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总论家蚕化性,历史资料很多,但对家蚕化性类型都没有说得明白。关于家蚕化性原理,也无适当文献。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日本东大渡边勘次教授用二化性品种蚕做材料研究得出:产“不滞育”卵的环境条件,产“滞育”卵的环境条件,以及“不滞育”卵与“滞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无滞育多化性家蚕品种‘MF'体外注射滞育激素(DH)后不能产下滞育卵这一现象是否与DH诱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受阻有关,丰富鳞翅目昆虫的滞育发生机理,本研究从滞育激素信号接受器——滞育激素受体(DHR)人手,从该家蚕‘MF'品种中克隆了DHR基因的全长cDNA,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家蚕品种存在差异。运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检测滞育激素受体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蛹期的血液和卵巢以及同一家蚕品种‘MF'5龄幼虫的不同组织(血液、头部、脂肪体、丝腺、中肠及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DHR在家蚕‘MF'品种幼虫的5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血液和卵巢组织中表达较高;另外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化性家蚕品种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为无滞育多化性的2个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MF'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尼斯塔里'。推测滞育激素受体的表达量不足可能与‘MF'品种蛹期注射滞育激素不能产生滞育卵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银杏大蚕蛾Dis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在南充城市生态环境中,年发生1代,以滞育卵越冬,滞育期6个多月。雌雄幼虫均7个龄期,1-3龄有群集为害习性,6-7龄为暴食期,高度分散,造成严重危害。雌成虫无孤雌生殖现象,平均产卵296.5粒。采用人工采蛹及卵堆,保护天敌,在1-3龄期用农药局部挑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即可将该虫长期控制在无害状态。  相似文献   

4.
1.我国柞蚕生产,从山东的费县(35°25′)经河南的嵩县(34°05′)甘肃的天水(34°05′),东北西南的一条线,是自然产生一化性地区的最北界,简称一化线。从山东的泰安(36°09′)经河南的林县(36°03)至甘肃的平涼(35°25)也是东北西南的一条线,是自然产生二化性地区的最南界,简称二化线。2.滞育蛹的产生能否,靠蚕兒时期营养积累的多少,营养积累多蛹体滞育,;反之营养积累少,蛹体不滞育。营养积累的多少,全靠蚕兒摄食时间的长短,饲料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影响摄食长短的因子很多,主要的是气温、体温和饲料。气温和体温超过或不到摄食温度范围(13—27.5℃),则停止摄食。影响气温和体温高低的因子很多,主要的是日照长短和强弱;其次是纬度、降水、云量、湿度、植被、风、地势、方位、坡度、饲料和人为因素……等等。老硬的饲料,蚕兒不喜食,生活在上面停食的时间多;柔嫩的饲料,蚕兒喜食,摄食的时间多。影响饲料老嫩的因子也很多,如:日照、气温、降水、湿度、风、地势、土质、肥分……等等。这些因子对蚕兒的作用是有机的相互连系、相互制约着的统一整体,它们不仅影响蚕兒的化性类型同时形成蚕兒适应地区、季节条件的不同体型、体色和辉点等。3.本试验证明:二化性品种在春季羽化产卵后,高温催青,高温饲育催蚕,低温饲育壮蚕,全龄饲料柔嫩,营养充足,是促使蛹体滞育的主要条件。根据二化性品种化性遗传性与环境条件关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第一世代从早春低温环境条件下开始,接触渐升温度完成产生不滞育蛹,第二世代由夏季开始,在高温后期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完成产生滞育蛹。这种特性是自然环境条件长期影响下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化性遗传动摇性依地区品种特点而有不同。化性遗传动摇的品种易受放养环境影响发生化性变化。本试验得到控制产生滞育蛹的方法,同已经在东北使用的“二化一放”道理相同,都是利用二化性品种第二世代化性遗传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家蚕是以卵滞育的昆虫,越年性和不越年性除受家蚕化性的影响外,还与家蚕整个世代所处的温度、湿度、光照、饲料等环境条件有关.云南现行家蚕品种主要是二化性品种,为提高丝茧质量,便于饲养时期的调节,目前都以生产越年种为目的.为此,在蚕种生产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和减少不越年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温度在昆虫滞育期间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调昆虫滞育的完成有多种途径,昆虫各类不同,滞育完成对温度的需求存在差异。对具有夏季滞育的多化性昆虫,低温或中性的温度有利于滞育的发育;对专性夏季滞育的一化性昆虫,滞育前期的低温阶段对滞育的正常解除有重要作用。对仅具有科季滞育的多化性昆虫,中性温度或高温更有利于滞育的完成。当然,冬季低温是重要的,低温保存了昆虫越冬期间的代谢贮备物,有利于滞育的“健康发育”;低滞了滞育解除后形态发生的开动,同步了昆虫的生活周期。  相似文献   

7.
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 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 (戊3 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 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 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 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1.地区气温年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家蚕化性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湿度、光照等为辅助条件。 2.有休眠期各类化性的家蚕,发育生长和休眠现象是在气温年周期性变化规律中一定程度的高温和低温交替的生存条件下形成的。 3.“一化性”家蛋的化性遗传性,为一年一个世代,但依品种不同,化性遗传保守性有强弱之分,一般说,生活在冬季愈冷地区的“一化性”种,其化性遗传保守性愈强,以其感受低温程度深,容易得到休眠的相对高温。 4.高温感光催青法,符合“二化性”家蚕化性遗传规律第二世代的温度条件和光照程度的要求,是为人工移用其第二世代的环境条件,故产生越年性卵。 5.温带的“二化性家蚕”,若长年累代的人工移用其第二世代环境条件(指主要的高温感光催青法)即易形成第二世代产越年性卵的化性遗传保守性,在春季将其越冬卵用15℃低温避光催青,仍产生多数越年性卵(瀛文是二化性遗传保守性强的品种,故产越年性卵率小)。如欲同复其一年两个世代的化性遗传性,可实行低温催青选育之。 6.“二化性”家蚕种,如用20℃所谓“中间温度”催青的,其化性动摇于第一与第二世代之间,故混生越年性卵及不越年性卵。 7.广东家蚕“有休眠期多化性”种,在广东地区越年性卵感受低温程度,是介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中间温度”,其化性遗传也表现了中间类型,有混生越年性卵及不越年性卵的现象,是化性遗传动摇的家蛋品种。 8.广东家蚕“有休眠期多化性”种引进温带地区,越年性卵感受各季严寒的低温后,可以减少年内世代回数。 9.广东家蚕“有休眠期多化性”种,夏秋各世代混生越年性卵及不越年性卵,秋末,春初各世代几全部产不越年性卵,若在年内每月均有桑叶供应的环境里,可利用其不越年性卵通过各世代轮转全年。 10.广东家蚕“有休眠期多化性”种各世代的不越年性卵若用高温催青低温饲育则越年性卵出现多,高温催青更高温度饲育反之;低温催青低温饲育全部产不越年性卵,低温催青,高温饲育亦然。 11.越南家蚕“无休眠期多化性”种,因越南地区气温年周期性变化规律中缺少15℃以下的低温条件,故其世代绵延,发育、生长、繁殖不已。 12.用温度、湿度、光线影响家蚕化性的现象,是化性遗传性的表现,若用“抑制质”;“化性决定”;“抗接触酶之质量,二重因素关系说”,都未能得到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的产卵规律及最适交配时间,为有效缩短蚕种卵龄差及改进蚕种制种管理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两广二号杂交原种4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的母蛾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品种在不同时间点交配其母蛾在各时段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百分比及单蛾产卵量和不良卵率,找出两广二号杂交原种不同交配形式的产卵规律.[结果]同一品种不同时间点交配的产卵规律有所不同.中系品种(芙蓉×932和932×芙蓉)拆对后产卵有明显的产卵高峰期和产卵低谷期,产卵曲线呈波浪形,其中于8:00和9:00交配的母蛾产卵不集中,产卵时间跨度长;而于10:00和11:00交配的母蛾拆对后迅速产卵并达产卵高峰期,产卵相对较集中.日系品种(湘晖×7532和7532×湘晖)各时间点交配的产卵规律基本一致,产卵趋势较平稳,均在拆对后迅速产卵,每个时段的产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进逐渐减少.4个品种不同时间点交配对其单蛾产卵量、不良卵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各品种间的单蛾产卵量、不良卵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间点交配对产卵高峰期和产卵集中度有影响,对单蛾产卵量和不良卵率无明显影响,但其发生规律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家蚕母蛾产卵规律适当调整母蛾交配、拆对、投蛾和收蛾等的时间点,蚕种保护及浸酸也可参考母蛾产卵规律进行相应处理,减少卵龄差,提高蚕卵孵化整齐度及孵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产卵量(P=0.012)和雌虫寿命(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命均缩短。11月份22℃下成虫产卵量最高,而18℃下最低,且3个温度间产卵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1月份(P=0.604)与3月份(P=0.745)不同温度间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越冬时期对滞育成虫产卵前期有显著性影响(P<0.001),且随越冬时间延长产卵前期减少。成虫在1月份产卵量高于其它越冬时期,且只有在光周期15D-9L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其余光照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越冬时期对成虫产卵历期和雌虫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中的产卵前期(P=0.240)、产卵历期(P=0.234)及雌虫寿命(P=0.155)均无显著性影响。中华通草蛉成虫在15D﹕9L条件下产卵量最大,且在11月份(P=0.008)与3月份(P<0.001)显著高于其它光周期下,1月份则光周期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735)。交互作用显示,温度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016)及产卵量(P<0.001)影响显著,而对产卵历期(P=0.321)和雌虫寿命(P=0.583)则无显著影响。光周期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664)、产卵历期(P=0.074)和雌虫寿命(P=0.052)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成虫产卵量(P=0.031)。【结论】温度对滞育后发育生物学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越冬时期只对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不同越冬时期滞育强度不同且滞育解除过程的能量消耗会对产卵量有一定影响。光周期只对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光照长度会影响中华通草蛉卵粒的形成。温度和越冬时期比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后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角斑古毒蛾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在四川南充市年发生4代,较整齐,以4龄滞育幼虫在寄主枝干跷皮内越冬,滞育期150余天。雌虫无翅,卵成堆产于茧壳上。雄虫具翅两对,趋光性弱,无孤雌生殖现象。1-3龄幼虫群集取食,在树冠内为奈曼A型分布型;4龄期为负二项分布型;5-6龄暴食期高度分散,呈随机分布型。天敌种类多,对该虫有显著抑制作用。冬季彻底刮除寄主枝干跷皮,清除地面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的卵和幼螨至成螨的影响。结果表明:滞育卵在0℃、5℃、10℃(RH60%~70%)条件下,分别经120、100、100d可解除滞育,其孵化率一般在40%~60%之间,自然解除滞育的孵化的率达80%左右,25℃为该螨的适温。成螨寿命随温度增高而缩短。在22~27.5℃的范围内,平均单雌产卵量为40~45粒。越冬卵和夏卵的发育起点(C)分别为5.3℃和11.3℃,有效积温(K)分别为271.0日度和87.7日度。幼螨至成螨的C为8.8℃,K为98.2日度。根据有效积温预测该螨在山东泰字地区一年可完成11代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蚕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CyclinA、CyclinB、CyclinB3、CyclinE、CyclinL1)在滞育卵与即时浸酸处理的滞育卵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活性,为家蚕胚胎发育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大造为试材,取产后1~8d的滞育卵及产后20h即时浸酸的非滞育卵,提取其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家蚕Cyclin家族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水平。【结果】在即时浸酸处理的家蚕非滞育卵中均能检测到Cyclin家族基因的表达,但不同发育阶段Cyclin家族基因表达量差异很大,在发育开始的1~3d,Cyclin家族基因变化显著,说明此期细胞分裂频繁,正处于组织和器官活跃形成时期。在胚胎发育晚期,除CyclinL1外的其他基因表达量都很低,表明此时幼虫器官发育几近完成,因此细胞分裂迟缓。而滞育卵从蛾体产下经过3d后,细胞分化停滞于G2期,Cyclin家族基因也进入沉默状态。【结论】Cyclin家族基因在家蚕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883中选留千粒茧质量高的蛾区中的较大雌雄个体,对号交留根,历时11年育成了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辽8。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2.39%、20.32%、9.15%和33.11%,孵化率略高于对照种,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 d,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早秋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6.17%、4.77%、21.62%、9.93%和41.53%,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d21h,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在缫丝试验中,辽8茧丝长比对照883长113.63 m,解舒率比对照高8.33%,解舒丝长比对照长86.48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4.08 g,回收率比对照高4.22个百分点,出丝率比对照高1.44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辽8单蛾收茧数3年平均增产19.02%,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0.83%。综上所述,辽8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柑桔大实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柑桔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虫的越冬蛹主要分布在2~10cm土层,以4~6cm最集中;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羽化期长达25d左右;土壤积水持续时间和pH值对蛹的羽化始日及羽化存活率有明显影响;羽化后成虫需补充营养,约15d达到性成熟并交尾;成虫活动表现出对光照、气温敏感和明显的昼夜节律;成虫6月中旬产卵于柑桔幼果上,直至8月下旬孵化幼虫,卵为滞育卵。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成蝇前20d总产卵量模型、产卵历期模型、平均产卵量模型的幼虫生物量模型,经模拟、筛选、综合评定和决策分析得到了相应优化目标下的理论优化方案。前20d总卵量的优化方案为:因子水平(0,-1.633,-1);技术规范为种蝇饲养室温度22℃、饲养密度为5.7cm^3/蝇、光照8h。每头蝇平均产卵量的优化方案为:因子水平(0,-1.633,-1);技术规范为饲养室温度27℃、密度5.7cm^3/蝇、光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二化性蚕品种苏·华、苏·肥:1.给予不同冷藏日数后出库浸酸。2.即时浸酸后再用不同日数冷藏。3.对于冷藏日数不同的种,按标准盐酸浓度和液温给予不同浸渍时间刺激。三组结果:第1组,冷藏5d出库浸酸的蚕种,正反交平均实用孵化率达到64.88%。随着冷藏日数的增加,孵化率呈上升趋势。冷藏达到40d的蚕种,正反交平均实用孵化率达到98.79%。第2组,蚕种即浸后冷藏20d,正反交种平均实用孵化率达86.82%。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孵化率逐渐降低,冷藏到50d的蚕种,正反交的实用孵化率只有70.84%。第3组,冷藏25d出库的蚕种,浸渍时间不论延长几分钟,正反交平均实用孵化率都最低,只有82.78%。随着冷藏日数的增加,实用孵化率也相应提高。冷藏达到40d的蚕种,即使不延长浸酸时间,实用孵化率正反交平均都达到了98.37%。  相似文献   

18.
为蚕种保护及人工孵化提供准确的浸酸适期和入库冷藏时间,提高蚕卵卵质和孵化率,调查了云南现行家蚕品种芙蓉·932、湘晖·7532、菁松、皓月、云蚕7、云蚕8的12个原种母蛾拆对后产卵量和卵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家蚕原种的产卵量及卵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皓月A×B综合表现较好,平均产卵量为441.31粒/蛾,不良卵比例为2.61%,芙蓉×932个体间产卵量差异大,平均产卵量为355.47粒/蛾,不良卵达总产卵量的43.2%,在所调查的12个家蚕原种中综合表现最差;不同家蚕原种的盛产卵时期与产卵速度略有差异,除云蚕8B×A外,盛产卵时期主要集中在投蛾后第1~6 h,超过80%的总产卵量集中在1~9 h。云蚕7A×B产卵速度最快,投蛾后1 h即达到产卵高峰,且5 h内产卵量达总产卵量的80%以上,云蚕8B×A产卵高峰期为投蛾后第8 h,在10 h总产卵量超过80%,产卵速度最慢。在蚕种繁育过程中宜根据不同品种的不同产卵规律对交配、袋蛾、浸酸适期和入库适期等技术采取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柞蚕蛹糖代谢与种茧耐贮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选育适宜的二化一放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个一化性品种(辽8)和7个二化性品种(大9、凤久、抗大、辽蚕527、辽蚕582、墨玉和青黄1号)的种茧为试验材料,分阶段连续测定并比较分析在低温贮藏期种茧蛹体脂肪体糖原和血淋巴海藻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期,糖类含量变化趋势在各化性品种间表现较为一致,血淋巴海藻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及水平各化性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脂肪体糖原的变化状态与之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相较于春制种出库期,二化一放制种出库期各化性品种种茧血淋巴海藻糖含量均发生显著下降,一化性品种下降后含量水平显著高于二化性品种,二化性品种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脂肪体糖原和血淋巴海藻糖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一化性品种呈极显著负相关,二化性品种呈显著性负相关,判定系数进一步表明二化性品种间二者相关的密切程度也具有差异,说明海藻糖含量及其在低温贮藏期与糖原含量的相关程度可作为衡量柞蚕种茧耐贮性的指标,以之为参考指标,测试的二化性品种中,大9、凤久、辽蚕527较为耐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家蚕品种间吐平面丝性状的遗传性差异,对现行夏秋用蚕品种薪杭、丰1、白云、54A以及育成的适合吐平面丝的ZAU2号等5个品种进行了折蔟营茧和吐平面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ZAU2号的平面丝吐出率与对照相仿,薪杭等4品种则分别为对照的70%一90%左右,通过对蛹期生命率及产卵性状的调查表明,残存在蚕体内的丝物质使正常代谢紊乱,造成化蛹率和羽化率低,造卵数和产卵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