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蒂部宽度及其结构对兔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模型,设计7种不同蒂宽,观察术后7d皮瓣成活率.结果 组6(蒂宽0.5cm,蒂部含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网)、组7(蒂宽1.0cm,由组6蒂部两侧各旁开0.25cm)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2.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cutaneous neurovacular flaps)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 ,1992年由Masquelet[1 ] 首先提出。此后 ,Bertelli[2 ] 、Taylor[3] 经解剖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并设计了皮瓣应用于临床。此类皮瓣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 ,可顺行或逆行转移 ,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 ,研究发展较快。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 ,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 ,此为该类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4 ]。 Nakajima[5]的研究发现 ,浅静脉亦…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 90年代初 ,Bertelli等学者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 ,发现围绕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神经皮瓣 (neurocutaneous flap) [1 ] 的概念 ,同时也为临床设计应用长皮瓣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 ,神经皮瓣这一名称并未反映出此类皮瓣的血管或血供特点。钟世镇 (1999) [2 ]认为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eousvascularflap)的命名较为恰当。此类皮瓣的血供可靠 ,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 ,可分别以近、远端为蒂来设计 ,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 ,近年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 ,研究发展较…  相似文献   

4.
1992年 Masquelet首先提出皮神经伴随营养血管轴型皮瓣的概念 [1 ] ,随后 Bertelli等分别报道了手和前臂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2 ,3 ] ,国内宋建良等 [4] 于 1 994年也开始研究其应用。由于此型皮瓣不牺牲肢体的主要动脉 ,有良好的覆盖和感觉功能 ,血供稳定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因此迅速得到推广 ,并且在四肢的基础上开始向躯干发展。但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研究大部分局限于人体四肢的某个部位或某一条皮神经上 ,且均未作系统的和详细的解剖学研究 ,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特点也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设计背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l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l—l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l—l2胸神经后皮支的伴行动脉为肋间后动脉的背侧皮支。皮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于脊柱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背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l—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设计胸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于胸骨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胸前区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内外踝及跟部软组织皮瓣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其中吻合小隐静脉6例,未吻合静脉9例。结果:吻合静脉的皮瓣全部成活,无肿胀、水泡;未吻合静脉全部出现肿胀、水泡,部分皮缘坏死2例。结论: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减轻皮瓣水肿,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损伤创面,切取皮瓣最大面积20cm×11cm,皮瓣最上端切取至胭窝下缘,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4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4~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2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最小面积5cm×7cm,最大8cm×12cm。结果:12例中10例皮瓣生长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术后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1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年龄28~50岁。创面范围为3 cm?3 cm~4 cm?3 cm。该次手术至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6个月。先行内固定物取出 VSD术,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4 cm?4 cm~5 cm?4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结扎蒂部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近端,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骨外露得到控制,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16个月,示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骨折愈合,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临床应用基础。方法 :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 34侧下肢并解剖 ,对股后皮神经及血管进行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在距离坐骨结节 (7.4± 1 .0 ) cm处的臀大肌下缘离开臀部进入股后区 ,沿深筋膜深面下行至月国窝上角附近分为若干终支 ,干长为 (2 2 .5± 2 .8) cm,沿途分支至股后区皮肤 ,下达月国窝横纹附近。其横径在臀大肌下缘、神经干的上中 1 / 3交点及中下 1 / 3交点分别为 (4.4± 0 .8) mm、(3.4± 0 .7) mm、(2 .2± 0 .8) mm。股后皮神经的血供为多源性 ,臀下动脉、月国动脉及股深动脉第四穿动脉组成轴型血管 ,股深动脉穿支作为节段性动脉。两组动脉沿神经干互相吻合成网 ,并与皮下及深筋膜下的血管网相交通。结论 :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用于转位或移值修复四肢等处创伤与皮肤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和或骨、肌腱外露创面共34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8cm,蒂长5~10cm。10例经皮下隧道转移,24例经明道转移。结果34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27例经3个月至4a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所恢复,两点分辨率在9~16mm,平均13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容易定位,手术步骤简单,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且皮瓣成活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1,(6):I0001-I0007
基础研究 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牙种植体结合骨板形成的影响………………………………………………谢培豪,黄静文,黄文荣(1)冠状结扎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吕汝西,黄家卓,刘强(5)三氧化二砷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李平,张培华,何红,等(9)蒂部宽度与结构对兔浅静脉坡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金玉丹,陈杰明,王绥江,等(13)  相似文献   

15.
前臂外侧皮神经代替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9年潘铭紫[1]作为特型报告了肌皮神经的皮立即前臂外侧皮神经完全替代格神经浅立分布于手指手背以后,有许多作者’-‘’也相继报遣了这一变异现象,但却未见有关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为了积累资料,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对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烧神经浅支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重点观测其起源、行程、分支及分布等。1材料与方法16具专供科研用的成年尸体标本(男女各8例),经常规防腐固定后,仔细解剖双上肢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挽神经没文.观察记录了该变异皮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及分布等,并用游标卡尺和直尺测量了有关种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几种新的手内皮瓣设计的功效。方法:采用8种类型手内皮瓣治疗手部创伤;在41例皮瓣中,36例是主要以相应动脉为基础的手内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结果:除3例部份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均满意。结论:手内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手部创作引起各种缺损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验共选用(110±5)日龄健康湛江鸡10只,采用微循环观察仪对胸腺进行活体观察,通过做血管透明标本和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微血管总体走向、血管细微结构等.结果表明:胸腺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于迷走动脉,该动脉起自颈总动脉干的细小分支,其主干延伸至颈部内脏和颈中段的被皮,沿途再分支进入胸腺.该分支进入胸腺后,在接近腺体的中央部位发散形成血管树,经过实质形成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垂直朝向胸腺表面,或加入浅表的毛细血管丛,或伴随这些毛细血管丛一段距离后返回髓质,形成毛细血管袢.微动脉分支组成不规则的毛细血管网,汇聚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加入到皮髓交界处的静脉中,汇入腺体表面的血管,进而在胸腺附近构成静脉树,汇集入胸腺静脉最后注入到颈浅静脉.  相似文献   

18.
用血管铸型法研究了马蹄静脉构型。结果是:马蹄静脉分为真皮外静脉系和真皮内静脉系。真皮外静脉系分为深浅两组。深组有轴平行静脉、终端静脉、蹄软骨内侧静脉网和指固有静脉后部吻合支;浅组有独立浅静脉、蹄冠静脉、蹄冠下静脉和蹄后静脉。真皮内静脉系:肉冠、肉壁近侧部有双层静脉网;肉壁远侧部、肉底、肉叉为单层静脉网。肉底静脉网呈多边形小环,靠近蹄匣增殖区静脉较粗。全部蹄静脉互相吻合成完整的立体网。大部静脉内缺乏瓣膜。蹄踵部静脉血有双重输出路线。蹄的震动和负重力是蹄静脉血回流的一种有效力。  相似文献   

19.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修复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体会(附24例分析)刘付明,余东(茂名市人民医院外二科,茂名525000)在合并有肌腱、神经、血管、骨关节外露的皮肤撕脱伤中,以往运用皮瓣进行修复后,会出现外观臃肿、供区需植皮修复的缺点,带蒂的皮瓣还需进行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穿刺时外用红花油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血管充盈不佳的小儿患者2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3例采用红花油在待穿刺的头皮血管涂抹,对照组132例采用常规热敷法。比较两组的浅静脉充盈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充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209,P〈0.0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87.1%,P〈0.05)。结论穿刺时外用正红花油能够使小儿头皮血管快速充盈,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