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a~(2 )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Ca2+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4℃ 36h),细胞膜功能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在培养液中 加入适当浓度的 Ca场+(0. 5~ 1. 0 mmol/L)可降低冷胁迫下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 MDA含量,提高 SOD、CAT、POD活性,保护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免遭破坏。CaM特异性抑制剂CPZ能部分抑制 Ca2+降低冷害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和提高SOD、POD活性的作用,暗示Ca2+对水稻幼苗 膜的保护作用与CaM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下蔗叶活性氧代谢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张木清  余松烈 《作物学报》1996,22(6):729-735
水分胁迫加速了蔗叶活性氧的产生并消弱其清除能力。经回归模拟显示,蔗叶MDA含量、质膜差别透性、O2^-产生速率和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指数增加,SOD活性和GSH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而CAT活性呈对数降低;逐步回归分析定量地指出了水分胁迫下蔗叶SOD和CAT在清除活性氧、防止膜脂过氧化和质膜破坏中的协同作用关系,且受O2^-产生的影响;经卡方测验证实,该回归模型各参数与大田干旱胁迫的  相似文献   

3.
甘薯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及其综合评价初探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钮福祥  华希新 《作物学报》1996,22(4):392-398
采用土壤干旱和室内PEG水分胁迫测定相结合的办法,研究有关生理指标与甘薯抗旱性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伴随着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明显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质膜相对透性(RPP)急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RPP和MDA的增加幅度显著你芋不抗旱品种,而前者叶片RWC和CAT活性的下速度显著慢于后者,并具有比后者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中等抗旱品种介乎  相似文献   

4.
PEG渗调对苦瓜种子活力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15% ̄35%PEG能提高苦瓜种子活力,但以25%PEG渗调效果最好,经25%PEG渗调4小时,发芽率、生长势和活力指数分别由对照的62.5、3.05和1.95提高到90.6、7.88和7.15。实验表明,PEG可明显提高苦弧种子SOD和CAT的活性,并能抑制LOX的活性。经25%PEG处理后SOD和CAT的活性分别由对照的62.0、7.2提高到111.8和11.4,LOX活性由1.27降低到0.  相似文献   

5.
CMS水稻不同器官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明永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7,23(5):603-606
比较了CMS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珍汕97B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膜脂过氧化、活性氧水平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药中H2O2和O2^-水平较高,丙二醛(MDA)含量也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则较低;幼穗中,不育系的H2O2和MDA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指标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棉花抗氧化系统对黄萎病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阐述了棉花抗气化系统及光合、呼吸作用对黄萎病的反应。研究表明,CAT和POD对黄萎病反应最早,酶活性变化最大。由于病株CAT活性下降导致H2O2积累,并引起叶绿体中占主要地位的Cu/Zn-SOD失活,线粒体中占主要地位的Mn-SOD活性保持相对稳定,与之对应的光合速率下降显著超过呼吸速率。我们认为,CAT、SOD活性下降既造成了对宿主细胞的伤害,同时也是宿主的防御反应,在宿主-病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CAT活性下降引起的H2O2积累是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预处理对提高黄瓜幼苗耐低温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察了经水杨酸(SA)预处理的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SA预处理2明显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低温能力。萎蔫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幼苗的MDA含量略有增加,O2^-含量下降;POD、SOD活性上升,CAT活性下降。黄瓜幼苗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经SA预处理的幼苗较未预处理幼苗MDA含量增加减少,O2^含量上升延迟,POD、CAT、SOD活性均比未进行SA预处理的幼苗活性高。试验表明,保持较高的膜保护酶活性是SA提高黄瓜幼苗耐温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土壤干旱过程中,叶面喷施2×10-5mol/L的生长素(IAA)或5×10-4mol/L的赤霉素(GA3)可阻止小麦幼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且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似。对于超氧物歧化酶(SOD),IAA使其活性强化,而GA3则对其起着抑制作用。IAA还能提高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但对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影响不大;而GA3对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冬小麦根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梁银丽  陈培元 《作物学报》1996,22(4):476-482
在模拟田间原状土容重的条件下土培,研究了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小麦根苗生长及水分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在SRWC为40%-70%范围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RψW和ET显著降低,根苗生长严重受阻,RL变短,RDW降低,LA和PDW减少;随着土壤水分趋于良好,RψW、ET和LA明显增加,RDW和PDW在STWC为55%-62%之间时最大,而SRWC在55%上下时RL达最长;土壤轻度干旱有利根系下扎,土壤  相似文献   

10.
张木清  陈如凯 《作物学报》1995,21(3):294-299
通过典范相关和主因子分析对甘蔗叶片衰老与内源多胺和抗氧化代谢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在甘蔗叶片衰老过程中,游离多胺含量急剧下降,其速降期早于蛋白质的降解期,且与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有密切关系。供试甘蔗品种+4叶SOD、CAT活性、GSH含量下降,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O2^-产生增加,导致MDA含量急剧上升,其中G、T、11变化更大,更易早衰,可见内源多胺和抗氧化代谢变化是引起甘蔗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亚精胺预处理对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小麦绵农4号幼苗叶片为试材,以-0.6 MPa聚乙二醇-6000(PEG-6000)处理造成渗透胁迫,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小麦相对含水量(RWC)、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在渗透胁迫处理  相似文献   

12.
白刺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刺幼苗抗旱特性的生理学机制,期望为干旱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盆栽,用控制浇水的方法对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梯度上对白刺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刺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上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显著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膜透性上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增加。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OD、POD、CAT 3个酶能配合协同作用,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蒲公英在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和酶保护系统的作用机理以及质膜水孔蛋白PIP2-3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RWC=(90±5)%、RWC=(75±5)%、RWC=(50±5)%下蒲公英渗透调节物质、酶保护系统以及质膜水孔蛋白基因的相关表达。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蒲公英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在轻度胁迫(MS)中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重度胁迫(SS)中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除外);质膜水孔蛋白PIP2-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轻度胁迫(MS)显著高于重度胁迫(SS)。复水7 d后,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以及SOD的含量下降,但仍显著高于CK,POD、CAT的含量以及质膜水孔蛋白PIP2-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恢复正常,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蒲公英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提高酶保护系统的活性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上调质膜水孔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来加强水分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调节作用,以优质高产、高抗旱的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四叶期分别用0.1、1.0和10.0 mmol L−1的GB预处理小麦叶片,同时在根部施加30%聚乙二醇(PEG-6000)以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其对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叶绿素含量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并采用Real-time PCR测定叶绿体psbA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减少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SOD、CAT及POD活性,提升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抑制psbA基因表达水平,而外施GB具一定浓度效应,在适当浓度下能明显缓解这些胁迫反应,调控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多余活性氧,减缓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提升psbA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加快受损D1蛋白的周转并提高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土壤干旱下钙处理对棉花生理过程、膜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aCl2浸种和CaCl2叶面喷施对轻度、重度土壤干旱下,棉花叶片水分状况、生理过程、膜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浸种和叶面喷钙均能使棉花离体叶片气干时含水量的下降变缓;轻度、重度土壤干旱时,棉花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下降,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减少,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减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但钙浸种和叶面喷钙的处理均比对照下降或增加的幅度小,这说明钙处理提高了干旱条件下棉花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强了叶片的各种生理活动及叶片膜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棉花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保护机制,筛选其有效增强小麦幼苗抗旱性的最适施用浓度。选用小麦品种洛旱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观测并测定小麦幼苗在20%聚乙二醇(PEG)胁迫下经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后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外源SA能够提高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双氧水(H2O2)含量,减少丙二醛(MDA)积累,促进小麦幼苗地上部生长。施用SA可通过提高小麦幼苗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活性氧产生速率,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缓解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以0.6mmol/L SA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用5种不同基因型小麦F2代的种子,采用沙培控水方式对其幼苗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分析不同小麦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以期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小麦材料。水分胁迫处理到12、15、18天时,采样测定小麦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5种小麦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小麦材料024737受干旱胁迫条件的影响比其他4种小麦材料要小,其抗旱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丰抗 8号冬小麦幼苗为材料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Ca2 和钙调素 (CaM )对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Ca2 /CaM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干旱信号的传导 ,同时提高了POD同工酶活性、增强了小麦幼苗适应旱胁迫的能力 ,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在多种逆境信使系统中 ,POD同工酶基因可能优先感受Ca2 /CaM信使系统传导的干旱信号。小麦幼苗不同器官之间存在着干旱信号相互传递。与叶片相比 ,根系POD同工酶基因感受干旱信号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水稻在10%PEG预处理及复水和更强的水分胁迫(15%PEG)处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PEG预处理能提高叶片SOD、CAT和POD同工酶的产生,并诱导产生新谱带。当水稻受到更强的水分胁迫(15%PEG)时SOD同工酶的酶II和IV的活性升高,并有新诱导出的酶III参与其中;对POD而言酶Ⅱ升高,酶Ⅴ减小,并有新诱导出的酶VI参与抗氧化过程;而对CAT同工酶却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此外,直接15%PEG胁迫(即对照组2)的Cu/Zn-SOD、APX1和CAT1基因在转录水平有明显的上调,而预处理复水组和预处理组CAT1较对照组1略有降低,预处理组APX1与对照组1相似。说明15%PEG会使水稻受到伤害,但是经过预处理后的水稻能提高抗性使其抗氧化酶基因与对照组1有着相似的表达,表明植物在遇到较强的水分胁迫时,会通过调节自身的基因表达水平来抵抗外界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对玉米保护酶系活力及膜系统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在PEG诱导的水分胁迫下,SOD活力在不同抗旱性的玉米品种或杂交组合中均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力在抗旱性强的品种中先升(或基本不变)后降,而在抗旱性弱的品种中一直降低;POD活力在所有品种均呈明显降低。同时,叶片质膜透性增大,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抗旱性强的品种受损程度较轻。SOD和CAT活力与质膜、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系统结构的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与品种抗旱性呈正相关,可作为玉米抗旱鉴定的生化指标;而POD活力与上述膜系统的损伤程度及品种抗旱性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