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茶叶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茶叶贮藏保鲜的研究结果,认为茶叶贮藏中陈化劣变的主要内在实质是茶叶内含膳类、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降解。造成茶叶陈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因此.茶叶的保鲜贮藏首先要严格控制茶叶的含水量;其次是选择优良的包装材料;再次是运用先进科学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2.
茶叶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智能保鲜装置,不利于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本文从对茶叶保鲜技术特点的分析入手,梳理茶叶保鲜要素的要求,结合嵌入式技术对茶叶智能保鲜装置进行系统设计,针对各个保鲜要素的软硬件处理进行了阐述,从而探究利于茶叶精细化管理的智能保鲜装置特色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影响茶叶变质因素谈水藏法保鲜茶叶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国内外大都采取真空抽氧充氮、脱氧贮藏、低温冷藏等新技术保鲜茶叶。实践表明,应用这些方法保鲜茶叶虽然具有保鲜度好,不易变质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投资过大,贮藏成本较高等不足之处。为此,如何探讨低成本、高效益的保鲜技术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从一流关于18世纪沉船中打捞上来的茶叶仍能饮用。并且芳香四溢的文章[‘]得到启示,认为水藏法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茶叶新方法。本文根据影响茶叶质变内外因素与机理,就采用水藏法保鲜茶叶的可行性谈几点认识,仅供参考和讨论。一、影响茶叶变质的因素1.水分:国内外…  相似文献   

4.
茶叶保鲜贮藏包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和广东省农垦商业总公司自身在贮藏保鲜包装方面所做一些研究结果。分析了茶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氨基酸,脂类物质,维生素C等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陈化质变机理,以及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环境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茶叶包装材料及茶叶保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叶除氧保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保鲜技术的应用,已引起广泛重视。经保鲜贮藏的茶叶,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可基本保持原有的品质,使消费者周年享受新茶风味。当今,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对促进茶叶经销,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一、茶叶贮藏劣变的成因(一)茶叶内含物的自动氧化是茶叶品质劣变的主体日本学者研究指出,茶叶贮藏变质的原因是:茶叶中某些物质,由于受空气氧气的作用,而发生自动氧化。吴小崇研究认为,绿茶在贮藏中内含物被氧化是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最易被氧化的成分有:叶绿素、维生素C和多…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8,30(3):9-9
随着新茶上市,企业生产或消费者购买茶叶后,如何正确贮藏以保持其色、香、味品质,成为近期关注的一个热点。编辑部陆续接到读者来电询问有关茶叶贮藏保鲜方面的问题,现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叶阳研究员就有关问题进行解答,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协作进行的茶叶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于1989年11月通过部级鉴定。本研究探明了绿茶贮藏中品质劣变的根本原因,筛选出适用于我国茶叶贮藏的包装材料。研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控制氧化  相似文献   

8.
敬延桃 《茶叶通讯》2007,34(4):31-31
茶叶具有很强的氧化、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性,极易受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若贮存措施不当,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极易发生各种变化,导致茶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的下降.目前,茶叶上应用较多的贮藏保鲜技术有干燥贮存、普通密封贮存、低温冷藏保鲜贮存和气调保鲜贮存等.  相似文献   

9.
绿茶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经加工、贮运、销售到达消费者手中 ,需经很长一段时间 ,如其包装及贮藏方法不当 ,将很快陈化和变质 ,导致品质和经济价值下降。因此 ,研究绿茶保鲜技术将是绿茶生产加工之后的又一大主攻课题 ,对提高绿茶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绿茶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1 1 绿茶保鲜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茶保鲜措施主要有 :降低茶叶的含水量 ,降低贮藏温度和其空气的相对湿度 ,避光保存 ,包装内用干燥剂、除氧剂、保鲜剂 ,抽真空、抽气充氮、充二氧化碳 ,用防潮、阻氧性好的材料包装茶叶等方式。1 2 绿茶保鲜的主要技术1 2 1 茶叶冷藏保鲜技…  相似文献   

10.
茶叶,无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或其他茶类,刚制造出来的产品都具有鲜爽的香气与滋味。这是茶叶饮用经济价值的精髓,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续,香气与滋味也随着逐渐变化,香气越来越低,滋味越来越淡,经济价值也就越来越差。为了防止茶叶陈化变质,目前国内外均是采用真空贮藏或充氮贮藏,或冷库贮藏等办法,然而,包装袋一旦打开或运出冷藏库,就无法再保鲜了。能否再寻找一条更有效、更方便,保鲜时间更长的新办法?我们就以此作为研究目标,进行试验探讨。从1999年起开始试验,至2001年4月共制造12批样品。基本摸索出一条新途径。1试验材料1.1保鲜原料:…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神崇拜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尊神农氏为茶祖,是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尊重人们对茶业历史的认识过程.对茶功用的再认识,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者不宜称为“祖”.茶树人工栽植的方法,是一个地区长期利用、认识、经验累积形成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滥塑“茶祖”不利于茶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我省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较低,中低档茶比例较高,国内外知名品牌少及“技术贸易壁垒”限制我省红、绿茶出口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大力推广湖南优质红、绿茶无性系茶树良种,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发展山区茶园,加强茶叶的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促进湖南红、绿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发野生石崖茶创建特色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所属融水县的九万大山与元宝山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溪河密布、雨热同季、寒暑分明,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较适宜生长的区域。境内分布生长着“野生石崖茶”等多种野生茶或类茶资源。针对柳州茶叶产业呈现“起步晚而起点高;技术低而资源广;市场小而力度大”的特点,有效合理地保护、利...  相似文献   

15.
黄仲先  蒋洵  李赛君 《茶叶通讯》2009,36(3):17-18,20
从唐代开始就有人用“韵”来评价茶叶品质。品茶的韵有两种含义,一是味觉的感应,即余味或回味,一是品茶可以领会的茶韵,这种茶韵是精神产物。茶韵与茶叶品质有关,但不等于茶叶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只有客观因素,而影响茶韵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领会茶韵,首先要有好茶,其次要会喝茶,第三要有好的环境和心境。  相似文献   

16.
茶尘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一鸣 《茶叶科学》1993,13(1):37-44
对我国的眉茶、花茶、工夫红茶、乌龙茶和红碎茶等主要茶类,在精制过程中产生的茶尘粉体的浓度、分散度、堆积密度、真密度、安息角、滑动角、浸润性、比电阻、控制点的吸入速度和生化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等20个理化参数,反复进行了现场测试、实验室试验和分析研究,基本上探明了茶尘的性质和参数,从而为茶厂除尘工作,特别是茶厂除尘系统的设计、选型、维护管理和鉴定防尘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对茶尘的危害性及综合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皂素是广泛存在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日化、建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叶籽及茶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茶皂素,但因其不是评价茶产品品质的主要成分而相对研究及开发利用较少。本文从茶皂素的理化性质、制备技术、分析方法、生物活性、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叶籽与茶叶中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蒋敏  韦玲玲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1,48(1):187-192
王泽农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茶学教育家和农业科技专家,是中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创设了早期茶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后又在安徽农学院创办茶业系并长期在此执教,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与理论体系,完善茶...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的化学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海宁  洪军  沈生荣 《茶叶科学》2003,23(2):124-128
研究了茶多酚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Fe2+,Cu2+,Zn2+)存在下的化学发光,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对其发光强度有一定影响;pH越高茶多酚的发光强度越大;Cu2+可抑制茶多酚的发光,而Fe2+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发光, Zn2+对茶多酚的化学发光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