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7,(2):35-36
<正>蜜蜂养殖优良品种是关键,培育优质蜂王是饲养强群提高蜂产品质量,增加蜂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蜂王的产卵力和控制分蜂的能力对蜂群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蜂王产卵力和控制力强,才能维持强大的蜜蜂群体。饲养强群就是要充分发挥蜂王产卵的能力。增加蜂群中蜜蜂个体的数量,提升蜂群的采  相似文献   

2.
在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蜜蜂蜂群里,蜂王是蜂群的繁殖核心,其通过产卵繁衍后代并调控蜂群群势。优质的新蜂王产卵快,可以快速提高蜂群的群势。然而,蜂王产卵1~2年后,其产卵率急剧下降,致使蜂群需要更新蜂王。笔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蜜蜂育王方法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4营养杂交技术在蜜蜂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4.1利用营养杂交技术培育优质蜂王 优质蜂王是蜂产品高产的基本保障,育种中常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品种选育,充分发挥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育王与分蜂     
正蜂王是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蜂群强弱取决于蜂王。因此,培育优质蜂王是养蜂者必须掌握的技术。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蜂王呢?每个养蜂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下面就谈谈我培育蜂王的经验:一、选种1.根据生产需要选种:不同蜂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我国目前饲养的西方蜜蜂品种中,东北黑  相似文献   

5.
李小然 《北方牧业》2021,(21):25-26
蜂王的寿命是3~5年,最长的可达9年.以前大部分养殖场蜂王使用2~3年.在蜜蜂养殖中,蜂王的强弱决定着种群的强弱以及蜂蜜的产量,俗话说:"一只好王千金蜜",可见蜂王的重要性.另外,蜂王在一年后所分泌的信息素变弱,控群能力变差,容易引起分群,所以要适时淘汰老蜂王,培育新蜂王.现在的大部分养蜂场为提高产量,利于管理,蜂王大多是一年一换.那么,如何人工培育优质高产蜂王呢?  相似文献   

6.
小消息     
优良的蜜蜂品种,对于提高蜂蜜的产量,抵抗不良条件,获得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不少的养蜂场对选种工作已引起重视,开展了蜜蜂品种的选育,培育优良蜂王。吉林省敦化县土产公司实验养蜂场培育喀尼阿兰种蜂王,辽宁宽甸县蜜蜂原种场培育美洲意大利蜂蜂王,江苏省吴县蜜蜂原种场培育澳意蜂蜂王,安徽省歙县养蜂场培育意大利蜂蜂王。如果有需要引种的单位,请直接和上列有关种蜂场联系。  相似文献   

7.
王强 《中国蜂业》1990,(1):27-28
经济性能良好的蜂王对每一个养蜂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蜜蜂社会里,蜂王是群体职能的代表者。蜂王品质好坏,将会对后代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上培育和使用优质的蜂王,对于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养蜂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蜂王品质的好坏,对后代蜜蜂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上培育和使用优质的蜂王,对于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选择拔尖种群一只蜂王的生产性能,与该品种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它本身在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9.
与蜂王交尾的雄蜂对蜜蜂下一代的品质和蜂王一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严格的选择雄蜂种群(父群),保证新育成的蜂王与种群内的优质雄蜂交尾,是养王工作上一件不可忽视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蜂群普遍遭到蜂螨为害的情况下,雄蜂种群的选择和培育就更显得重要了。因为生物体下一代品质的优劣主要决定于父母双亲的遗传质和它的生活条件,蜜蜂也不例外。因此,那种单纯选择母群而对父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培育蜂王并剪除刚出房处女蜂王上颚,检测其交尾成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剪除刚出房处女蜂王上颚对其交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蜜蜂的能力     
蜜蜂一生短暂,来往于百花丛中,为人们酿造着最甜的生活,它的辛勤劳动得到了人们的赞赏。但很多人未必知道蜜蜂的能力。一只蜂王体长约20—25毫米,体重约300毫克。优质蜂王在产卵盛期每天可产1500—2000粒卵,这些卵往往超过蜂王体重的两倍,如果把这些卵一个个连起来,等于150个蜂王的体长。蜂王一生产卵约70多万粒,都变成蜜蜂,总重量等于蜂王体重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如何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下,保护和利用蜜蜂,维护蜜蜂的种群繁衍和优质育种,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方法】选择在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建立西方蜜蜂繁育隔离交尾区,栽培优质蜜粉源植物,采用地理空间位置分析、蜂场数据调查和蜜蜂生物性检测等方法,检验该隔离区内蜂王隔离交尾的可行性。【结果】 试验组织的20只处女王经过30d交尾期,蜂王交尾均未成功。【结论】将蜜蜂育种场或繁育场建设在人多地少的经济开发区,可有效隔离外场雄蜂,为西方蜜蜂定向繁育优质蜂种和蜂种区域规划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区域产卵所培育优质蜂王的3种性状表现。采取了同时期对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所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较,蜂王交尾成功率,交尾成功的蜂王所产工蜂初生重试验。结果表明: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W=0.1719 g)显著大于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W=0.0861 g)。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比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交尾成功率高1.91%。所产工蜂初生重差异不显著。说明:培育蜂王时采取控制蜂王在一定区域内产卵可以提高蜂王初生重。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比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交尾成功率高。培育的蜂王所产工蜂初生重差异不大。这可为培育优质蜂王和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对中华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蜜蜂姐pisce僦cerosa)为试验材料,在培育中华蜜蜂蜂王的过程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溶剂,检测其对中华蜜蜂处女蜂王初生重和卵巢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蜂王初生重没有影响,差异不显著;过高剂量地补充维生素E会降低处女王的卵巢重,不利于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7,(9):14-16
在高度社会性的蜜蜂中,蜂王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表明自己的存在并影响蜂群的多种行为,如蜂王信息素可以作为性信息素吸引雄蜂、抑制新蜂王的培育及工蜂卵巢发育、吸引工蜂在蜂王周围形成侍从圈并饲喂蜂王等。东、西方蜜蜂是亲缘关系接近的姐妹种,两种蜜蜂的蜂王信息素类似,即蜂王信息素具有保守性,但两种蜜蜂的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是否存在种间差异尚不清楚。触角电位技术是一项用来测量昆虫触角敏感性的常用技术,通过测试工蜂触角对相同的QMP混合物的电位反应,就能得出工蜂触角对QMP的敏感性大小。结果显示,西方蜜蜂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高于东方蜜蜂工蜂,说明东、西方蜜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确实存在种特异性,该研究有助于解释东方蜜蜂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小型蜂场怎样培育优质蜂王优质蜂王是来自双亲的最佳组合,蜂王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于饲养的品种,而邀游天空的雄蜂却难以挑选,为此说:蜂王好培育,雄蜂难选择。为了保持自场蜂王的纯度,为了控制蜂王不与他场雄蜂杂交,在不具备人工授精和无自然隔离的混交情况下。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蜜粉源植物自南向北先后开花流蜜。大流蜜花期是选育优质蜂王的最佳时机。辅助蜜粉源花期 ,加强蜂群管理 ,同样能育出优质蜂王。下面向各位同仁介绍优质蜂王的培育方法。一、母本是关键培育蜂王选择母本很重要。大流蜜花期选择蜂蜜、王浆都高产的蜂群。再检查蜂群内封盖子脾是否整齐 ,子脾是否到边到角 ,花粉是否集中在巢脾上部、蜂王体色是否鲜艳、蜂王体型是否又大又长 ,蜜蜂体色是否一致 ,各龄子脾是否完全健康 ,群内是否有自然王台等等。上面各项指标都好的蜂群 ,可以将之选择做母本。二、雄蜂选育强群蜜粉充足 ,…  相似文献   

18.
刍议育王     
养蜂人都希望自己饲养的蜜蜂群势强、经济效益高。为此 ,许多蜂友不断更新养蜂技术和经营方法 ,重视引进良种 ,在人工育王和自然育王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力求培育理想的优质蜂王。人工育王就是在具备育王的气候和充足的蜜粉源条件下 ,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 ,在强大健壮蜂群的人工王台里移虫或移卵来培育蜂王的方法。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定向培育出适宜的蜂王。自然育王是在有分蜂热并有强烈分蜂情绪条件下 (急造王和自然交替王例外 ) ,由工蜂自然筑造王台 ,老王在台里产卵 ,由蜂群自己培养蜂王的方法。因自然育王筑造的王台数量极其有限 ,…  相似文献   

19.
“养蜂没有巧 ,只要蜜源好。”这句养蜂谚语强调了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却排除了科学养蜂的重要性。养蜂是个系统工程 ,是有巧的 ,巧就巧在科学上。培育优质蜂王这个系统工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子系统 ,更要讲科学。一个抗虫害 ,抗病害 ,群势壮 ,采集能力强的蜂群 ,关键在于有优质蜂王。这一技术的普及又影响一个地区的养蜂事业的发展。所以 ,选育优质蜂王 ,‘必须讲究科学 ,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要在本地饲养一年以上的蜂群中确定父群、母群。群势一年四季都有五框以上足蜂 (中华蜜蜂 ) ,抗逆性强 ,采集能力强 ,从这样的蜂群中确定父群…  相似文献   

20.
蜂王的质量对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蜂王,对不同日龄培育出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育蜂王的工蜂幼虫日龄的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上的差异都显著(P<0.01),同一日龄幼虫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与卵小管的数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1日龄是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工蜂幼虫选择的最佳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