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孙振元 《花木盆景》2006,(4):F0005-F0005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以下简称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作用下,使植物材料发生有益遗传变异,进而经过地面繁殖、栽培、测定试验,筛选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综合了航天技术、太空生物学和现代遗传育种学等学科的高新技术,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传统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植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鸿  徐利群 《中国蔬菜》2006,1(6):36-36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带领的甘蓝育种课题组,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攻关研究,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快上述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显性雄性不育甘蓝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2006年5月17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展示会”,中国工程院白玉良秘书长,科技部农村司杜占元司长,农业部科教司石燕泉副司长,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北京市科委,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屈冬玉副院长,科技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记者30余人出席了展示会并参观了甘蓝新品种展示田和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的甘蓝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3.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其在扩大遗传变异,创造农作物新种质,解决常规育种中某些特殊问题和培育新品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开辟了一条农作物育种的崭新途径。该研究综述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在我国甜瓜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对航天诱变育种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探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创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举行。揭牌仪式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院长王韧主持。  相似文献   

5.
枸杞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枸杞种质资源研究、自然选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对枸杞育种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指出目前枸杞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枸杞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枸杞育种工作的原则和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水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这里坐落着我国惟一的省级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天水市的航天育种事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期业界观察我们特别邀请到天水市航天育种研究领域的专家,请他们有针对性地为我们谈一谈天水市航天育种的发展现状和建议,以及关于加快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花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我国近十几年来花卉种质资源的研究,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为花卉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蔬菜》2006,(1):36-36
中国园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定于2006年3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茄子育种工作交流会。会议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瓜菜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协办。届时将邀请有关专家作茄子育种进展及生物技术在茄子育种上的应用等专题报告。欢迎从事茄子科研、教学、种子推广人员及生产单位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江蔬菜》2005,(11):22-22
综合新华社报道:我国航天育种不断开花结果,迄今已育出20多个作物新品种,这是10月9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航天育种高层论坛传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近29年来我国航天育种专题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炜 《北方园艺》2008,(4):265-267
介绍了我国航天育种的文献数量和分布,以及研究论文涉及到的内容、作物种类和这些文献的来源期刊、主要著者,并指出了航天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等相结合而成的新兴技术。本文从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与方法上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蔬菜》2010,(6)
<正>中国航天育种技术5月初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末名 《辣椒杂志》2005,3(3):47-48
太空育种又叫航天育种,即是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获得高品质的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档次。我国从1987年8月5日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的青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起,开始了我国在太空育种领域的有益尝试。至今,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已先后8次进行了70多种植物近400多个品种的太空育种试验。诱变、育成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其中不少属于具有突破性影响的优良突变。这些种子已在湖北、江西、广西、黑龙江等地“安家落户,繁育后代”。  相似文献   

14.
刘录祥 《蔬菜》2012,(9):1-4
随着神州九号的顺利发射和返回,太空经济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作为太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航天育种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而备受关注。高精尖的航天技术和传统的农业,这原本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领域,现在已被科学家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航天技术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借助航天工程把农作物种子送入太空,利用特殊的空间环境使其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再通过进一步的选育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从而提升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航天工程育种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的一种新的农作物育种技术途径,那么,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目前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如何?太空种子有辐射吗?我们吃的蔬菜哪些是由太空种子培育出来的?本期业界观察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请他为我们一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阎振立 《果树学报》2005,22(3):275-275
<正>为了更好地组织全国苹果育种单位协作开展育种研究工作,使我国苹果品种选育研究在近期内能取得较大的进展,2004年10月在中国园艺学会苹果分会的安排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西省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7家从事苹果育种研究的单位发起,成立了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2005年3月25-26日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回顾以往我国苹果育种曾在1964、1975、1979年召开3次全国协作会议,所以本次会议既是全国苹果育种协作组成立后的首次会议,也是我国苹果育种的第4次协作会议,来自全国19个从事苹果育种研究的科研院所共计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蔬菜转基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育种就是改良植物的性状,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而性状最终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所以植物育种实际就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或基因型(基因的组合)。人类开始栽培植物就开始了植物育种,因为最基本的育种方法是以自然变异为基础,从自然界已存在的不同类型中,通过...  相似文献   

17.
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瓜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论述了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方法、机理、特点及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分析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瓜类育种上的应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蔬菜航天诱变育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蔬菜航天诱变育种的初步探讨邓立平(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哈尔滨)太空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开始进人跨越天疆的万里长征。升入蓝天的生物卫星,拉开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序幕,随着返地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9.
日本苹果砧木抗病育种概况杨克钦马智勇康艳玲(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1苹果生产中采用的主要砧木日本自1897年从美国引进国光、红玉等苹果品种起,开始了苹果商业性栽培。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分别在1928、1939、1959、1...  相似文献   

20.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和交变磁场等太空综合因子作用下,使作物的染色体发生畸变,DNA内部发生重组导致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地面后结合常规育种利用有益变异,选育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