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地区的银杏VA菌根真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浙江地区银杏共生菌根的调查研究,肯定了银杏为内生菌根树种,并首次发现,自然界有4属共9种真菌能使奶杏形成VA菌根,其中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球囊霉属(Glomus)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巨孢囊霉素(Gigaspora)2种。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内蒙古莎草科(Cyperaceae)扁莎属(Pycreus)、飘拂草属(Fimbristylis)和薹草属(Carex)新记录植物2种和1变种,分别为直球穗扁莎(Pycreus flavidus var. strictus)、烟台飘拂草(Fimbristylis stauntonii)和柔果薹草组(Carex sect.Molliculae)的匿鳞薹草(Carex aphanolepis)。这些报道将为后续内蒙古莎草科的分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载了浙江省内野古草属(Arundinelia)植物6种,其中两个庐山野古草(Arundineliahondana(Koidz)B.S.Sun.etZ.H.Hu)和无刺野古草(Arin.setosaTrin·var·esetosaBor)系浙江新记录,并对原有的分类系列作了补充和更正。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贵州省菊科合耳菊属1新记录种—滇东合耳菊(Synotis duclouxii (Dunn) C. Jeffrey&Y. L. Chen),并补充描述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林学院标本馆(GZAC)。  相似文献   

5.
木霉对苗木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文喜  吴昊 《林业科技》1997,22(6):31-33
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169和T—279对病原菌Rhizoctoniasoclani(立枯丝核菌)、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Pythiumaphamidermatum(腐霉)和Alternariatenuis(交链孢霉)在对峙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2~3和3。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169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腐霉及交链孢霉20d后,落叶松苗木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9.6%、17.4%、18.3%和11.7%;用T-169和T-27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落叶松种子,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19d后,落叶松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8.8%和12.7%。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浙江种子植物1个新记录属——膜稃草属Hymenachne P.Beauv.和5个新记录种——长圆楼梯草Elatostema oblongifolium Fu ex W.T.Wang、展穗膜稃草Hymenachne patens L.Liou、刚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Trin.)A.Cam...  相似文献   

7.
紫草属植物山西记录有2种.2012年4月中旬,笔者在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时,采集到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属(Lithospermum L.)野生植物梓木草(L.zollingeriD C.),为山西紫草科植物增加了种级水平的新记录,迄今山西省己发现3种紫草属植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云南十二种热带作物的疫霉菌病害的分布、危害,和对108个疫霉分离物的鉴定结果。为害热带作物的疫霉有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ora)、辣椒疫霉(P.capsci)、寄生疫霉(P.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黄瓜疫霉(P.melonis)(暂定)等五个种,其中,柑桔褐腐疫霉分布广,为害严重,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甘肃省玄参科新记录水茫草属Limosella L.及新记录种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并介绍了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0.
几种VA菌根真菌载体繁殖的比较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VA菌根菌种对红三叶草接种的实验表明,4种VA菌根对红三叶草都有一定程度的侵染,只是侵染率不同。根内球囊霉对红三叶草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比较高,地表球囊霉次之,摩西球囊霉和洛桑混合菌种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较低,说明前2种菌的繁殖效果较好,可继续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11.
报道采自河南陕县的姬蜂科中国1新记录属、新记录种——毛光瘤姬蜂Liotryphon crassiseta(Thomson,1877)。介绍了该属的主要鉴别特征和该种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福建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1个新记录属:类叶升麻属(Actaea);5个新记录种:小升麻(Actaea japonica Thunb.)、山地柘(Maclura montana)、景宁悬钩子(Rubus jingningensis)、短梗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三江藨草(Schoenoplectus nipponicus);一个新记录变种:长羽裂萝卜(Raphanus sativus var.longipinnatus)。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重庆市兰科1个分布新记录属——叉柱兰属(Cheirostylis Blume),及属下新记录种——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 Rolfe),并描述了其形态、生境分布,附有彩色照片。凭证标本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CQNM)。  相似文献   

14.
印度西高止山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印度西高止山脉南北Goal区内25个科的36种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30个物种带有丛枝菌根真菌,其余6个物种没有丛枝菌根真菌定植。在根际士壤中,共发现了来自5个菌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盾巨孢囊霉、巨孢囊霉属和Ambispora)的42种丛枝菌根真菌。本研究区内,球囊霉属是优势属,聚线绣球菌是优势种。定植百分比和孢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南、北Goa区内,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区具有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9月在云南对木腐菌进行考察期间,采到一革菌标本,经鉴定为拟软白缘皱孔菌Leuogyrophana pseudomollusa(Parm.)Parm.o白缘皱孔菌属(Leucogyrophana Pouz.)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为中国新记录属。同时该种也为中国新记录种,本文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研究标本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IFP)。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沙棘根际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沙棘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孔围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集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其中,孔围球囊霉为国内新记录种,摩西球囊霉为优势种。从而为沙棘的丰产栽培、育苗及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五种用材竹的致霉菌及其致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室内和野外发霉变色的五种竹材上分离鉴定并回接替龙竹材,得知30多种真菌可引起竹材霉变。其中,致霉性较强的有枝抱(CladosPoriumspp.)、青霉(Penicilliumssp.)、曲霉(As-pengillsspp.)、节菱孢(Arthriniumspp.)、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毛霉(Mocorspp.)、毛壳菌(Chaetomiumspp.)等。文中描述了除青霉、曲霉、毛霉以外的致霉性强的12种菌的形态特点,分析了它们的致霉特征及致霉能力。  相似文献   

18.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Ⅳ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蔗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蔗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蔗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普陀山禾本科1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蒺藜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发现于普陀山的1种禾本科植物--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inn.),为浙江属与种的地理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木霉菌对松枯枝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的提取物对松枯枝病的抑制作用机制,通过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提取物对松枯枝病病原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进行平板表面涂抹法和混合培养基法抑制生长试验,观察松枯枝病病原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2种木霉菌的提取物对松枯枝病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效果比较明显,抑制效果最佳的为绿色木霉,病原菌的被抑制率达53.54%,混合培养基法中哈茨木霉菌20%提取物对枯枝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3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