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阿黑驴是以德州驴为基础群向皮肉兼用型方向选育的新品种,本研究拟在其现有育种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育种措施的最优化组合方案,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东阿黑驴育种体系奠定基础,为中国驴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东阿黑驴的生产和育种现状,以选择指数法和基因流动法为基本方法,应用育种规划程序ZPLAN分析东阿黑驴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对影响育种成效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后的育种方案。结果表明,现行方案在投资规划期内可完成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271.78和1 123.70元/(头·年),世代间隔为5.24年,每年每个性状遗传进展分别为断奶重提高1.50 kg,18月龄体重提高0.09 kg,初产年龄缩短0.02 d,产犊间隔缩短0.17 d,皮产量增加1.04 kg。对影响育种的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组合分析,当群体规模理想状态为30 000头,主动育种群比例为0.5,育种群中种子公驴、测验公驴和种用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种子母驴使用年限为2年,生产群中公、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时,可获得最大的育种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320.40和2 945.00元/(头·年),比现行育种方案分别高出17.9%和162.0%。东阿黑驴目前的育种方案没有达到理想育种状态,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研究通过对育种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优化组合,得到了最优的育种方案,使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紧密结合内蒙古绒山羊育种需要,利用系统分析法研究确定了优质、高产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目标性状及其边际效益,其绒用、繁殖、生长发育三类性状的相对经济重要性分别为78.7%、11.7%和9.6%,;采用基因流动法研究了不同群体规模、不同群体结构、公母羊使用年限、近交风险等因素对群体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现行育种规划的措施及最优化育种方案.通过优化分析认为,在群体规模为3 000只基础母羊时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比例分别处于7%~9%、11%~13%和80%,核心群母羊开放程度小于20%时,其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最高,规划期内育种的投入产出比为1∶4.20.  相似文献   

3.
动物育种目标性状经济重要性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育种者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适宜的育种目标选育优良的种用个体,确保生产群在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市场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育种科学的发展,确定和评价动物育种目标的方法趋于在多性状的综合选择中用综合育种值表达数量化的育种目标。由于育种目标在育种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所以在育种方案中,育种目标性状通常包含对遗传进展更为有利的经济性状。而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动物育种目标,通过确定目标性状的经济重要性阐明收益性过程中遗传的作用,简化了选择方案的研究。本文根据定量经济学原理,育种目标性状经济重要性是性状边际效益和性状经贴现的标准化性状表现值的乘积量,综述了动物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以及各性状经贴现的标准化性状表现值获得的方法对育种目标性状经济重要性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鲁西黄牛是中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为了更有效的制定适宜的育种方案,加快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的选育,本研究在鲁西黄牛青年公牛体系和核心群育种方案的基础上,分别设定开放和闭锁核心群育种方案,采用确定性模型评估了开放和闭锁核心群育种体系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开放与闭锁核心群育种方案相比,综合遗传进展提高了0.80%;育种产出量提高了9.39%;育种效益提高了10.64%;世代间隔延长了0.90%,开放核心群体系优于闭锁核心群体系。这充分说明,在鲁西牛核心群育种方案中,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优于闭锁核心群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5.
评价育种方案是决策实施最优育种计划的必要前提,其评价方法很多,一般有单个性状的实际遗传进展、以货币为单位的综合育种值的每年育种进展、投入与产出之比、产出与投入之差等多种方法,其中后两者更具有说服力,但需要对各种经济学组分进行贴现。  相似文献   

6.
良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推进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养殖效益明显增加。随着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制定实施,我国也遴选了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而育种技术体系的建设费用、仪器购买费用、人员配置是中小规模猪场难以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规模猪场如何更快速高效地获取育种的遗传进展,以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成为制约该类养殖场(公司)发展的首要问题。根据我国养殖业现行的规模,以及养殖技术的应用,该文对中小规模猪场育种技术商用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育种规划是一种育种经济学理论和技术,以数量遗传学为基础,运用系统论作为指导思想,配合经济学和运筹学方法等手段来进行育种效益的研究.育种规划首先要设定一个特定的育种目标,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育种方案并且做到最佳.在目前的畜禽育种中开始运用标记辅助选择,MAS经济效益方面也成为了育种规划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这些研究多以奶牛育种为主,在猪育种中只有Hayes是利用MAS经济效益来进行研究的.本文结合我国猪育种的实际情况,对猪群的群体结构、不同种级的工母猪使用的胎次以及种猪的遗传进展传递方式来进行了MAS经济效益的研究,通过在猪育种中利用直接标记、连锁平衡表几何连锁不平衡标记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世界蛋禽和肉禽育种工作已有很大进展。本文评述现代化家禽育种的各种有利因素。为了提高商品生产的效益,育种纲要中包括了强大的育种研究机构、完善的遗传育种理论、大规模的育种群体。强化了选种选配、杂交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确定性模型考察群体规模对北京迪卡猪核心群公猪系育种成本、育种产出、育种效益及近交系数的影响。猪规模为60、80、100、120四个水平,公猪头猪为6、8、10、12四个水平。种畜的选择是基于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应用基因流动法计算育种产出。结果表明,增加母猪规模,有利于提高公猪选择强度,从而加大育种产出,同时单位母猪育种成本下降,促进了育种效益的改善;公猪头数越少,公猪选择强度越大,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10.
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的选择方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鲁西黄牛肉用品系青年公牛体系和二阶开放核心群育种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可利用记录作为不同的选种标准。通过超声波扫描周岁活体牛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测定犊牛断奶后第28、42和56天血浆中IGF-Ⅰ平均浓度,将它们作为胴体性状选择的早期记录,设定4种选择方案,采用确定性模型从遗传和经济角度评估这些方案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以现行方案(方案1)为参照,超声波选择方案(方案2)、IGF-Ⅰ选择方案(方案3)以及超声波和IGF-1组合方案(方案4)的指数准确性、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提高了0.19、39.05%、63.60%,0.01、25.55%、14.90%和0.21、40.68%、64.08%。以上数据说明,将超声波活体扫描和IGF-Ⅰ浓度测定应用到育种方案中可获得相对理想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奶牛育种管理中的应用,然后针对奶牛优化选配工作,建立0-1线性规划模型,在有效避免近交和确保牛群具有较宽血缘的前提下,选择出使后代综合育种值最高的交配方案,增强奶牛改良的效果,加快奶牛遗传改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东北梅花鹿优化育种规划中育种目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东北梅花鹿依据经济指标确定育种目标的问题 ,以及在东北梅花鹿育种规划中 ,应如何挑选在综合育种目标中的生产性状及其对应的选择性状。并着重介绍了应用综合育种值作为数量化育种目标的方法。指出在确定以茸用为主的东北梅花鹿育种目标时 ,除了主要考虑茸用性状外 ,还应适当地考虑繁殖和使用寿命等性状 ,同时对于直接影响茸鹿生产效益的直接性状和次级性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对东北梅花鹿优化育种规划的具体步骤和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 ,并在分析东北梅花鹿群现状的基础上 ,得出群体的经济学和遗传参数、生物学和育种技术指数、群体结构参数、育种成本与投资参数等一系列将在育种规划计算中应用的参数 ,同时还对东北梅花鹿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新疆褐牛育种目标性状的相对选择重要性,为今后新疆褐牛良种选育和综合选择指数的制定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差额法和系统分析法,基于新疆褐牛当前生产水平和市场价格体系,对新疆褐牛3类性状10个育种目标的边际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乳用性状、肉用性状和功能性状的相对经济重要性比例为36∶34∶30,近似于1∶1∶1,其中产奶量、日增重、18月龄体重和生产寿命4个性状的相对权重最大,分别为27.2、19.4、12.9和10.3。本研究结果符合新疆褐牛实际生产情况,在加强乳用和肉用性能选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功能性状的选择,以平衡育种为主加快新疆褐牛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增加育种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差额法和系统分析法为基础建立模型,确定了优质猪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结论为优质猪综合育种值应包括目标性状:窝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饲料效率、胴体瘦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选择性状包括窝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活体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为窝活产仔数8.06元、达100 kg体重日龄-0.87元、饲料效率-86.32元、胴体瘦肉率10.78元、肌内脂肪含量48.51元。父本父系目标性状不包括窝活产仔数,母本母系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除窝活产仔数外的所有性状都比母本父系小1/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育种目标制订综合选择指数 ,无须确定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将该法应用于“荣昌猪瘦肉型品系选育”中 ,其综合选择指数为 :I =- 0 1 5 2 6X1(背膘厚 ) 0 0 0 84X2 (日增重 ) 1 4 4 40 7X3 (体长指数 ) ,间接选择瘦肉率 (Y)。经五个世代的选育 ,三个主选性状及间接选择性状的每代进展分别为 :- 0 1 6 6 (X1)、2 9 8(X2 )、0 0 2 (X3 )和 0 6 5 4(Y) ,均超过育种目标 (- 0 0 93、1 0、0 0 1 5和 0 38) ,提前一个世代完成计划。实践证明该法简便易行 ,准确性高 ,选择效果非常理想 ,可在动物育种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7.
优质肉鸡的肉质好坏直接决定其育种成败,因此,如何选择肉质性状成为优质肉鸡育种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缺乏针对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的有效育种规划方案.本文针对优质肉鸡育种目标评估及平衡选择,设计了一套研究方案,即综合运用数量遗传、微观经济学以及系统分析等原理,通过优质肉鸡肉质性状育种目标研究,建立确定优质肉鸡肉质性状的(累积)贴现经济价值的方法;开展育种目标评估,以育种效益为基础,推导不同杂交配套模式下的物质传递模型,进而确定优质肉鸡最佳的交配方案和育种目标;通过优质肉鸡肉质性状和生产效率性状平衡选择研究,引入“竞争地位”的理念,通过“补偿机制”建立一种优质肉鸡肉质性状和生产效率性状平衡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太行肉牛选育实践出发,研究确定了适应当前太行肉牛育种的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采用差额法计算出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通过各目标性状表型值的遗传标准差校正边际效益,得到相应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结果表明,太行肉牛近期的育种目标性状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性状(12月龄重、育肥期日增重、生长能力)、繁殖性状(初产年龄、产犊间隔和留群时间)及胴体性状(胴体品质)。在当前市场和生产条件下,上述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33.37元/kg、2.63元/g、24.59元/kg、12.43元/d、13.37元/d、338.10元/年和1 050元/级。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胴体性状的经济权重之比为70.98%、22.56%、6.46%,近似于7:2:1。生长发育性状权重最高,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品质。在太行肉牛育种过程中,生长发育性状和繁殖性状权重较大,应加大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原种猪场育种部自建场来,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种猪育种思路和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育种经验。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方案,重视团队建设,坚持科学的测定,积累真实准确的数据,细致分析并应用各类数据,注重遗传交流等,各品种种猪性能都取得了明显的遗传进展,取得了阶段性育种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以正在培育的中国北方肉绵羊新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新品种MOET育种计划方案,并对MOET育种计划的遗传进展进行了预估,目的在于缩短世代间隔和增加遗传进展,为新品种的培育成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