜜蜂不能正常出巢排泄,是促使蜜蜂感染“大肚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地气候和管理情况不同,因  相似文献   

13.
正1症状由于受风、雨、寒、雪等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蜜蜂无法出巢飞翔排泄,后肠积粪膨胀,形成大肚病。再加上外界蜜粉源断绝,全靠人工饲养,营养往往不足,抵抗力减弱而易患此病。蜜蜂大肚病是蜜蜂成年蜂病的一种类型,一些新出生蜂由于没有及时排泄,也可见此症状。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很快,危害极大,几周内可以蔓延全场。严重患病的蜂群,可见死蜂堆满整个箱底,堵塞巢门。  相似文献   

14.
黄坚 《养蜂科技》2002,(3):14-16
1、先要确诊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凡有蜜蜂患病 ,首先要确诊患病的原因 ,才可对症下药。如果诊断错误 ,带来用药错误 ,结果药不对症 ,治不好病还会延误治疗时机 ,造成更大损失。例如蜂场出现爬蜂 ,这是蜜蜂有病的体症表现 ,然而是什么病因造成的爬蜂必须查明。是螨害造成的 ,就应治理蜂螨 ;是饲料质量不佳 ,消化不良促发大肚病的爬蜂 ,应更换饲料 ,喂饲消化药并促使蜂蜜飞翔排泄 ;是孢子虫病造成的爬蜂病 ,应用杀菌药和饲酸饲料。当然有些蜂病要作出正确诊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仔细检查还是可以确诊的。例如蜜蜂死蛹病 ,其症状与其他蜂…  相似文献   

15.
一、抓紧治疗各种蜂病秋末是蜜蜂多种病并发季节。1.治螨 :由于生产期已过 ,一般情况下开箱次数少 ,此时使用水剂药物最佳 ,如 :速杀螨、灭螨灵、强力杀螨剂等。喷治时间选择在中午气温高时 ,用喷雾器斜喷脾 ,每隔 5天 1次 ,连喷 2次。2 .防治烂子病 :脾内有插花子 ,形成只有幼子 ,不见群壮的现象。此病是病菌传染引起的 ;其次是群势过弱 ,蜂脾不相称 ,引发“闪子”。防治办法 :使用抗菌素类药物 ,如病毒唑、青霉素、红霉素等。3 .大肚病 ,是饲喂的食料中水分过大而引起的 ,箱内湿度大 ,使患病蜜蜂大腹便便 ,治疗方法是用健胃消炎、利水之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群中常发生一种俗称“蜜蜂大肚病”的成年蜜蜂慢性传染病。罹病蜜蜂全身颤抖,行动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严重者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以至在麻木中死亡。病蜂腹部胀大或瘦小,体毛较为完整或被同群健康蜂撕咬净尽而呈漆黑油亮状,故群众又称之为“黑蜂”。该病全年都有发生,但春、秋两季为多,尤以春季严重。患病蜂群由于蜜蜂患病和死亡,其群势发展往往停滞不前;有的病群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蜜蜂,但采集力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  相似文献   

17.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3,54(3):15-15
对蜜蜂爬蜂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防治应讲究方法 ,否则会陷入被动 ,带来不良后果 (污染蜂蜜 )。笔者在此谈谈防治蜜蜂爬蜂病的方法和体会。1 爬蜂病的症状大体有三种 :一是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 ,东北地区爬蜂主要因孢子虫引起 ,其症状是在地上一蹦一跳地爬 ,多为采集蜂 ,拉开肠道为白色 (正常为棕色 ) ,后肠有积水 ,并有谷粒状物质 ;发病时间 6月初至 8月末。二是麻痹病引起的爬蜂 ,此病症的爬蜂爬行速度极慢 ,后肠膨大。主要表现为病蜂身体震颤 ,翅膀一直震颤 ,不能飞行 ,大肚是一种类型 ,“油炸蜂”是另一种类型 ,发病时间为…  相似文献   

18.
防治蜜蜂“爬蜂病”验方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一种蜜蜂传染病。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此病是由蜜蜂螺原体或螺原体与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的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疾病。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多次对比试验,认为用灭滴灵和氟顺酸的混合药液防治“爬蜂病”效果...  相似文献   

19.
鸽蠕虫病是危害鸽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目前常用驱蛔灵治疗鸽蠕虫病(编注: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病和线虫病)。但在治疗实践中,养鸽户反映,驱蛔灵治疗线虫病效果较好,而对绦虫病无效。为此,笔者对某养鸽户的63只成鸽试用抗蠕敏治疗其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们深入到不少蜂场进行调查和试验,对大肚病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蜜蜂孢子虫病,又称大肚病,是由蜜蜂孢子虫这种原生动物引起的成年蜂传染病。这种病往往是由于粗放的饲养管理和恶劣的外界环境所引起的:1.越冬饲料差,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