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杀它仗(Stratagem)蜡块毒饵防治森林害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杀它仗 (Stratagem)蜡块毒饵对小白鼠及森林害鼠进行了室内毒性试验和林间防治试验 :每只小白鼠取食 2粒 (6 6g)杀它仗毒饵死亡率达 10 0 % ,取食 1粒 (3 3g)死亡率达84 6 % ;林间以 5× 5m距离投药 ,每堆 2粒 ,每公顷 4 0 0堆 ,鼠密度减退率可达 98 6 % ,杀它仗毒饵对鼠的适口性好 ,防治效果显著。对非靶动物鸽子和羊进行毒性试验 ,对哺乳动物猫和狗进行二次中毒试验 ,结果表明杀它仗毒饵对上述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采用人工和航空施用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药效试验,同时进行药剂适口性和人工最佳施药量筛选试验。结果显示:野外施药后6 d,高原鼠兔对药剂消耗率为91.10%;人工施药后10 d,试验地校正有效洞口减退率为62.81%~86.79%,校正捕获率减退率为67.40%~83.16%;航空施药后10 d,试验地校正有效洞口减退率为56.38%;未发现非靶标动物中毒死亡。高原鼠兔对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适口性良好,在门源地区人工防治高原鼠兔洞口施药量以10~15 g为宜。  相似文献   

3.
生物灭鼠剂世双鼠靶防治高原鼠兔实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近些年来发生在若尔盖县境内的较为严重的一种鼠害,主要以啃食优良牧草,破坏草地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致使草原载畜量下降,草原沙化严重后果,同时也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为此若尔盖县运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鼠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世双鼠靶对防治高原鼠兔效果明显,有效洞口减退率93%,未发现非靶动物和天敌动物中毒死亡现象,药剂适口性试验1d达到90%。  相似文献   

4.
林业害鼠(兔)是我国4大类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探讨其分布范围、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我国林业害鼠(兔)的主要种类、发生现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并简要回顾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取得的防治效果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新技术、新药剂,指出了当前在我国林业鼠(兔)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将来林业鼠(兔)害防治研究设想,以期为我国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的后续研究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鼠靶灭鼠剂飞机防治害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世双鼠靶灭鼠剂快速、高效、大规模的鼠害防治效果,应用飞机播撒药剂对科尔沁草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地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长爪沙鼠Meilones unguiculataus MilmeEdwauds、草原黄鼠Citellus dauricus(Brandt)和三趾跳鼠Salpingotus kozlovi害鼠种群防治效果明显,鼠密度下降率62%,有效洞口减退率54%。未发现非靶动物和天敌动物中毒死亡。药剂适口性试验5 d达到86%;捕捉草原黄鼠活鼠室内喂食试验,共捕捉16只,不饱和投饵,给药量1~7 g/d,3 d后开始死亡,第7天全部死亡,毒杀率100%。  相似文献   

6.
地芬·硫酸钡饵剂防治森林害鼠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对森林害鼠进行药效防治和适口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试验地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低,中,高投药量为2,3,4 kg/hm2的灭鼠效果分别为50.00%,75.00%,92.93%;在青海省同样低,中,高剂量的灭鼠效果分别为53.77%,77.60%,82.12%。随着投药剂量的增加,灭鼠效果也相应的提高。害鼠对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的摄食量较高,适口性能够满足对害鼠防治的要求。饵剂投药剂量为4 kg/hm2时,对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和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等多种害鼠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溴敌隆。  相似文献   

7.
LD50是毒饵浓度配制的关键数据。为了在黑唇鼠兔防治工作中准确掌握α-氯代醇和溴敌隆毒饵浓度,测定了α-氯代醇和溴敌隆毒对黑唇鼠兔的LD50并观察了α-氯代醇对睾丸的影响。通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急性口服致死中量结果,石蜡切片HE染色。α-氯代醇和溴敌隆对黑唇鼠兔的急性口服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03.1644mg·kg^-1和88.7799mg·kg^-1;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睾丸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按GB15670—1995灭鼠药毒力分级标准,这两种灭鼠剂对黑唇鼠兔为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川西北高寒草地的严重退化正危及着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原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认为草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内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干扰(草地开垦、旅游开发和过度放牧等)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草原鼠虫害频发及草地管理不善等加速了川西北高寒草地的退化.提出了依据草地退化成因,以科技为主导,以草定畜、提高出栏率,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进行草地改良和围栏,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栽培草地建植,同时结合草地合理开发和鼠、虫害综合治理,加强草地监测、人才建设与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恢复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褐斑鼠兔在新疆昌吉州范围内,仅分布于奇台县北塔山和木垒县哈浦提克山,均为重要草原放牧区。奇台县北塔山山区以个体较大的褐斑鼠兔为优势种,木垒县哈浦提克山山区以褐斑鼠兔和黄兔尾鼠占优势。木垒测报站作为昌吉州东四县(市)草原生物灾害的监测机构,于2022年8月15日~8月19日,在北塔山和哈浦提克山相关区域专门开展褐斑鼠兔及各类害鼠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监测,掌握了鼠兔近期种群动态,为上级部门防控或保护提供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1.
春梅 《山东林业科技》2011,(6):46-47,33
青海省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地处东经95°21′58″~97°07′0″,北纬31°32′20″~32°43′46″。行政区划辖10乡(镇)69个村278个合作社,人口53856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2741km2,草地畜牧业是囊谦县的支柱产业,天然草地可利用总面积111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59%。主要民族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以上。共有各类草食牲畜饲养量达到186万只羊单位,实现牧业产值近2800万元,占囊谦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0.21%。然而,由于气候与草地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草地鼠害的地域性分布,致使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成为了囊谦县草地主要的致灾生物种类,鼠害猖獗,草原千疮百孔。其繁衍、扩散与危害程度成为了全县最主要的草地害鼠,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采用溴敌隆和大隆母液两种防控方法,科学防治高原鼢鼠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设计19个处理对樟雪盾蚧(Chionaspis camphora Chen)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试验。据不同药剂处理后48、120、216、360h死亡率及防治效果分析可知,噻嗪酮15%·杀扑磷5%、飘绿蚧止、吡虫啉在指导比例范围内对樟雪盾蚧防治效果较好;飘绿蚧止和噻嗪酮15%·杀扑磷5%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吡虫啉,增加哒螨矿物油没有明显的增效;不同药剂处理48、120、216、360h樟雪盾蚧死虫条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银恒快速捕鼠器、新型环形捕鼠夹和“鼠道难”(20.02%地芬·硫酸钡)3种无公害技术对林业鼠害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银恒快速捕鼠器射杀中华鼢鼠,触发率为34.89%,触发捕获率为99.52%;新型环形捕鼠夹防治大沙鼠、达乌尔黄鼠,发弓率为4.47%,捕获率为1.88%;“鼠道难”防治中华鼢鼠,使林木受害株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5%和2%,防治大沙鼠和达乌尔黄鼠,效果明显,有效洞口较施药前下降72%以上。建议防治地下害鼠使用银恒快速捕鼠器,防治地上害鼠使用“鼠道难”,新型环形捕鼠夹适用于害鼠种类调查及监测。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新植林采用堵洞与夹日法进行了鼠(兔)种类和密度调查,结果表明鼠(兔)种类有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白尾松田鼠Pitymys leucurusBlyth,在新植林地洞口密度为905.07洞/hm2,有效洞口率是31.66%,有效洞口系数为0.18,鼠(兔)密度为50.64只/hm2。饲养和实地监测发现,两种鼠(兔)对新植林地的金丝垂柳、白榆、藏青杨、北京杨4种树的危害株率均在25%以上。选用P-1拒避剂、0.2%莪术醇抗生育剂和克鼠星1号杀鼠剂单独、交叉施药进行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克鼠星杀鼠剂的效果是暂时的,单独施用拒避剂和莪术醇抗生育剂的效果是缓慢的,同时混合施用3种药剂18个月后捕鼠(免)率、有效洞数、植株受害率分别下降了90%,81.23%,85%,效果较持久。  相似文献   

15.
人工营造适宜散白蚁取食、生活环境,从室内、建筑物内层(或地下)引诱散白蚁集中至仿生箱内,在箱内喷洒防治白蚁专用药剂,利用散白蚁返巢群居的习性,使一定量白蚁携带足够药剂进行传递感染,直到整巢白蚁中毒死亡,当年防治效果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取食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研究其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取食不同受害程度松针后,幼虫的取食量、排粪量、蛹重、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化蛹率、生殖力、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均有所不同,其中幼虫的取食量、排粪量、蛹重、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化蛹率和生殖力以取食未受害松树(针叶损失0)的最高,重度受害(针叶损失75%)次之,轻度受害(针叶损失25%)再次,中度危害(针叶损失50%)最低,而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则相反,由此可见马尾松毛虫取食不同受害程度的松针对其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潘琪 《绿色科技》2024,(5):127-130
为探讨药剂树干注射对松树松材线虫的林间防治效果;于广西钦州某国有林场选择6块100株胸径约25 cm的松树进行了试验,共设置了6个小组,每组100株,分别为对照组、20%阿维菌素乳油组、0.3%苦豆碱水剂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5%啶虫脒注干剂组;对照组注射等量药剂的清水,其余的药剂组均注射对应的化学药剂;于2020-2023年对试验松树的枯死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每年10月底统计墨天牛的诱捕数量。结果表明:以20%阿维菌素乳油组的防治效果最优,该组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林间防治率分别为80.74%、78.48%、74.06%和70.57%,防治率均高于70%,随着年限的延长各个小组的林间防治率均逐渐下降,20%阿维菌素乳油组的防治率均显著的高于其他各个药剂组(P<0.05);防治效果其次的为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的防治率均高于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5种树干注射的药剂诱捕松墨天牛数量比较为:5%啶虫脒注干剂组>0.3%苦豆碱水剂组>...  相似文献   

18.
花绒寄甲是寄生天牛的重要林木天敌昆虫,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林间的寄生防治效果,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卡)来寄生松褐天牛,根据松褐天牛被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019年校正虫口减退率平均值为46.20%,寄生率高于50%的占66.7%;2020年防治效果为 33.18%,寄生率为 34.91%,由此可见,释放花绒寄甲对松林松褐天牛防治效果较明显,寄生情况良好,治理区域内松褐天牛数量有所减少,对松褐天牛危害区具有较好的种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药剂和用药方式对中华松梢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进行防治试验,施药15 d后比较虫口减退率。方差分析:不同防治地点对防治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各种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40%杀扑磷1 000、2 000、3 000倍液超低容量弥雾弥雾和氯胺磷30%乳油1倍液打孔注药虫口减退率在90%以上。因此采用40%杀扑磷超低容量弥雾是大面积防治中华松梢蚧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冀北山地的森林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铗捕法和洞口统计法进行鼠害种类及密度的调查;通过踏查确定主要危害树种;采用化学、物理、营林、生物药剂、天敌等5种方法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主要鼠害为棕背鼲,油松是其主要为害树种;7月、8月是其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物理防治(树干套管)和营林措施(割灌除草)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3%和89%,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大面积推广;天敌防治见效周期较长,是解决森林鼠害的治本之道,但短期效果不太明显,生物药剂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