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漳河灌区灌溉用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北省漳河灌区长系列灌溉用水量、作物产量及灌溉面积等资料,从田间、灌溉系统及整个灌区3个不同尺度分析了漳河灌区历年来灌溉用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漳河水库农业灌溉供水从第一阶段的8.5亿m^3减少到第三阶段的3.94亿m^3,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从第一阶段的5946m^3/hm^2减少到第三阶段的3091m^3/hm^2,灌溉水分生产率从第一阶段的0.65kg/m^3提高到第三阶段的2.37kg/hm^3。相应的在灌溉系统和田间尺度,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呈现同样变化规律。由于灌溉系统和灌区尺度水的重复利用程度逐渐提高,使从田间、灌溉系统到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逐渐提高。分析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通过各类调蓄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占一半,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作物品种改进使粮食单产提高等占另一半。 相似文献
2.
漳河灌区塘堰灌溉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漳河灌区塘堰的灌溉作用,更好地利用塘堰水资源,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三干渠上、中、下游4个村36口塘堰的管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后,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塘堰水进行灌溉,塘堰在灌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塘堰水可以减少渠系渗漏、降低灌溉成本,利用得当,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灌区抗旱能力。因此,大力发展塘堰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对塘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源不稳定且保证率低,塘堰的容量有限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漳河灌区水稻节水灌溉对农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水稻节水灌溉对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在湖北省漳河灌区选择了两块灌溉试验区,一个采用间歇灌溉的节水灌溉方式,另一个依然采用渠水淹灌的传统浇灌方式,得出了灌溉总人力、财力投入和产量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漳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经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1995年6月16日,漳河灌区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诞生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全灌区已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60多个。根据规划,“十五”期间,全灌区80%以上的农民都将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证明,灌区内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鼓励并动员起广大农民直接参与灌溉管 相似文献
5.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普及力度开创节水灌溉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9):4-9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有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完善”,“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江泽民总书记和朱溶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这项工作。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普及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步伐,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在1999年中央财政债券资金中安排了12.5亿元用于150多个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130多个地、市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和… 相似文献
6.
张士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Z1)
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中西部 ,系拦截长江支流沮漳河的东支漳河而成 ,是由干流观音寺水库和支流鸡公尖水库串联的水库群 ,水库流域面积 2 2 12km2 ,总库容 2 0 .35亿m3。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 ,兼有城市供水、防洪、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库于 195 8年动工兴建 ,196 6年基本建成并全面投入运用。漳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17.36 8万hm2 ,覆盖荆门、荆州、宜昌三个地级市。1 节水灌溉的探索发展过程1.1 建库初期 14年的运行现状水库建成后至 1979年的 14年间 ,由于单纯依靠行政措施 ,不讲经济规律 ,每年灌溉… 相似文献
7.
漳河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漳河灌区位于湖北省中西部 ,设计灌溉面积 17.37万hm2( 2 6 0 .5万亩 ) ,地跨荆门、荆州、宜昌三个地市六县市 (区 ) ,是全国 9座灌溉 13 .33万hm2 ( 2 0 0万亩 )以上农田的国家大型灌区之一 ,居湖北省水库灌区之首。漳河灌区是以漳河水库为骨干 ,以灌区的中、小型水库和塘堰为基础 ,以大中型电灌站为补充的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相配套的综合型工程。漳河水库总库容 2 0 .35亿m3,自 196 6年建成投入运用以来 ,累计为灌区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 2 0 0多亿m3,为灌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灌区粮食产量由灌前的 3 .5亿…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灌区属极端干旱荒漠性气候,蒸发强烈,是农林、灌溉、人畜用水量巨大和径流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已严重影响着灌区的生存和发展。在灌区用水中农业灌溉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98%左右。灌区灌水方法落后,水的利用率低,浪费较为严重。开展节水灌溉,降低农业用水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湖北省漳河灌区通过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灌区内工程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效益突出,节水效益显著增加,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供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灌区末级渠系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灌区环境得到美化,工业、生活供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灌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工程建设与管理明显规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灌区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灌区建设与管理新思路,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与水资源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阐述了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着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输水设施简陋和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河套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的主要农业作物-水稻在费改税制度实行前后灌溉成本和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费改税制度的实行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增加了灌区水库供水和水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水稻生产灌溉成本。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水稻减产。因此,有必要对费改税前后水稻生产的变化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减少不利影响,使得农民既能减少税费开支,又能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了解流域的水文特性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变化的关系,对湖北省漳河灌区新埠河流域1966-2010年的水文特性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根据该流域实测雨洪资料,采用SCS模型方法分析流域不同时期的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1966年至2010年间,相同频率(枯水年80%)径流量由209.2mm减少为174.5mmm,相同前期土壤湿润情况下,洪峰流量(频率5%)由第一阶段1175.4 m3/s减少为第三阶段1073.1 m3/s,但第四阶段较第三阶段增加了46.9 m3/s。这说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套灌区宽畦田、大畦块导致的灌水效率低的问题,为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的畦灌技术参数,在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典型试验基础上,采用不同灌溉设计方案对典型砂土较大田块(长×宽为80m×25m)灌水质量进行评价,并在WinSRFR模型模拟基础上分析不同参数对最佳方案灌水质量指标的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砂土畦田规格(80m×25m)较大时农田灌水效果较差,在中等流量(入畦流量Q=20L/s、单宽流量q=0.80L/(m·s))水平下,减少尾部25%的田间面积(改水成数从1.0降低至0.75)可节省40%的灌水时间,并可减少16%的灌溉水在水流推进过程中的渗漏损失。采用田块规格+灌水时间设计方案后灌水效果较典型田块得到显著改善,垂直分割田块(80m×12.5m)在较大流量水平(Q为26~30L/s、q为2.08~2.40L/(m·s))下灌水效率从67%~80%提升至97%~99%,灌水均匀度从0.59~0.79提高至0.84~0.95,储水效率从1.17降低至0.76,并且可以节省当前灌水时间的20%以上,中等流量(Q=20L/s、q=1.60L/(m·s))下在获得更优灌水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省40%的灌水时间,节水效果显著。不同参数对灌水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计划需水水深对灌水质量影响明显,极小单宽流量情况下灌水质量受田面坡度、畦田长度影响较小。建议灌区采用的砂土畦田规格为80m×12.5m,并且可根据实际不同来水流量选择所需的最佳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组合。 相似文献
15.
乌中灌区是贵州省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工程多修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至今,大多渠道老化难以正常工作,渠系老化率平均达0.55;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锐减,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设计灌溉面积的37%-54%,其中改种占相当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在0.39—0.42之间。本文以5个典型样点灌区为例,分析渠系老化对农田灌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甘肃省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方式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灌溉节水机理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这两种作物的节水性和生育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在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节水灌溉技术中,渗灌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滴灌、喷灌、波涌灌。小麦和玉米在渗灌条件下产量比滴灌、喷灌和波涌灌都高,小麦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7.6%,比喷灌增加13.1%,比波涌灌增加22.4%。玉米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1.3%.比喷道增加6.3%。 相似文献
18.
利用湖北漳河灌区典型试验区取样点上的土壤养分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水稻种植前土壤养分的背景值。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氮元素供应较充分,土壤总氮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1.140g/kg和107.980 mg/kg,但是试验区土壤磷元素相对缺乏,总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仅有0.642 g/kg和16.619mg/kg,并且磷元素含量在区域内的变异性也很大。同时,对在区域内选取的3块典型田块的土壤养分在水稻种植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总氮和总磷在水稻种植后的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26.28%和40.9%,统计学显著性检验证明氮元素减少不明显,而磷元素减少显著。结合地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应用克里格空间插值,对取样点外区域土壤养分背景值进行了估计,并做出养分分布等值线图,为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减轻农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