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始穗期施氮钾肥对两系稻N31S/P40结实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盆栽试验表明,适当减少生产前期的氮或氮钾肥施用量对两系稻N31S/P40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很小,但将总肥量1/3左右的氮或氮钾在始穗期施用,明显促进籽粒在灌浆初期的淀粉积累,改善籽粒的结实性,结实率,谷产量和收获指数明显提高。增加始穗期氮钾施用比例比单纯增加施氮比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浙粳22单季直播主要栽培因子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播种期(X1),播种量(X2),纯氮量(X3),钾肥量(X4)和施氮比例(X5)因子对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作用效应,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播种期显著影响分蘖、株高、齐穗期、有效穗、每穗总粒、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播种量对分蘖、有效穗、每稳总粒和产量的效应显著;纯氮量对分蘖、产量等8个目标性状均呈显著效应:钾肥量主要对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的效应显著;施氮比例主要显著影响分蘖、齐穗期、有效穗和结实率.全因子模拟优化组合筛选单产≥8250kg/hm2的优化方案:播种期5月26~30日,播种量39.0~44.7kg/hm2,纯氮量224.5~262.5kg/hm2,钾肥量138.0~156.0kg/hm2,氮肥施用比例为苗肥26.4%~31.0%,促蘖肥33.6%~29.O%,壮秆肥16.4~21.0%,穗肥(促花,9月初)23.6%~19.0%.该方案经生产验证拟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珍珠糯的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变化,探索氮肥对珍珠糯分蘖成穗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经济效益,优化施肥模式,为该品种在生产上高效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珍珠糯的分蘖数量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处理分蘖成穗率的范围为60.73%~78.54%;氮肥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始穗期和齐穗期延迟,成熟期在纯氮用量为202.5 kg/hm~2时最晚;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纯氮用量为157.5 kg/hm~2时千粒重最高。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纯氮用量在157.5 kg/hm~2时产量最高;氮肥农学效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在纯氮用量为180.0 kg/hm~2时达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根据拟合方程,当纯氮用量在96.88 kg/hm~2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综上分析,该品种在磷、钾肥适当的条件下,氮肥(纯氮)用量在157.5 kg/hm~2时,产量结构较为合理,产量最高,群体质量也较高,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南粳9108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南粳9108最佳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氮钾配比下,氮肥用量270 kg/hm~2为机插稻适量水平,产量以施氮肥270 kg/hm~2、钾肥216 kg/hm~2组合最高。氮肥的增产效果远高于钾肥,増施氮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钾肥增产效应是通过提高每穗粒数来实现的,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5.
机插单季晚稻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机插单季晚稻配方肥料试验结合经济效益分析探明,施用氮磷钾肥可以促使水稻增产,增施氮肥能显著增穗但不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增施钾肥对增穗增重作用明显,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利于增产。机插单季晚稻的氮、磷、钾肥推荐用量为180 kg.hm-2、24 kg.hm-2和67.5~90 kg.hm-2。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仁  罗朝晖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02-11803,11808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施氮比例、增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数。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处理间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增加施氮量和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各处理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幅为146.86~213.68kg/hm2,总吸氮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及后期施用比例提高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增施穗粒肥对水稻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超级稻Ⅱ优航1号采用施氮量225kg/hm2,基施30%、插后7d施40%、幼穗分化2~3期施20%、始穗期施10%的氮肥施用技术,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比对巴西陆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早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钾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施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增穗、增重有明显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成穗率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氮、磷、钾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不同处理间的空白粒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巴西陆稻IAPAR9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说明提高巴西陆稻IAPAR9单产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倒伏常发生于籽粒灌浆中后期,是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试验选用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超高产抗倒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 kg·hm-2时,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但施氮量为135 kg·hm-2时,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而提高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更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可极显著增加第1和第2节间长度,并降低茎秆抗折力,尤其是施氮量高时这种影响更大;增加氮肥施用量时,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和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将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特性;增加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明显提高茎秆全氮含量,而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钾的吸收和积累,提高茎秆钾含量;茎秆氮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呈负相关;茎秆钾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氮钾肥配施对赤红壤上甜玉米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氮、钾肥配施对赤红壤上甜玉米生长的影响,于1986年秋作和1987年春作进行两次盆栽试验及植株和土壤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可增加供试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可增加甜玉米穗叶(吐丝明)含N量和含K量,降低穗叶含P量、含Ca量和含mg量。不施钾肥处理的甜玉米穗叶含K量≤1.30%,吐丝前有明显的缺K症。施高量钾肥(0.33克KCl/公斤土)处理的穗叶含Mg量≤0.15%;吐丝后出现明显的缺Mg症;施K_1水平(0.17克KCl/公斤土)的钾肥较适宜。单施氮肥处理,甜玉米果穗和籽粒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配施钾肥处理,甜玉米增产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质含量,降低水溶性糖含量。施钾肥与不施钾肥比可明显增加水溶性糖含量,增加粗蛋白质总量(克/盆),但降低租旦白质含量。在供试赤红壤盆栽甜玉米条件下,氮钾肥配施以N_2K_1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寒地超级稻龙粳3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施氮量多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但会显著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施氮135kg·hm-2,底肥、返青分蘖肥、穗肥、粒肥各占40%、30%、20%、10%龙粳31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均差异显著。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干物质重均以底肥60%处理最多,而齐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以底肥40%处理最多。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干物质重均与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关系,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与产量呈直线上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超级稻铁粳7号为试材,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齐穗期,随施氮量的增加,叶、茎吸氮量和植株总吸氮量呈增加趋势,穗吸氮量以中氮水平处理占有优势;在成熟期,叶、茎、穗吸氮量和植株总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氮素回收率呈递增趋势,说明低氮处理虽降低了植株氮素积累量,但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籽粒产量生产优势,提高了氮肥的增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与优质品种龙稻18号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通过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和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及对照处理,系统比较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性状、叶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转录表达量及根系活力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而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而降低蒸煮食味品质,硫酸镁处理通过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黏性和食味品质;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或齐穗期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灌浆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灌浆各时期叶片Rubisco亚基基因转录表达量,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氮素吸收,调控灌浆不同时期叶片和籽粒GS活性,但喷施硫酸镁效果显著优于增施氮肥;叶片全氮含量与GS活性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伤流液含氮化合物总量及Rubisco各亚基基因mRNA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减氮同时在灌浆成熟期根外喷施硫酸镁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研究为阐明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和提高优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相似文献   

16.
李殿平  王桂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03-10805,10875
[目的]以超级稻东农431(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处理:渗落式全程深施肥(DAF)[施基肥(氮肥和钾肥各50%,磷肥100%)之后进行翻地;追肥分别于幼穗分化前施氮30%,抽穗前施氮10%和钾50%,齐穗期施氮10%;灌水方法为浅、湿、干交替,追肥在晒田干至有裂纹时结合灌水施下,"裂纹渗落,以水带氮"];全层施肥(IAF)[施基肥(氮肥60%,钾肥为50%,磷肥为100%)后耙地;追肥分别于分蘖始期施氮20%,抽穗前施氮15%和钾50%,齐穗期施氮5%];表层施肥(SAF)(耙地后将基肥施入,追肥同全层施肥);不施氮肥(对照CK)(纯氮为0 kg/hm2,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方法同表层施肥)。各处理施纯氮150 kg/hm2,N∶P∶K=4∶2∶1,即尿素262.5 kg/hm2,磷酸二铵163.5 kg/hm2,硫酸钾75.0kg/hm2。[结果]全程深施肥方法中,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其他施肥方法分别提高了17.18%~23.73%和14.08%~18.96%;最高分蘖临界期较其他施肥方法延长了7 d左右且有效分蘖数达到361个/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9~39个/m2;从灌浆始期(IS期)至灌浆末期(LS期),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从拔节期(JS期)至成熟期(RS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全程深施肥处理的产量达到11 580.0 kg/h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 112.0~2 844.0 kg/hm2。[结论]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适于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管理条件下钾对寒地水稻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氮钾施用与水稻抗病性的关系,证实钾提高水稻抗病性的作用。【方法】设计不同的氮钾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稻瘟病发病情况并考种测产。【结果】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瘟病的病穗率降低。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施钾处理稻瘟病发病率降低了25.8%~30.2%;在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3.1%和34.9%,均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钾肥施用量为60 kg•ha-1和90 kg•ha-1的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钾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加了13.0%和16.1%,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高氮并且集中施在生育前期,施钾肥抗病性提高不明显。氮肥用量适当条件下,施钾能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增加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钾用量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供水稻直播栽培合理的氮钾配施技术,研究了120,165,210 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及90,150,210 kg/hm2 3个施钾水平的不同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N2K3配比最高.不同氮钾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以165 kg/hm2适宜.相同氮肥用量下,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要获得高于9 000 kg/hm2产量,施氮量需160~180 kg/hm2、氧化钾需180 kg/hm2以上.在低氮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的趋势,中、高氮水平下,增施钾肥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N2水平的活跃灌浆期最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粒质量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活跃灌浆期呈正相关.增施钾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胶稠度有随着氮钾施用量增加而下降、碱消值随氮钾施用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胶稠度和碱消值与籽粒灌浆特征和稻谷产量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氮钾水平与杂交稻K两优1269干物质生成、产量的关系,为两系杂交稻新品种K两优1269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两系杂交稻新品种K两优1269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钾水平组合处理,测定水稻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及产量,研究不同氮钾水平对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同一施钾水平下,叶片的SPAD值随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而不同施钾水平对SPAD值的影响相对较小;群体生长率在移栽至栽后30 d与施氮水平呈线性关系,栽后30 d至齐穗期、齐穗期至成熟期呈抛物线型关系,以施氮水平18 g·m-2处理为最高,群体生长率随施钾水平在各个时期均呈抛物线型关系,以施钾水平20 g·m-2处理为最高;栽后30 d的茎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齐穗期和成熟期的茎叶、穗和总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水平均呈抛物线关系,以施氮水平18 g·m-2处理为最高,茎叶、穗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多数与施钾水平呈抛物线关系,以施钾水平20 g·m-2处理为最高;稻谷产量随施氮水平或施钾水平均呈抛物线型关系,以施氮水平18 g·m-2处理、施钾水平20 g·m–2处理为最高。【结论】杂交稻K两优1269在闽北地区最高稻谷产量的氮肥施用量是22.09 g·m-2,钾肥施用量是19.14 g·m-2,每生产100 kg K两优1269稻谷需施用N 2.21 kg,施用K2O 1.91 kg。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桥科951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施入量,可促进桥科951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不利于其成穗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与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以及收获指数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N)240.45 kg/hm2的处理可获得产量9.02 t/hm2,比施氮量292.20、188.01、345.33、135.57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0.8%、2.7%、3.7%和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