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约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症结是降水与耗水不适。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以水为中心,从蓄水、保水和节水出发,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使旱地小麦单产由245.3千克提高到298.7千克,总结出了一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洁 《河北农业》2007,(10):12-12
阜城县耕地面积58.46万亩,其中:旱地2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2.7%,长期以来,旱地小麦由于缺少水肥,播种形式不合理,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一直低而不稳,自1995年实施旱作农业以来,使我县旱地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1998年在遭受重大病虫害和不利气候因素影响下,旱地小麦平均单产仍达270.36千克,比实施前增72.86千克,增产36.9%,其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连年旋耕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的生产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调查表明,旱地小麦连年旋耕耙整地,造成耕层变浅,抗旱、抗逆性降低。干旱年份,旋耕1年、2年、3年田块分别比深耕的减产1.9%、18.3%、65.2%。我们通过大量田间调查分析认为,旱地麦田要推广耕作保墒技术,晚播麦田需采用深耕和旋耕轮换作业,以使旱地小麦增强抗逆能力,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2,(25):55
<正>"青麦6号"667米2产703.5千克刷新旱地小麦高产新纪录近日,经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的专家对"青麦6号"旱地小麦超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青麦6号"超高产攻关田平均667米2产达703.5千克,创下了我国旱地小麦平均667米2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6.
晋城市地娃山西省东南部.小麦年播种面积6.3万hm2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5%以上,小麦产量受降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很大。针对晋城市小麦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栽培特点.对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即:围绕“水”是旱地小麦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5,(6):697-699
为了探明活力久久拌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旱地小麦品种晋麦92号为材料,以活力久久粉剂、水剂与清水作对照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力久久粉剂和水剂拌种使旱地小麦总茎蘖数、单株分蘖数、成穗数、千粒质量、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其中,以粉剂效果更好,增产率达6.1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88%。因此,建议在旱地小麦生产中推广使用活力久久。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接种和大田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根腐叶枯病导致小麦减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遭受根腐叶枯病菌侵染后,由于出现枯死性病斑而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的蒸腾强度下降,含糖量减少,从而导致小麦千料重下降,产量也随之减少,叶部病情越重,感病时间越早,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孟津县2003年旱地小麦受旱灾影响,除亩穗数和穗粒数有明显下降外,最突出的缺点是穗部干尖严重。据调查,1万公顷旱地麦田不同程度表现出病状,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其中3533公顷旱地麦,穗粒数减少8.5粒,减产幅度达到15%左右,仅此一项减少总产607.3万公斤。洛阳市各县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为了摸清和探索小麦穗部干尖的生理机制,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初步认定情况如下:一、干尖的主要原因界定通过对水地、旱地小麦穗部干  相似文献   

10.
岐山县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岐山县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常年种植小麦43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0多万亩。“九五”以来,本县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偏低、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等问题,研究探索旱地小麦综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2006年,全县旱地小麦连续三年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11.
晋城市旱地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的南端,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0%以上。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生长发育的灌浆期,本市易遭遇大风、降雨等天气,致使麦田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倒伏后小麦茎叶受到损伤,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养分运输受阻,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可达五成以上),这就是俗话说的"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早倒伏发生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受损失较大;晚倒伏发生在灌浆后期,受损失较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旱地小麦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挖掘我市北方地区旱地小麦丰产潜力,本文依托山东旱地小麦开发的生产实际,从理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旱地小麦丰产栽培的可行性,提出了旱地小麦深耕蓄水、土壤培肥与配套技术落实相结合的丰产栽培对策与措施,并就如何组织大规模旱地小麦开发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6—2017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长治试点的区试结果,通过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分析目前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育种的难点,以期为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2 a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遗传进展30.29 kg/hm~2,但年度间产量变幅较大;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是,有效穗数、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株高有所降低,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前,年平均进展分别为0.24%、0.16%、-0.04%、-0.39%、-0.11%、-0.078%和-0.105%。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为了适应山西省生产条件和气候的变化,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的选育应是在确保品种的丰产性同时提高品种抗旱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年型,通过选择灌浆期和成熟期长的品种提高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4.
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秦安县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偏低、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等问题,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旱地小麦综合抗旱节水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近年来山西南部旱地小麦的育种趋势,对2015~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共计65份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2.12%;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不同年度间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均在40 g以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但综合作用中株高的贡献较大.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育种过程中应注重二者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旱地小麦占当地小麦总面积50%以上,管理得好,且具有高产优势。本文通过对当地旱地小麦生产形势的分析,提出了2008年秋播栽培技术四条指导性意见,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和1998年,在丘陵旱地进行栽培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干旱对旱地小麦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干旱年处理平均产量比丰水年下降了28.1%,但减产幅度在品种之间又存在显著差异,即强春性早熟种和弱春性晚熟种减幅较大,春性中熟种相对较小;②播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品种类型抓准最佳播期则能起到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③丰水年增施氮素多数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干旱年,增氮多数处理无增产作用。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品种和施氮水平不同,其效应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抗旱性鉴定指标在国家小麦区试中的应用效果,依据2000—2007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区试抗旱鉴定结果,对抗旱指数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以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小麦产量为基础的抗旱指数是评价小麦全生育期综合抗旱性的根本指标,是各级区域试验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最佳指标,为旱地小麦品种审定、应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豫西旱地小麦"六改"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旱地为秦岭山脉向东延伸的崤山和伏牛山余脉构成的丘陵旱地.面积占全省旱地的40%以上,包括三十余县市,旱地麦田面积约67万hm2.该区属半湿润易旱区,年降水量虽有600m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小麦生育期降雨平均为210mm左右,且年际间差异大.根据研究,旱地小麦产量3000~4500kg/hm2,约需水400mm左右,因此干旱是本区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障碍因素.不科学的耕作习惯,使土壤水分亏损加剧,进而导致旱地小麦产量变幅较大.本文针对豫西旱地小麦生产的实际,结合以往的研究和自身实践,提出旱地小麦"六改"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5项战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