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本文以南木人工红松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种林分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情况。调查发现,南木红松林种子比引种地红松种子略大;在南木人工红松林内有红松幼苗出现,但幼苗长势不如相邻的蒙古栎次生林。  相似文献   

2.
杨桦林下的生境条件与红松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兴安岭林区,杨桦林是阔叶红松林皆伐或火烧后首先发生的先锋群落,是恢复红松林的过渡阶段。 试验地设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海拔360—400米。于1983年至1985年进行三年小气候观测和林下更新调查,阐述了杨桦林下的小气候特点与红松天然更新及生长的关系。杨桦林与原生群落相比较,其林下各生态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较适宜红松的更新及生长;30年生的杨桦林下红松天然更新每公顷达4000多株,而且幼苗幼树在年龄上分配比较均匀,恢复红松林的趋势很明显;林下20年生红松幼树平均高是原始林下同龄幼树的4—5倍,地径也增粗4—5倍。 恢复红松林应发挥天然更新的巨大潜力。对杨桦林下红松天然更新不好的地段辅助以人工更新,并适时疏伐上层阔叶树,为林下幼树创造更适宜的生长条件。这是加速杨桦林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东折棱河森林经营所红松混交林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标准地调查数据,对东折棱河森林经营所云冷杉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柞木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的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红松混交林天然更新受林型、郁闭度、海拔、坡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新数量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郁闭度越大,更新越好.影响其天然更新的重要因子排序为:林木株数>针叶树株数>透光度>郁闭度>海拔>坡度;4种林型林下更新能力强弱的顺序为: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柞木红松林.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人工林中红松种群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东部山地地带性植被红松阔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近百年来,由于不合理的采伐导致天然红松林急剧减少,同时也使红松林自我维持的机理受到破坏,红松天然更新的过程不能顺利进行,人工更新的速度远远落后于采伐,致使人们,对红松林的前途疑虑重重。近年来提出的在次生林区栽针保阔恢复红松林的措施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试图从红松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上探索现存的红松  相似文献   

5.
运用树木年轮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了长白山北坡保存完好的典型性植被阔叶红松林,探讨了杨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红松的径向生长对降水较为敏感,杨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中,红松年轮宽度均与当年7月以及上一年9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型内红松的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差异.椴树红松的年轮宽度还与上年7月的降水显著负相关,与当年3、4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杨桦红松林内红松年轮宽度和平均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征年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函数相关分析的结果,即当年生长季以及上年生长季末的降水充足促进了红松的径向生长;椴树红松林中,初春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红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被天然次生林、过伐林和人工林所取代。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  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采伐强度的样地(样地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17%、35%),就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两种幼苗进行光合生理对比试验。  结果  (1)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效率及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碳同化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开放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2)从光响应参数来看,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高于红松天然苗,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采伐强度中,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在35%采伐强度(郁闭度0.6)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低(P < 0.05),表明两种红松幼苗在35%采伐强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4)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饱和点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7%采伐强度(郁闭度0.8)下达最大值。  结论  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差异不显著,冠下更新的红松人工移植苗可以很好地适应林下环境;林冠下红松更新不提倡伐后郁闭度0.6条件下造林,可在伐后郁闭度0.8条件下补植红松幼苗。   相似文献   

7.
红松林害虫种类、生态类群以及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北部山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阔叶林为主体,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优势,与多种阔叶树混交,构成原生的地带性顶极群落。最近二十年来,由于大量采伐,原始红松林的面积日益减少,目前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加之红松林天然更新十分困难,人工更新又很缓慢,这样下去红松林有绝灭的危险。为了使红松林迅速发展,目前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虫害问题即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从1974年开始,对红松林害虫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首先,我们在红松人工林内调查了红松幼树分叉与虫害的关系,接着,我们研究了采伐迹地上为害红松幼树的球蚜,与此同时,我们以黑龙江省生态学会的名义组织力量对小兴安岭林区带岭和五营两个自然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杨桦林下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与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详实的外业调查和细致的内业分析,揭示了天然杨桦林下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山地杨桦林和山地白桦林下红松更新的数量和质量均优于谷地苔草白桦林,质量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呈聚团状发生,其大发生时期晚于杨桦种群大发生时期;各龄红松的生长受不同林分结构因子的制约;人为透光抚育可以加快红松种群的更新进程,提高红松更新质量;建立上层白桦较下层红松大适宜年龄的更新复合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和人工红松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原始林经采伐后天然更新为次生林或营造为红松人工林,其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整体肥力水平最高,次生林居中,人工林最低;3种林型下,土壤酶活性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实的外业调查和细致的内业分析,提示了天然杨桦林下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山地杨桦林和山地白桦林下红松更新的数量和质量均优于谷地苔草白桦林,质量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呈聚团状发生,其大发生时期晚于杨桦种群大发生时期晚于杨桦种群大发生时期;各龄红松的生长受不同林分结构因子的制约;人为透光抚育可以加快红松中群的更新进程,提高红松更新质量;建立上层白桦较下层红松大适宜年龄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6种杀虫剂和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干扰作用的控制指不仅表达防治措施的主效应,同时也表达杀虫剂对天敌的作用而对害虫种群的副效应,从而综合评价防治措施对害虫种群动态的。试验结果表明,特异作用杀虫剂(灭幼脲和抑食肼)和微生物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有较好的干扰作用,其作用效果依次为:灭幼脲胶悬剂(0.1586)、抑食肼胶悬剂(0.2748)、灭幼脲粉剂(0.2  相似文献   

12.
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岛崂山赤松次生林区,运用常规森林更新调查方法获得了57块标准地资料,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完全吻合。影响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的诸多因素可以归并为林分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为林分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文中还讨论了各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林内樟子松天然更新数量较多,分布状态一般较好,但年龄结构不合理,长势不良。林外天然更新的植株数量、分布状况和生长势很好。影响林內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林内总体光照条件,这主要体现在郁闭度大小及更新苗在林分中的位置上,也受间伐与否及林龄和密度大小影响。影响林外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风向及离林缘距离,灌丛有无及土壤裸露程度的影响也较大。在离林缘顺风侧50m以内和迎风侧10m以内、无灌丛、土壤裸露度大的情况下,林外裸地天然更新的植株数量、分布状态及生长情况都能满足营林要求。此外,对天然更新在人工林培养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林间系统调查,平均历期时,组建得到湿地松粉介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越冬代初龄若虫期至第一代初龄若虫早期时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5.70,完整第一代结束时间的I值为0.92,表明下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5.70和0.92倍,在新侵入区,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26,表明捕食性天敌对该粉蚧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其它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15.
用优势树全高和胸径的关系评价红松林的立地质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柞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春榆,水曲柳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南坡红松天然林中常见的6个立地类型。不同立地类型红松优势树高,胸径和年龄三者之间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在决定红松优势树高,胸径和年龄三者之间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在决定红松优势树高上的意义不大,而优势树高与胸径的相关性密切,符合Richards方程。采用优势树在一定胸径(40cm)时的高度值表达立地指数,  相似文献   

16.
红松阔叶林天然更新定性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60年代的小兴安岭美溪、翠峦地区红松阔叶林的天然更新作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比较。 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的天然更新过程及状况与林型有密切关系 而林型是综合立地条件的反映。 定量研究中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的减少项目法,得到影响林冠下红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顺序是:林型、每公顷蓄积量、林木组成、下木盖度、郁闭度等。 两项研究结论一致,即林型是影响红松更新的主要因子。因此,应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二者均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疏伐强度与种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的4种不同疏伐强度标准地的林木开花结实与气象因子观测,进行了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疏伐可有效的促进母树林的开花结实;(2)疏伐强度与母树林单位面积产种量相关密切;(3)疏伐促进林木结实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地面温度等气象因子;(4)樟子松天然母树林定株疏伐的最佳密度为190株hm^2。  相似文献   

18.
红松幼树的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在庇荫条件和光照条件下,红松幼树营养特点的研究。于1984—1986年每隔10—15天定期地测定了红松枝叶的鲜重和干重,并分析了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庇荫条件下幼树有正常的N、P、K、Cu等元素的含量,有较低的Ca、Fe元素含量和较高的Mn元素含量。由于生长季中期对营养N、P、K等元素感到不足。因此,在营林过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改善营养状况是加速幼树生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