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编速递     
正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为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期《基于价格波动视角的中国粮食供需分析与展望》指出,虽然我国稻米、小麦和玉米存在阶段性供给偏紧的情况,但随着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农产品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之一,提升粮食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在阐释粮食市场竞争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河南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河南粮食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南提升粮食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9,(10)
<正>摘要(节选)2019年,农业农村将优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供给体系的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3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4.38亿亩(9 586.7万公顷),生产保持基本稳定,低质低效区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得以巩固。随着大豆振兴计划实施,大豆面积有望增加1 000  相似文献   

4.
以延津县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分析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构建"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强化"优种优补"的政策取向、发挥"杠杆效能"的整合功能三方面提出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主编速递     
<正>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业结构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指标。《粮食生产数量安全阈值研究及展望》通过设立粮食产量增长率、粮食自给率、玉米自给率、大米自给率、小麦自给率、粮食实际价格指数和粮食消费波动系数等指标,构建粮食生产数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和2025年中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6.
张软斌 《农业展望》2006,2(1):20-22
对山西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近年来。受比较效益的驱动及产业政策的调整.山西省粮食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作物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玉米面积增加,小麦、杂粮面积减少。对山西省粮食供求形势作了分析。近几年,随着人口增加、畜牧业发展及工业用粮增加,山西省粮食总量正由过去的总量基本平衡转向总量不足,而且以小麦为主的细粮缺口不断增加,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从粮食品种供求来分析,以小麦为主的细粮不足,玉米等粗杂粮有余。对山西省粮食生产与供求进行了展望。提出杂粮是山西省的特色产业。在全国杂粮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国际市场小杂粮的价格高出国内市场价格8~15倍,山西省发展小杂粮产业大有可为。鉴于山西省是一个粮食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省份,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增加杂粮等特色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耕地土壤污染严重、水资源过度浪费等现状,通过系列专题调研和技术探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推广节肥、节水、节药等一系列节本增产增效综合措施,建设节约型农业,深入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进一步挖掘全市小麦生产潜力,促进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全省粮食、肉蛋奶和林果业等农副产品供应充足。2017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597.32亿kg,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保障了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但是,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同发展相伴而生,正越来越突出地阻碍着河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改革,就成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2017年1月26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作出了部署。本文对文件中稳定与提升粮食产能、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从事绿色发展存在差距、比如,加快农村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健全支持政策体系拓展农民增收途径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头一季粮食又有好收成。夏粮丰收不仅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好底子,也反映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今年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这项始自2015年的改革,为我国农业农村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从要产量到求质量:优质麦品质效益双增加6月中旬,在河南浚县的30万亩集中连片麦田里,金黄的麦穗随风舞动。这里曾是河南小麦单产最高的麦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河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近日,河南召开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对接推进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做优做强河南小麦产业。"小麦产业关系到河南的粮食供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河南的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因此,我们必须从小麦全产业链的角度,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小麦产业的认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研究,对北疆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归纳分析,按照农业供给侧的要求,从品种、质量、加工、销售和政策扶持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政策,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推进北疆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农业部启动了“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山东省莱州市被列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的试点县。一年来,我们以项目为龙头、以山东省莱州市粮食产业化协会为纽带、以莱州市粮食收储中心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农业为依托,将以家庭为基本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柏乡县优质强筋小麦的发展前景,针对该县实际情况,探讨了制约柏乡县优质强筋小麦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柏乡县优质强筋小麦发展的对策,提升优质麦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管理》2017,(1):71-7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但其小麦供给与生产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的"卖粮难"问题与加工企业的"买粮难"问题并存,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分析得出,以"选准对路品种,以科技为引领,规模化种植,单品种收储,订单化购销"为主要做法的"广源模式",在促进优质专用型小麦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段来成 《河南农业》2019,(25):60-60
一、坚持优化供给,推动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济源市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生产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升1.33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订单发展优质专用小麦0.67万hm^2,适度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优质花生、优质大豆、饲用玉米的种植规模,面积力争达0.4万hm^2,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亿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卢峰 《河南农业》2023,(22):32-34
<正>一、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总书记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河北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绿色生态环境,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05万亩的情况下,单产总产实现双增,总产首次突破350亿公斤;全省小麦优质率达73.1%,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我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首次实现双负增长;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巴州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小麦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巴州种子管理站主持了巴州春、冬小麦品种更新和种植方式创新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破除了冬小麦不能在北四县种植的观念,实现了高产、高效和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的目的,填补了巴州小麦生产品种选择的技术空白,为全州小麦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自治区境内区域性小麦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研究之首创,对全州乃至全区春、冬小麦生产供给侧改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生产、需求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连年增产,小麦产需基本平衡,但是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花生、大豆、油料生产出现下滑,缺口逐年扩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推进种植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