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甘草、黄芪及单药对CYP450酶的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大鼠连续给予甘草、黄芪、甘草-黄芪提取物14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给药组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CYP2C19、、CYP2E1和CYP2C9酶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甘草-黄芪对CYP1A2 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甘草、黄芪、甘草-黄芪CYP2C19 mRNA表达均有显著下调作用;各组对CYP2E1 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的上调作用;甘草、黄芪、甘草-黄芪能显著下调CYP2C9 mRNA的表达。结论甘草-黄芪能诱导CYP1A2酶和CYP2E1酶,抑制CYP2C19,CYP2C9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保元汤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连续给予保元汤及单味药的提取物14 d,探针底物茶碱(CYP1A2)、奥美拉唑(CYP2C19)、右美沙芬(CYP2D6)、氯唑沙宗(CYP2E1)、双氯芬酸钠(CYP2C9)与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种探针底物在肝微粒...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种衣剂包衣处理甘草种子,比较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草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某些形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草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甘草的株高、茎粗、根粗、根长、根干重、根体积、茎干重、叶干重、叶面积和壮苗指数显著提高。表明甘草种衣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中药材甘草的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草种衣剂对一年生甘草中根长、根干重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为甘草包衣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根长,烘干后测量根干重的方法,甘草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根部粉末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析。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甘草种衣剂可以增加一年生甘草根长、根干重和甘草酸含量,包衣组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比未包衣组的增加了0.01%。结论甘草种衣剂可以促进增加甘草根长和根干重,进而促进甘草根部的生长,HPLC法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可用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甘草种衣剂可以提高甘草中甘草酸含量,进而提高了甘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处理膜荚黄芪种子,分析各种盐分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0%浓度的盐碱处理能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呈升高趋势,而高于0.15%浓度的盐碱处理则抑制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氮素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叶片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个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为试材,并按来源分成3组,分别为俄亥俄当代品种、辽宁当代品种和辽宁老品种,采用苗期追施尿素(0,100,200 kg·hm-2)处理,研究了氮素对大豆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施用量为100 kg·hm-2时,开花期俄亥俄当代品种与辽宁老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辽宁当代品种与辽宁老品种结荚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辽宁当代品种开花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增加趋势;俄亥俄当代品种结英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逐渐增强;不同大豆品种开花期叶片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断增加;和不施肥相比,100 kg·hm-2尿素施用处理使3组不同来源大豆品种鼓粒期叶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到提高.在生产上,采用100 kg·hm-2尿素追肥处理,可以提高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进而提高大豆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溃疡(Diabetic Ulce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对人类已验证的黄芪-丹参药物作用靶点及有效成分进行筛选;通过检索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研究平台(OMIM)获取糖尿病溃疡的疾病靶点;筛选药物与疾病交叉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搭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本次研究包括46个化合物和152个关键作用靶点。通过拓扑分析得出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等治疗糖尿病溃疡可能与AKT1、TP53、TNF、IL6和VEGFA等蛋白密切相关,并通过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主要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验证了黄芪-丹参药对具有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效果,并对其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探讨丁香黄芪提取液不同配比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将采后的圣女果分别放入1∶1、1∶2、1:3、2∶3、2∶1、3∶1、3∶2配比的丁香黄芪保鲜液中,浸泡处理1 min,以蒸馏水浸泡圣女果1 min为对照试验,室温贮存,研究不同配比的保鲜剂处理对圣女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保鲜剂对圣女果的感官品质、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丁香黄芪配比3∶2的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的圣女果较空白对照推迟6 d腐烂,且失重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Vc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感官品质保持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芪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优施肥方法,为蒙古黄芪的增产增效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年生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有机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Y0)、1 500 kg/hm2(Y1)、3 000 kg/hm2(Y2)、6 000 kg/hm2(Y3)、12 000 kg/hm2(Y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间植株鲜重、干重、株高、根长、根粗等生物性状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芪产量和生长的影响不同;Y3处理显著提高黄芪药材产量,根鲜重、根干重、根长、根粗的反馈效果最好;Y1和Y2处理在叶片直径的增长上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Y4处理不利于提高黄芪药材产量,反而对黄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增施6 000 kg/hm2的元泰丰有机肥可以作为促进蒙古黄芪生长发育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β-葡萄糖苷酶对绿茶汤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其富  梁月荣  陆建良 《茶叶》2007,33(4):211-213
利用风味酶对茶饮料增香是改善茶饮料品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酶解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对绿茶茶汤糖苷类香气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处理对绿茶茶汤具有明显的增香作用,绿茶茶汤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加酶量15u/L、50℃、酶解时间100~140min。  相似文献   

11.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3):49-49
以超微茶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茶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经超细微化和在萃取过程中加酶有助于提高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茶多酚的含量,提高茶汤的澄清度,并缩短萃取时间。通过SAS软件得到了关于茶汤品质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68和0.67),并得出茶汤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20min、pH=5、加酶量1.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武夷岩茶水仙和肉桂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香气成分,探讨β-葡萄糖苷酶对水仙和肉桂加工过程香气形成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仙香气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于肉桂,但加工过程香气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率高于肉桂:水仙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橙花叔醇、香叶醇均呈高度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73、0.999,与芳樟醇、雪松醇分别呈高度、较高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872:肉桂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柽花叔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I呈较高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888、0.869、0.882。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辽豆10、PI88788、PI90763,3个品种均同时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3号和14号生理小种.测定了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PAL、POD、PPO、SOD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大豆品种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保护酶活力的变化和抗性关系.结果表明:PI88788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和14号生理小种后根系中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I90763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后根系中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证实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与接种SCN不同生理小种后大豆根内PAL、POD、PPO、SOD活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单双液相下不同多酚氧化酶源对酶性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比较了单双液相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对酶性合成茶黄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单双液相试验中,以不同的酶源合成茶黄素的试验效果不同,就茶鲜叶酶源而言,双液相明显比单液相的效果要显著,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33.74%,合成率为14.245%,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39.74%,合成率为31.792%;而就梨酶源处理而言,单液相的效果要比双液相稍好,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45.73%,合成率为18.799%;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40.20%,合成率为22.11%;就苹果酶源而言,单液相比双液相的效果要好些,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18.22%,合成率为13.34%;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11.56%,合成率为6.935%。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外源单宁酶对绿茶液微滤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0.2胛微滤膜对浓度为2.5%添加单宁酶的绿茶液进行微滤处理,并从单宁酶对膜过程影响和膜过程对单宁酶酶促反应的影响两方面,比较分析了加酶微滤液对微滤工效、料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单宁酶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微滤工效和微滤液的生化得率,微滤过程有利于单宁酶酶促反应朝产物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茶叶科学》2006,26(2):128-130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通过脱去C端His-Leu二肽,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产生强升压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茶多酚对大鼠ACE活性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摄入量的增加(45 mg/kg,90 mg/kg,180 mg/kg),ACE活性显著降低(84.43+4.59 u/μl,75.17±6.85 u/μl,60.19±8.62 u/μl,P<0.05)说明茶多酚对大鼠ACE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酶-重量法测定凯特(Keitt)、吉禄(Zill)、海顿(Haden)、爱文(Irwin)、台农1号(Tainong No.1)、红象牙(Red Ivory)、三年芒(Sannian) 7个攀西地区主推芒果品种果皮中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及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含量。结果表明,7个品种芒果皮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均在45 %以上,其中海顿TDF含量最高,达到66.94 %,台农1号TDF最低,含量为46.87 %,7个品种SDF含量占TDF含量均在31 %-43 %。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通过脱去C端His-Leu二肽,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产生强升压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茶多酚对大鼠ACE活性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摄入量的增加(45mg/kg,90mg/kg,180mg/kg),ACE活性显著降低(84.43±4.59u/μl,75.17±6.85u/μl,60.19±8.62u/μl,P<0.05)说明茶多酚对大鼠ACE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强  赵宏伟 《玉米科学》2008,16(5):83-86
This experiment utilized Benyu9,Pingan18,Fenghe10,Sidan19 as materials,studied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key enzyme in composing starch on spring maiz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PG-PPase and Q enzyme were the key enzyme in composing starch.N 200 kg/ha was the best disposal to Q enzyme activity of Benyu9,Pingan18,Sidan19,N 100 kg/hawas the best disposal to Q enzyme activity of Fenghe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