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武汉地区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的重要障碍在于小孢子苗越夏成活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技术改进和试验,提出了武汉地区甘蓝小孢子苗二段育苗法越夏高效成活技术:当年小孢子苗推迟至12月至翌年1月移入营养钵,精细管理,长至5月下旬,这一阶段的成活率可达95%;6月初换钵后,将苗置于较高的通风凉爽之处,上拉遮阳网,重点做好水分管理,防止营养土过干或过湿,同时搞好虫害防治,这一阶段的成活率为94.6%,总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3.
4.
不同甘蓝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份甘蓝材料的24个小孢子植株进行小样本倍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孢子植株倍性有4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单倍同二倍嵌合体、二倍同四倍嵌合体。不同材料之间自然加倍情况有较大差别;利用花粉等主要形态鉴别法对大样本的小孢子植株进行倍性粗略判别,得出不同甘蓝材料的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变化幅度为16.6%~100%。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甘蓝新品种''豫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伟 姚秋菊 蒋武生 原玉香 耿建峰 王志勇 ZHANG Xiao-wei YAO Qiu-ju JIANG Wu-sheng YUAN Yu-xiang GENG Jian-feng WANG Zhi-yong 《园艺学报》2008,35(7)
'豫生4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育成的秋季中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优质,丰产,适应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等病害,叶球平头形,定植后70~75 d成熟,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净菜产量68.8 t·hm-2. 相似文献
7.
8.
我们从1985年开始,由上海农科院引进夏光甘蓝的少量种子,在抚州市蔬菜基地试种,面积在60亩以上,表现了较强的抗热性,外叶少,结球紧,整齐度高,定植后60天左右就可上市,单株净菜重0.5~0.75公斤,一般亩产在2500~3000公斤。1988年栽培面积达2000亩,典型产量达6175公斤。现将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春甘蓝新品种‘豫生1 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快速育成早熟春甘蓝一代杂交新品种‘豫生1 号’ ( 96-1) 。该品种叶球近圆形, 结球紧实, 叶质脆嫩, 耐先期抽薹, 耐裂球, 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定植后60 d 成熟, 净菜产量44~ 55 t/ hm2。适于华北地区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13.
14.
15.
春甘蓝是我省春季栽培,初夏供应市场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几年,受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个别生产者片面追求早熟高效益,而采取无限制地提早播种的不正确措施,造成春甘蓝未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为使春甘蓝栽培能够获得稳产、丰产、高效,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一、品种选择 春甘蓝栽培成功的关键是品种选择要对路。一般选择标准是:冬性强,即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受到一定时间的低温影响,也不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生育期短,即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为宜;产量稳定,一般收获时单球重达500克以上。在我省,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品种有“中甘11号”、“中甘12号”、“吉早生”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甘蓝小孢子植株倍性简易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编号为12、22的甘蓝材料(F1)经小孢子培养得到的植株为试材,先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供试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再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已通过倍性鉴定的双单倍体与单倍体的气孔保卫细胞,以测定其大小与叶绿体数。结果表明: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与甘蓝倍性高低呈正比关系,甘蓝双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变异幅度为12~17,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变异幅度为6~10;同一材料双单倍体与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比值≈2,两者数值差异非常显著直观,易于辨别。因此观测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是鉴定甘蓝小孢子植株倍性的简易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