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刚果12号桉叶片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刚果12号桉鲜叶中的化感物质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2种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并运用GC/MS分析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2种方法共分离鉴定出119个化学组分,其中20个组分完全相同,其它的完全不同,主要成分有α—桉叶油醇(α-eudesmol)、β—桉叶油醇(β—eudesm01)、对伞花烃(p—cymene)、香树烯(aromadend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4-萜品醇(4-terpineol)、苍术醇(hinesol)、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ellene)等。其中桉叶油醇类的含量在这2种提取方法中分别占了34.36%和31.40%。因此,桉叶油醇在刚果12号桉的化感作用中可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否如此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钟藤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金钟藤叶挥发油进行分析,并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莴苣(Lactuca sativa)、水稻(Oryza sativa)和红尾翎(Digitaria radicosa)为供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对金钟藤叶挥发油饱和水溶液的化感效应进行生物测定。经GC-MS分析,从金钟藤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5.32%。其中含量较高的为β-榄香烯(24.64%)、β-丁香烯(21.61%)、(Z)-β-香柠檬烯(6.11%)、α-葎草烯(6.00%)、双环大牻牛儿烯(5.36%)、植醇(3.24%)、蓝桉醇(2.43%)等萜类、醇类等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32%。生测结果显示,金钟藤叶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对莴苣、萝卜、水稻和红尾翎4种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均产生抑制作用,对莴苣、萝卜和红尾翎幼苗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水稻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及白千层的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白千层精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白千层精油中分离鉴定出74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7.28%,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左旋-α-蒎烯(2.07%)、β-月桂烯(1.05%)、1,8-桉叶素(67.29%)、萜品烯(2.52%)、芳樟醇(2.36%)、α-松油醇(7.93%)和(+)-g-桉叶油醇(1.26%)等。进一步研究表明,白千层精油在5.0~10.0 μL/mL浓度范围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处理2 d时,白千层精油在2.5~10.0 μL/mL浓度下对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水稻稻瘟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1.59%以上,其抑菌作用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白千层精油处理时间的延长,对3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白千层精油对立枯丝核菌、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水稻稻瘟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农用抗菌剂应用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叶蒟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87 %;苎叶蒟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醇类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化合物有11种,占总峰面积的58.25 %,其中以橙花叔醇2和叶醇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41.98 %和10.04 %;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总峰面积的26.01 %,其中,以石竹烯和β-蒎烯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9.44 %和2.31 %。  相似文献   

5.
刚果12号桉叶片水抽提物对4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水抽提物在水分胁迫(水渍与干旱)和养分缺乏与丰足的环境条件下对4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与盆栽基质的肥力是影响植物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而桉叶水抽提物与土壤水分对植物幼苗的生长虽有影响,但与前二相比作用较小。因此,在退化的桉树人工林地重建林下植被,首先应选择耐瘠薄、耐旱性强和对化感作用不敏感的植物,如柱花草等豆科植物,既能自身固氮,又能通过循环增加土壤养分,当然应该注意豆科与禾本科搭配。结果还表明,在逆境条件下,桉树的化感作用会增强,并与其它因素互相作用,抑制林下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木薯茎和叶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茎的挥发油中25个成分和叶挥发油中22个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53%和83.46%。其中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1.39%)、油酸(8.94%)、亚油酸(5.57%),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6.85%)、植醇(15.02%)、异植醇(11.21%)。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茎和叶挥发油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活性,结果表明:茎的挥发油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叶的挥发油具有抗MASA活性。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茎的挥发油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有显著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7.0μg/mL。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叶良姜果实挥发油,通过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发现:花叶良姜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109%;从中鉴定出4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075%。主要成分为桉油精(35.730%),三环烯(7.463%),2-茨酮(5.737),4-蒈烯(5.640%),p-伞花烃(4.975%),γ-桉叶醇(4.300%),肉桂酸甲酯(4.273%),占总相对含量的68.118%。  相似文献   

8.
刚果12号桉对4种豆科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室内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叶片水抽提物、叶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桉油、含挥发性水溶性物质的冷凝水和含水溶性非挥发性物质的渣汁3个组分以及桉树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桉叶水抽提物与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不但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和柱花草幼苗的根生长还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分别比对照高出13%、2%、23%。从桉油、冷凝水与渣汁3个组分的化感活性来看,渣汁的最强,桉油次之,冷凝水最低,即单位叶片中水溶性物质的化感活性比挥发性的高。这表明水溶性化感活性物质可能是刚果12号桉的主要化感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9.
巨尾桉挥发物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新鲜桉叶和桉油的挥发物对4种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巨尾桉挥发物对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强度,桉油挥发物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桉叶自然挥发物.桉油挥发物的作用强度有明显的浓度效应,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不同受体植物对巨尾桉挥发物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甜菜心和白萝卜敏感性较强,水稻和热研2号柱花草敏感性则较弱.  相似文献   

10.
黄牛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ume]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5.361%。在已鉴定的46种化学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β-石竹烯(24.060%)、油酸(14.629%)、反式-β-罗勒烯(11.572%)、石竹烯氧化物(11.447%)、α-蒎烯(7.5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