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南沿海湿地是我国沿海主要湿地之一,在长期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湿地多样性明显,是当地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与此同时,闽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湿地的强度干预,导致湿地景观的脆弱性。本文以泉州湾为例,分析、评价湿地旅游资源利用的现状,提出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1)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工程;(3)完善湿地生态旅游服务与宣传体系;(4)社区居民参与湿地旅游开发与管理;(5)做好湿地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含义;介绍了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含义;介绍了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与开发农业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地区大张旗鼓地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口号。但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值得深入探讨。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使生态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成为有益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兴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按照和<中国湿地调查纲要>以及结合中国湿地分类系统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进行了三级划分,并分别概述了各类湿地的基本特征.黄河三角洲复杂多样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土地资源、贝壳沙资源以及海洋资源,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部分湿地资源已开始退化甚至丧失,因此对其加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初议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观光游览对象,把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不受损害的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要。由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不可再生性、多功能性与脆弱性,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业生态旅游探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及其模式。在对云南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云南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福建省宁德市自然环境和旅游业发展现状,论述并评价宁德市主要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对宁德市生态旅游发展进行规划,提出宁德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将南安建成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的思路,立足于南安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着眼于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生命线,水土保持是生态旅游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加强监管等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南安市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城市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生态旅游的概念,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城市生态旅游的特征,运用SWOT模型分析银川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银川城市生态旅游的产品开发类型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浅谈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主要是经济开发 ,它对西部地区和全国加速现代化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西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四料”俱缺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建立农村新型经济过程中 ,应首先解决好农村能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要依法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木 ,大力发展封山育林、育草和飞播造林 ,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应组建国家生态建设委员会或环境资源部 ,将西部大开发中的有关部门统管起来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447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输沙量达66亿t。搞好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应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集流节灌和林果业,稳定解决群众温饱。要客观认识植物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区别森林与人工造林水保作用的差异。以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通过治理为开发创造条件,以开发带动治理,调动农民投入治理的积极性。退耕造林种草要逐步进行,退耕力度应因地制宜,不同部位不同地域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省生态安全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将生态压力指数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对青海省1985—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利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等级划分标准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试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近11 a来的自然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搞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必须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理论研究,文章主要论述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性质,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自我修复的涵义,实施的条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提出了潜力评价法、休养生息法、限量控制法和协调促进法等四种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对于指导生态修复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土地质量也在降低,世界范围内土地盐碱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科学、合理地治理盐碱地,应当以系统论的观点,从盐渍土资源、植物资源、水资源等诸方面综合考虑,把盐碱地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根据生态恢复学原理,对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统筹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经济效益与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努力拓展盐碱地开发利用新途径,积极推进盐碱地资源的生态利用与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7.
浅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裸地成因及类型分析 ,二是植物种的选择 ,三是适时加大人工干预力度 ,促进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卫根  廖夏林 《土壤》2008,40(1):57-60
郡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生态湿地.鄱阳湖湿地包括丰水期和枯水期所形成的高低水位消落地域及附近的浅水区,总面积10594 km2.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风格独异,其水域风光、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和遗址遗迹等在世界生态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驰名中外的候鸟栖息地,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可进入性强、景观组合度高的开发优势,在开发中应坚持综合开发、可持续开发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本文设计了"水陆"并进的,以观鸟、垂钓、休闲、运动和学习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以构建南昌-九江-庐山-鄱阳湖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