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内黄县大枣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主导品种为扁核酸。内黄县以前销售的大枣产品主要是干枣、焦枣等初加工产品。以内黄大枣扁核酸为原料,研究开发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并具有保健作用的枣汁产品,对促进内黄大枣产业化,增加其产品附加值,帮助广大枣农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凝固型枣汁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红枣汁与适量奶粉混合,将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以1∶1的质量比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以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配料组合,研制出具有浓郁枣香味的乳酸菌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3.
枣汁的加工     
枣汁又名枣露,它是以枣为原料,经水浸和压榨,取其可溶性固形物,配以白糖、柠檬酸、香精等而成的补养饮料。除直接饮用外,尚可配以蜂蜜、中药制成保健饮料或作为枣冻等的原料。枣汁加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枣汁的加工     
枣汁又名枣露,以枣为原料,经水浸和压榨,取其可溶性固形物,配以白糖、柠檬酸、香精等而成的补养饮料。除直接饮用外,尚可配以蜂蜜、中药制成保健饮料或作为枣冻等的原料。山东省枣庄市长红果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依托当地已有千年历史的万亩长红大枣资源,年加工枣汁、枣茶等产品1500吨(已申请注册了“长红”牌商标),年产值2800万元,利税800万元。现将其加工枣汁的方法之一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凤春  高冬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4-16426
[目的]研究凝固型枣汁豆酸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以红枣汁和豆粉为主要原料,将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按1∶1的比例混合发酵,研制凝固型枣汁豆酸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凝乳配方和最优品质配方,并根据感官检验评分表鉴定产品的品质。[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凝固型枣汁豆酸乳的最佳配方为:枣汁添加量20.0%,蔗糖8.0%,蜂蜜添加量2.0%,发酵温度为42℃,接种量4.0%,发酵时间为6 h。低温保存后,产品的组织状态良好,无乳清分离,风味正常,色泽均匀一致,但与市售酸奶保质期15 d相比,其保质期偏短。[结论]凝固型枣汁豆酸乳兼有大豆、红枣和乳酸菌3种物质的保健作用,营养全面,制备工艺流程简单、可行,且成本低于普通酸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酶解法提取枣汁,并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进行了比较。使用混合酶酶解提汁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3%,纤维素酶用量0.04%,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h,红枣:水=1:6。混合酶解法的提取率可达54.45%,枣汁颜色为枣红色,枣香浓郁,无苦味。与传统热水法相比,枣汁提取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枣汁饮料中钙、镁、铜、锌、铁、锰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枣汁饮料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055μ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22%-1.43%之间,回收率为92.8%-102.5%,并与ESP-1西红柿叶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酸枣汁的澄清及浓缩枣汁的风味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酸枣及红枣为主要原料,着重研究果实在加工枣汁过程中,如何处理沉淀和发苦现象。一些常规可行的试验表明:明胶单宁法和甲壳素澄清法均可使酸枣汁汁液清澈透明;而添加适量的糖和柠檬酸可以掩盖浓缩枣汁的苦味,改善产品风味。  相似文献   

9.
枣珍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枣、枸杞为主要原料,采取低温浸提,真空浓缩萃取液,添加品质改良剂等工艺流程,制出了营养丰富,饮用方便,且耐贮运,便于销售的保健性固体饮料枣珍产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调味品在食品质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实验以普通养殖鲫鱼为主要原料,研究水产调味品鲫鱼汁的最佳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最终得到水产调味鲫鱼汁的最佳配方:黄原胶0.04%,鲫鱼汁30%,盐15%,糖5%,谷氨酸钠5%,5′-肌苷酸0.25%,叶黄素0.03%,鱼味香精0.03%,山梨酸钾0.05%,均质压力35MPa。水产调味品鲫鱼汁质地均匀,口感细腻,鱼鲜风味突出,色泽淡黄,气味芬芳,符合人们对于风味和营养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烧烤汁以多种天然香辛料的浸提液为基料,加多种辅料调配而成,具有成、甜、鲜、香、熏味,能改善菜肴口味、色泽,除去异味及浓郁的芳香味,刺激人们的食欲。现介绍一款烧烤汁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