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天水苹果生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81~2004年农业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气候变化对苹果生长的主要影响:暖干气候导致苹果生育期提前;盛花后高温干旱和时段性低温造成苹果坐果率下降;5月平均气温对产量的贡献最大,造成苹果减产的主要气象条件是仲春4~5月气温的较大波动和花芽萌动期仲春4月干旱、低温危害;7月平均气温对苹果品质影响最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7月气温的显著升高是造成该区苹果品质下降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2.
南疆地区近四千年来气候与环境演化的研究表明 ,本地区气候环境的干旱状况持续未变 ,但期间仍有若干次相对凉湿与暖干旱时期的波动 ,且揭示出 3 .0 ka B.P.、2 .0 ka B.P.、1.5 ka B.P.、1.0 ka B.P.、0 .2 ka B.P.五个气候突变转干时间界线。本研究揭示了近四千年来本地区持续干旱化的特征 ,并有后期加剧的趋势 ,并指出历史时期南疆地区若干人文事件的发生如近两千年以来丝绸之路的兴衰、南疆古城镇的废弃等与气候环境演化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准对应关系 ,表明气候环境的自然演化是影响人地关系类型与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选择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为研究区,以古地磁测年结果为年代框架,应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BDQ06孔的年代标尺。通过对BDQ06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及色度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可可西里地区0.9Ma以来古气候演化序列。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阶段5(929~660ka BP)暖湿和冷干交替变化;阶段4(660~460ka BP)气候向偏冷偏干方向发展;阶段3(460~360ka BP)气候温和偏干;阶段2(360~160ka BP)气候暖湿冷干波动频繁交替;阶段1(160~5ka BP)暖湿冷干组合。同时该区湖泊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说明本区既表现出全球一致的气候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定区域特征,可能与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有关,这对于研究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疆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南疆33个气象站1960-2010a大风日数资料,综合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离散功率谱、Mannkendall和累计距平方法分析了南疆大风天气的变化趋势、周期及突变特征。结果发现:1)南疆大风总体呈线性递减的趋势,线性递减率为1.3d·(10a)-1,空间上大风集中分布在南疆西部的克州、喀什和南疆东部的哈密地区,平均大风日数在10d·a-1以上,淖毛湖和十三间房两个大风高值中心年均大风日数高达90d和123d,地区之间哈密地区大风最多,年均54d,和田地区最少,年均3.3d;2)年内南疆大风分布呈单峰型,主要在4~7月出现,占全年大风日数的62.0%,70年代大风最多,90年代最少,2000-2010年略有增加;3)南疆大风周期上有着3a、5~7a和10a的振荡周期,整个区域在1987a发生减少性突变。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候变暖背景下秋粮生产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甘肃省雨养农业区4个地(市)31个县近40 a的秋粮产量和气候资料,分析了这几个区域40 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产量演变规律,并对秋粮生产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40 a来甘肃雨养农业区的气候表现为暖干化演变趋势;气候的暖干趋势对秋粮的增产不利,气候的暖干化减缓了粮食的增产速度;气候波动剧烈的地区秋粮生产的脆弱度大。强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陇东东部及天水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对玛曲草地1971~2010年的干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近40年玛曲草地PER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达0.03/10a,20世纪90年代后,玛曲草地PER持续偏高,并在1993年出现了增大突变,降水量以7.4mm/10a的趋势减少,温度以0.46℃/10a的趋势上升,生物温度以0.25℃/10a的趋势上升,降水量与生物温度呈现出明显反向变化,玛曲草地有从极湿润区向湿润区过渡的趋势,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玛曲草地暖干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同时日照时数增加、降水量减少、相对湿度下降和风速减小加剧了暖干化的趋势。受气候暖干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玛曲草地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和沙化,沼泽湿地的面积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导致玛曲草地牧草产量下降,涵养水源能力急剧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气候变化对小陇山林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1985年、1994年甘肃小陇山林区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1998年、2000年两次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得出近30a来该区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严重。利用区内70~90年代主要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计算得出影响森林资源正常生产的主要气象条件是年≥0℃积温及降水量,且水热的合理匹配更为重要。其适宜的水热匹配指标:年均降水量525mm,以495~555mm为宜,年≥0℃积温3930(℃.d),以3555~4340(℃.d)最佳。区内90年代以来降水减少,气候变暖,水热匹配极差,年3930(℃.d)积温线显著北抬;525mm雨量线明显南压,干暖气候的快速演变是造成该区森林线南移,森林资源锐减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8.
1960-2009年大连市气候暖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连市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气象要素值的基本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大连气候的年际时空变化,同时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对其气候的年代际和周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大连市气候暖干化日趋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8℃/10a的速率显著上升,并且在1991年发生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期,空间上增暖趋势大致呈由南向东北逐渐减弱的态势;降水量基本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72年降水量由偏多向偏少转变,东北和西南地区降幅较大,腹地最小。此外,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造成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不同气候年型对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甘肃省武威市农试站对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刺蓬(Cornulaca alaschanica)物候期及生长状况的定点观测资料,运用膨化相关、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与正常年份相比,梭梭春季物候期暖干年较冷湿年提前2~7 d,而秋季物候期暖干年较冷湿年推迟2~11 d。刺蓬物候期暖干年较正常年推迟21~120 d,刺蓬春、夏季物候期冷湿年较正常年提前3~13 d,秋季物候期推迟11 d。(2)梭梭新枝生长长度春秋季暖干年大于冷湿年,而夏季暖干年小于冷湿年。刺蓬生长高度暖干年较正常年偏小,冷湿年较正常年偏大。(3)梭梭生物量冷湿年较暖干年前期偏大,后期偏小。但梭梭年生物量暖干年较冷湿年偏大。刺蓬冷湿年单位面积生物量远大于暖干年。(4)梭梭暖干年覆盖度较冷湿年大,刺蓬覆盖度表现出降水多、覆盖度大,且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同步性。(5)生长季气温、降水是荒漠植物梭梭和刺蓬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梭梭更喜温耐旱,而水分条件对刺蓬生长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环境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分析环境演变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4个方面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青海高原响应:①近45年来,青海高原表现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冰川冻土萎缩、湖泊水位下降和河流流量减少等环境退化事实;②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温暖湿润背景下,高原植被、湖泊、土壤、冰川及冻土的良性响应,表明高原环境的优劣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③全新世大暖期以来,青海高原从1 000年尺度看,20世纪正处于干冷期,从100年尺度看,正处于干暖化阶段,100年尺度上的升温则将带来湿润,而10年尺度上的升温多导致干旱;在增暖初期,由于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所以青海高原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幅增温以后,预计未来降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很大;④近20余年,高原迅速增温将导致蒸发量增加,可抵消甚至超过降水增加的作用,造成气候干暖化,在达到稳定的暖湿阶段前气温和降水出现大幅度频繁的波动,将带来严重的旱、涝等灾害,20世纪可能就处于稳定暖湿阶段前的剧烈波动与多灾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区干旱少雨,化学风化微弱。集水区内多数元素的迁移以碎屑形式、水的机械迁移为主,它们在最近400年湖积层中的相对富集或相对分散主要受区域气候干湿波动的影响,并完整记录了16世纪至18世纪早期相对冷湿、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相对暖干、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六十年代相对温干以及七十年代相对凉湿的气候变迁序列。十九世纪以来,本区气候在波动中有偏凉偏湿的发展趋势,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趋向温干。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南缘9-14世纪期间气候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昆仑北麓的尼雅剖面沉积物多指标的变化并未记录到 9- 1 4世纪期间“MWP”期间显著温暖特征的存在 ,但是在此期间存在 4次相对冷 (湿 )事件 ,分别发生于约 930 AD至1 0 30 AD前后 ( C- 1 )、1 0 70 AD前后 ( C- 2 )、1 1 0 0 - 1 1 30 AD期间 ( C- 3)和 1 2 1 0 AD前后 ( C-4) ,1 2 1 0 AD之后转入稳定暖干特征时期 ,其中尤以 C- 1冷 (湿 )程度最强。这 4次冷事件持续时间最长约 1 0 0 a,一般在 5 0 a或 1 0 - 30 a之间 ,它们与相间的相对暖干期共同组成了尼雅剖面“MWP”期间冷湿与暖干快速、频繁交替的特征。分析表明 ,“MWP”期间由尼雅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 60 .2 a、1 5 .5 a、1 0 .8a、6.3a和 3.1 7a的显著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天山北坡40年来水热组合变化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晓华  阎顺  何清 《干旱区研究》2007,24(2):273-279
利用东天山北坡山区和平原共6个气象站40年来的降水量及气温记录,对各季、年的水热组合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新疆5 000 aB P(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水热组合主要规律进行了对比讨论.得到的基本结论为:(1) 从变化趋势看,除1987年相对暖湿(平原和秋冬两季表现尤其明显)外,40年来其它时段基本以暖干气候为主,也有冷湿气候出现;(2) 该结果与新疆历史时期百年尺度的水热组合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3)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晚全新世以来,新疆气候以冷湿、暖干为主的水热组合规律只能代表百年尺度的变化,而年际尺度的变化规律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西晋南地区近56a的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与周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1954~2009年山西省晋南地区气候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多年趋势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晋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6年来,山西晋南地区的气候有向干暖化转化的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变化率为0.28℃/10a,尤...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塔里木盆地南缘孤立绿洲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选取民丰县气温、降水两个气象要素的相关资料,分析了近50a和近10a来该地区气温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气候变化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两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这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够为研究干旱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近40a来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气候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22个气象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从60年代至90年代,总的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的,高发年代多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日数有2个明显的高发区,即以喀什、阿图什的塔东地区和以策勒、和田为中心的塔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对于新疆地区气候的变化响应显著,与平原区的降水和温度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是新疆南疆绿洲生态的根本,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前,车尔臣河,克里雅河相继脱离塔里木河;20世纪40年代以后,喀什葛尔河,渭干河也逐渐脱离干流,形成目前塔里木河流域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四条源流和塔里木河干流,既"四原...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来托木尔峰南部地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天山托木尔峰南部地区1987年以来出现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趋势,在温度大幅上升的基础上,降水量和冰川融水量持续增加,相应的水文与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善。本文在综合分析区域内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托木尔峰南部地区近40年来气温、降水以及径流量变化的基本趋势、不同海拔高度气温、降水变化差异,以及同一流域山区和平原区径流量变化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受水汽输送途径和研究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区域降水主要集中在托木尔峰南部山区;气候转型的原因是和北大西洋向东输送的水汽增加、西风气流加强有关;海拔2000m左右区域1987年以来气候向暖湿转化最为明显;近40年来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消融补给河流量增加15%,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粗放农业的发展,区域耗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塔里木河径流量不断减少,中下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现代气候状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型内陆盆地。其气候特征为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极端干旱气候。本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即使来自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强盛的海洋气团抵达本区已成强弩之末,从而决定了本区降水稀少,变率大;气温变化剧烈;大风沙尘暴活动频繁。研究它的现代气候状况,以及未来变化规律,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区内30年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三年滑动平均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主要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是:温度高、降水少;温度低、降水多;大风多、沙尘暴少;大风少、沙尘暴多。但由于各地所处地貌单元存在差异,所以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略有不同。依据资料并经距平等方法分析,认为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的现代气候变化状况,总的为干冷、暖湿相交替的波动式发展趋势,而不是直线式的干旱发展趋势,就是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区内温度、降水的自然变化趋势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即便降水有所增加,也不会超过极端干旱的指标。随着本区油气井的大规模开发引起的地表植被不断破坏,以及CO_2温室增温效应导致的全球气温增加,使全区气候可能更为干旱,大风、沙尘暴日出现的频次将增多。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气候变化趋势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利用塔里木盆地南、北缘17个典型绿洲气象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近50年潜在蒸散量,定义了地表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潜在蒸散量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南缘递减速度比北缘快;干燥度指数也均在波动中呈缓慢减小趋势,其中南缘干燥度指数递减速度比北缘快;总之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有缓慢向暖湿转化的迹象,这对气候极端干燥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