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施肥方法为主处理,不同株行(穴)距配置为副处理设置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种类、数量(施纯N15kg/亩)相同的条件下,基肥+面肥+蕾花肥比基肥+面肥增产5.1%,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同在1.11万株/亩密度下,宽窄行密株(50cm×15cm+30cm×15cm)比一穴双株(穴距40cm×30cm)增产22.3%,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亩插0.7万~1.3万穴时,随着插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且亩插1.3万穴时产量最高,亩插1.1万穴次之,与亩插0.9万穴(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当亩插植超过1.3万穴时,产量大幅下降。分析得出优质香稻川优6203在南郑地区中上等肥力田获得高产的最佳插植密度为每亩1.3万穴。  相似文献   

3.
A优338属于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在湖北6月中旬播种,移栽密度16.5 cm×23.1 cm(1.7万穴/亩)条件下,单穴栽插2粒谷苗时,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主要因素处于最佳组合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其增产潜力,从而获取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SRI本土化研究及其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为参考,结合广西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拟定了一套广西优质稻SRI本土化技术方案,以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力源占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栽培方法为对照,设S-1(30cm×30cm,11.25万穴/ha)、S-2(23cm×20cm,21.45万穴/ha)2个种植密度,对各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各处理的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技术体系下每穴最高分蘖、成穗率、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穴穗重,及各时期每穴干物质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同时该技术方案省时省工,适当延长了水稻的生育期,能极大发挥植株个体的生长潜力,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烟后稻最佳的机插密度,以广8优16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机插密度对烟后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为30cm×14cm (处理D)时产量最高,达10 152.0kg·hm-2,极显著高于30cm×21cm(处理A)、30cm×18cm (处理B)、30cm×12cm (处理E)。机插密度在15.873~23.805万穴·hm-2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加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因素却呈下降趋势;超出一定范围则栽插过密,就会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种插栽方式和5个机插密度的比较试验,探索浙优18的机插栽培高产技术途径。机插移栽667 m2产量为865.6 kg,比旱育秧手工移栽增产27.2 kg,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但成熟期延迟2 d。不同的机插密度比较,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最高,30 cm×17 cm和30 cm×25 cm处理也获得较高的产量;随机插密度的降低,群体的有效穗数下降,生育期推迟,每穗总粒数明显增加,而对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中浙优8号为材料,研究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种植模式下3个机插密度30 cm×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其他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每穗粒数增多,产量增加,较高的机插密度有利于中浙优8号的高产。  相似文献   

8.
水稻轻简栽培模式主要有直播、机条播和机插等三种模式,本次试验主要对盐粳15号的直播和机插两种高产轻简模式进行了探讨。盐粳15号的直播模式,主要探讨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播种量对盐粳15号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5号最适宜的直播时间为6月15日左右,其亩用种量为6 kg/亩,亩有效穗为27万穗/亩,每穗总粒数为105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9 g。盐粳15号的机插模式,盐粳15号的适宜机插密度为30 cm×13 cm,栽插前15~18 d播种,基本苗为7.5万/亩,每亩有效穗21万~22万,千粒重27.9 g,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15粒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插秧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的影响,设置4个插秧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插秧密度是30 cm×13 cm,这个插秧密度能获得高产主要因为具有最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较多的每穗实粒数;最不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插秧密度是33 cm×16 cm,因为其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在4种密度中表现均最差;千粒重是本试验中最不易受插秧密度影响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农场进行,以龙粳36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肥模式(A1:常规高产施肥模式;A2:养分优化管理模式;A3: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3种种植密度[B1:26.7 cm×13.3 cm(28穴/m~2);B2:30 cm×10 cm(33穴/m~2);B3:26.7 cm×10.0 cm(38穴/m~2)],研究该地区不同施肥模式与种植密度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养分优化管理模式(A2)的分蘖成穗率高于同密度的其他2个处理,增加幅度为0.18%~11.36%,穗数增加2.01%~10.90%(P0.05),产量增加6.15%~10.10%(P0.05);在相同施肥模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数呈降低趋势,穗数增加,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产量表现为30 cm×10 cm(B2)处理高于其他处理,增产幅度为1.88%~12.40%。综合分析表明,水稻龙粳36采用插秧密度为30 cm×10 cm(33穴/m~2),配合养分优化管理模式进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蚕豆茬水稻机穴播配套技术,明确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水稻机穴播的最佳种植密度,特进行了"花优14"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对蚕豆茬"花优14"的生育期、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机穴播栽培密度的增加,蚕豆茬"花优14"的总苗数、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型逐渐减小,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以行株距为25 cm×16 cm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桂育11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水稻优质常规种桂育1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量(主区)分别为0(N1)、75(N2)、150(N3)、225(N4) kg·hm-2,栽插密度(裂区)分别为27(D1)、30(D2)、33(D3)万蔸·hm-2,测定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桂育11号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栽插密度对有效穗数、产量、糙米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影响,对整精米率有显著影响;氮密互作对结实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显著影响。当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桂育11号的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最高。当栽插密度为30万蔸·hm-2时,桂育11号的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氮密互作下,N3D2处理的产量及构成因素均与最高值无显著差异; N3D1、N3D2和N4D2处理的稻米品质指标均与最优值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实现优质常规稻桂育11号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栽插密度为30万蔸·hm-2,为科学制定桂育11号高产、优质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1.43万穴/667m2、1.25万穴/667m2、1.11万穴/667m2、1.07万穴/667m2、0.83万穴/667m2等5种中稻栽插密度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成穗率降低,结实率降低,病虫为害率增大;而稀植能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病虫为害减轻,但667m2穴数少,有效穗数少,未能获取较高产量。三期超级稻品种深两优5814在处理4(规格26.7cm×23.3cm、1.07万穴/667m2)栽插密度下,能获得680.6kg/667m2高产,建议推广深两优5814组合作中稻栽培时,以(1~1.25万穴)/667m2栽插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籼粳杂交稻浙优18在生长中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本种植,密度30 cm×20 cm,30 cm×23.3 cm时,浙优18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优,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浙优18单本种植以密度30 cm×20 cm,30 cm×23.3 cm较适宜,可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水稻机插技术,进行了不同类型秧盘的不同播量、栽插行距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cm行距机插,增穴增苗,进而增加穗数,产量较30cm行距增3.04%;钵型硬盘育苗,秧苗素质好,但卷秧易断根,破损率高;适当增加播量,有利于降低缺穴率,增加穴苗数,栽足基本苗,拿足穗数,获得高产。综合来看,机插水稻以钵型硬盘配以每盘播芽谷150g育苗、25cm行距机插为佳,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有序机抛增密减肥效果,采用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品种‘晶两优华占’设置3个密度水平,即低密M0(18万穴·hm-2)、中密M1(22万穴·hm-2)、高密M2(27万穴·hm-2)。3个施肥量水平,低肥F0(450 kg·hm-2)、中肥F1(525 kg·hm-2)、高肥F2(675 kg·hm-2)测定了干物质质量、分蘖数、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偏生产力。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M2F2,比M0F2高7.56%,M2F1处理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最优,比M0F0高59.19%;M1F0的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密度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先减后增,施肥量减少产量下降,增密减肥对于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影响不大;密度增加各时期干物质质量增加,施肥量增加各时期干物质质量先增后减;密度增加F0、F1施肥量下各肥料偏生产力先减后增,F2施肥量下先增后减;肥料减少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一定的增密减肥可以提高杂交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肥料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设栽15万穴/hm21、8.75万穴/hm22、2.5万穴/hm22、6.25万穴/hm2和30万穴/hm2等5个等距密度处理,探讨内香8156在从江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内香8156在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下作中稻栽培的适宜密度为22.5万穴/hm2左右,不同密度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变化呈0.05显著或0.01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化呈显著抛物线关系。要确保在适宜的栽植密度范围内促进理想的高产群体结构形成,实现夺取高产的最终目标,还必须采取确定适宜的播种期、育秧方式、移栽期和移植方式、水浆管理方式、施肥量与施用方式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综合丰产配套技术,才能在最终的生产实践中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晚稻不同抛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抛栽密度为(30.0~39.O)27穴/hm2时,穗数与抛栽密度成正相关;产量在抛栽密度为(21.0~43.5)万穴/hm2时,随着抛栽密度的加大而增加,超过43.5万穴/hm2时产量下降。晚稻适宜抛栽密度为(30.0—39.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亩产600kg配套技术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冬小麦亩产600kg配套技术体系的土、肥、水管理指标及产量结构指标。经过几年的高产攻关实践,验证了高产技术指标的实用性和产量指标的重演性。早茬(精播),小播量,每亩基本苗9万,肥水前重后轻,形成小密度大株型结构;中茬(中播),中播量,每亩基本苗13万,肥水适中,形成中密度中株型结构;晚播(独秆),大播量,每亩基本苗45万,肥水前轻后重,形成大密度小株型结构。最终使各种类型都达到群体合理,穗数、粒数、千粒重“三高点”得到统一,实现亩产600kg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马蓝高产栽培方法。[方法]收集云南、贵州马蓝与四川芦山县马蓝对比,并从种植密度、栽种期和追肥方面开展研究。[结果](1)芦山县马蓝在株高、茎基直径、叶长、叶宽、分枝数、产量和含量上优于云南、贵州马蓝;(2)种植密度以30cm×40cm为宜;(3)适宜栽种时间为9月~11月;(4)三次追施复混肥40kg/亩、50kg/亩、50kg/亩,马蓝产量高。[结论]在9~11月,采用30cm×40cm的密度种植,并于3月底4月初、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复混肥(尿素:复合肥=1:1)40kg/亩、50kg/亩、50kg/亩,芦山县马蓝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