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黑龙江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大豆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明确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和农民施肥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李比希最小养分率原理设计施肥最佳处理(optimal treatment,OPT),在OPT基础上设计减素处理,进行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平衡施肥经济效益显著。与OPT相比,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大豆分别减产14.9%、14.7%和18.2%;不施硫肥、硼肥和锌肥分别减产6.7%、8.2%和6.5%。OPT处理大豆氮肥、磷肥和钾肥养分回收率分别平均为39.6%、24.6%和41.8%;农学效率分别平均为8.86,5.48和6.82 kg·kg-1;氮、磷、钾的表观平衡系数分别平均为0.26,1.26,0.90。黑龙江省大豆养分高效管理运筹策略是东部三江平原农业生态区重点补充磷肥和硼肥,北部高寒农业生态区重点补充钾肥,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农业生态区重点补充硫肥、锌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针对克山县大豆盲目施肥严重的现象,研究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克山县黑土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习惯施肥相比较,配方施肥(OPT)增产14.1%;不施氮肥减产14.2%;不施磷肥减产8.8%;不施肥(CK0)减产11.8%。  相似文献   

3.
不同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产量的影响.3 a的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茬口上连作3 a的大豆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玉米和大豆茬口上相应连作年份的大豆产量;不同年份,施肥对不同作物茬口上连作大豆的产量影响效果不同;在每公顷施二铵180 kg、尿素45 kg、氯化钾45 kg(C2)肥量以下时,各茬口连作大豆产量与相应茬口不施肥处理连作大豆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即使苜蓿茬口上不施肥,其连作1、2、3 a大豆产量也高于所有玉米茬与施肥水平组合的对应年份连作大豆产量,而全部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豆茬与各施肥水平组合的对应年份连作的大豆产量.苜蓿茬上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75 kg·hm-2组合处理大豆产量最高(2911.5 kg·hm-2),显著或极显著的比其它21个组合增产0.57%~54.42%.可见在连作大豆情况下,相对玉米和大豆茬而言,苜蓿茬起到了增产、增效、环境友好型和降低施肥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 ,大豆连作现象较为严重 ,黑龙江省大豆连作面积已超过 70 %。大豆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通常减产幅度在 15 %~ 3 0 %。为减轻连作障碍 ,我们从植物营养的角度探讨了微量元素锌对连作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连作对大豆锌营养影响的试验研究。供试大豆品种为长农 5号 ,供试土壤为黑土 ,采自 1995年长春农牧大学大豆连作试验区 ,供试土壤基本农化性状。 (见表 1)盆栽试验设 3个处理 :轮作大豆、连作一年、连作二年。采用 2 5厘米× 2 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盆 ,每盆装土 13公斤 ,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典型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即不施肥(NoF)、玉米连作正常施用化肥(LZ)、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CF)、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15 000 kg/hm2有机肥(CF+15T)和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30 000 kg/hm2有机肥(CF+30T),研究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和子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淀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CF处理相比,LZ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降低15%,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CF+15T处理和CF+30T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高8.8%和13%。单施化肥处理下连作与轮作玉米子粒品质指标差异不大,轮作处理后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处理的玉米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施用有机肥的量增加而增加,对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同LZ和CF处理相比,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中K、Na、Mg和P含量,Ca、Mn、Fe和Zn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黑土区玉米连作减产,对品质影响不大。玉米-大豆轮作制度下连续4年增施1...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元素对黑龙江不同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磷钾缺素试验实施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安达)、绥化市、黑河市的耕作区,研究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磷对大豆的蛋白质和蛋脂总和含量影响最大,氮对大豆的脂肪含量影响最大;平衡施肥下的大豆产量与不施肥和缺素处理相比,大庆、绥化、黑河试验处理分别增产5.6%~10.7%、3.5%~12.6%、8.9%~25.5%;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4.15%~10.53%、1.00%~7.71%、1.86%~9.02%;脂肪含量分别升高2.79%~11.76%、1.66%~6.17%、3.96%~8.03%;蛋脂总和分别升高3.60%~11.02%、1.28%~11.02%、3.43%~8.59%。因此,大豆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籽粒品质,黑龙江省大豆施肥应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重茬大豆采取合理轮作、选择抗重茬品种、药剂拌种、深松、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大豆减产,进而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平衡施肥技术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本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无氮(FN0)、常规施肥无磷(FP0)、常规施肥无钾(FK0)、平衡施肥(B)、平衡施肥无氮(BN0)、平衡施肥无磷(BP0)、平衡施肥无钾(BK0)。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缺素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状况以及平衡施肥与常规施肥在小麦生长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缺素处理中,缺氮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缺磷,缺钾对小麦影响最小;相比常规施肥,平衡施肥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升了2.98%、3.55%、5.39%;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N、P、K吸收总量分别提升了5.00%、14.66%、5.03%,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52%、2.32%、24.20%,肥料利用率平均提升11.68%,经济效益增加87.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寒地黑土大豆轮作与连作不同年限土壤酶活性与相关肥力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和土壤C、N和C/N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轮作与连作不同年限,土壤酶活性、有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C、N及C/N均有较大变化,与正茬相比,迎茬、连作土壤酶活性均降低,其中连作二年,脲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比正茬降低了29.6%、51.0%和41.9%;土壤C、N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也是大豆连作二年降低最多,分别比正茬降低了18.0%、35.3%和40.4%、53.6%、41.3%,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C、N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大豆长期连作,上述各种成分又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C、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脲酶、转化酶、磷酸酶与各种养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大豆连作使土壤酶活性降低,有效养分含量下降,是造成大豆连作障碍而导致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香蕉不同施肥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口地区连作多年香蕉园施肥试验,比较了不施氮、磷、钾肥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根据土壤和植株营养测定数据,应用养分平衡法估算香蕉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为次年平衡配方施肥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施肥量水平对早籼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大田茎蘖发育动态、肥料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和优化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1)在产量水平、产值、经济收益和肥料农学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专用控释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2),高于或接近机插秧常规高产栽培模式(CK1),显著高于省工栽培模式(CK2);生产成本显著低于A2和CK1;化肥全部减量15%的处理(B2)在产量、产值和经济收益方面高于化肥全量处理(B1),显著高于减量30%的处理(B3),产量和效益高于CK1。经综合比较,适宜早籼稻采用的毯苗机插侧深施肥模式为:普通肥料减量15%(纯N 166.5 kg/hm2,P2O570.5 kg/hm2,K2O 141.0 kg/hm2),机插同步侧深施用77%N、100%P和65%K,人工撒施23%N和35%K作穗肥。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干物质生产及相关农艺性状等。【结果】相比推荐施肥对照(CK),全生育期施用再生稻专用缓释肥(SRF)使两季施肥的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而且产量在头季和再生季分别达8.86和6.39 t/hm 2,较CK仅降低了6.2%和9.1%。SRF在头季减产主要归因于较低的结实率,而在再生季减产是每穗颖花数和总颖花数共同下降的结果。促芽肥施与不施对再生季产量没有影响。再生稻两季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肥料处理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影响很小。相比其他3个品种,甬优4949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好。【结论】施用专用缓释肥和省施促芽肥均能够在不大幅损失稻谷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促进再生稻轻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13.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6个处理,处理1(CK):甘蔗常规施肥;处理2(H-LY):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3(H-LQ):化肥减施25%+全量绿豆绿肥还田;处理4(H-Y):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5(H-HD):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处理6(H-HQ):化肥减施25%+全量黑豆绿肥还田。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绿豆绿肥和黑豆绿肥在生育前期甘蔗的分蘖和甘蔗总苗数都较常规处理降低,间作黑豆还降低了甘蔗的叶片宽度。甘蔗化肥减施25%条件下,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12%营养元素当量间作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替代的蔗茎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常规对照水平。但间作黑豆压青还田导致甘蔗减产,降低经济效益。兼顾甘蔗产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及蔗地的地力提升各方面,甘蔗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可以替代25%的甘蔗化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与肥料增效剂搭配施用对云烟87植株理化性状及产值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增效剂对云烟87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团棵期至旺长期之间的生长速率加快,烤后烟叶淀粉含量显著升高;还原糖含量以减少施肥量20%+肥料增效剂最高;产值产量以正常施肥量+肥料增效剂的处理最高,以减少20%和15%施肥量+肥料增效剂对提高上等烟、上中等烟比例较为明显;在等产量水平,施用肥料增效剂能节约施肥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化肥减量模式下山地香蕉的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碳排放量、碳固定量进行测量与估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20%时香蕉经济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化肥减量达到30%时香蕉产量显著降低24.1%。化肥分别减量10%、20%、30%后,香蕉植株碳固定依次减小2.15%、3.51%、11.33%;化肥产生碳排放依次减小10.01%、10%、10%;土壤碳排放除化肥减量10%处理增加12.67%,其余依次减小16.94%、3.41%。综合香蕉碳固定与碳排放二者的碳收支,并用每株香蕉的碳净排放量来估量,常规施肥、减量10%、减量20%、减量30%的处理每株香蕉的碳净排放量分别为4731.29、5529.03、4418.47、4415.30 g/株,在保证产量前提下化肥减量20%固炭减排潜力最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化肥减量能获得山地香蕉种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且试验条件下化肥减量2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区试验,探索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芒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速效磷含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但化肥减施20%和常规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有机肥替代20%,化肥减施20%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差异显著性,有机肥替代20%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真菌、放线菌数量顺序为:化肥减施20%>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20%,差异不显著;细菌数量顺序为:有机肥替代20%>常规施肥>化肥减施20%,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化肥的减施并增施有机肥对甘蓝生长的影响,改善因施用过量化肥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本试验在冬闲田种植条件下,以鸡心甘蓝‘探春’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100%化肥、75%化肥+25%有机肥、50%化肥+50%有机肥)试验方法研究化肥减量及有机肥增施对甘蓝生长、品质以及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同时增施一定量有机肥对甘蓝产量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蓝横径有显著增加;随着有机肥施用比重的增加,硝酸盐含量逐渐从26.3 mg/kg降至17.7 mg/kg,亚硝酸盐含量从0.86 mg/kg降至0.60 mg/kg;同时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至300.99×104CFU/g,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至149.99×103CFU/g;减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pH(土壤pH提高至7.03),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可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满足甘蓝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T50处理的甘蓝能够在化肥减量50%的情况下保持产量与品质不下降,同时提高土壤状况与放线菌数量,是相同条件下冬闲田甘蓝栽培一种稳产合理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西南稻区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实施了水稻农民习惯施肥技术与空白试验(不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技术具有如下不足:一是水稻投入产出率低;二是肥料利用率低;三是大面积水稻产量不高,单产仅520.9 kg/667 m~2;四是水稻生产穗数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提高水稻产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芒果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某芒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两种施肥方式处理的芒果园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的芒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比常规施肥增加了54.87%、40.73%、64.17%,镉和铅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减少了65.09%和68.81%,而汞和铜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增加了74.19%和32.21%。基于97.00%的相似度对所得序列进行聚类分析,2种处理的芒果园土壤中共有2702个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化肥减量处理的土壤平均有1784个OTUs,常规施肥处理的土壤平均有1568个OTUs。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芒果园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施肥方式的改变对土壤细菌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化肥减量处理的芒果园土壤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含量较高;两种施肥方式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土壤中主要细菌的种类没有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仍保持一定的相似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受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铜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