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梨种质资源及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正> 梨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能将性状传递给后代的一切有育种和生产价值的梨属植物。其中包括梨的种、品种、类型及其近缘属植物。对梨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一方面为生产栽培提供所需要的品种和砧木;另方面为育成新品种和类型提供丰富的基因源,以不断提高梨的育种水平,更新梨的栽培品种,为梨树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梨种质资源丰富,梨品种改良已取得显著成果,通过杂交、芽变和实生等选种途径共获得160多个优良新品种(品系)。围绕抗寒、抗病、不同成熟期、红皮、紧凑型和多倍体这6个主要育种目标,概括其种质创新研究迚展和获得的重要梨新品种。从品种审定登记制度、梨种质资源利用、种质创新途径和种质创新目标4个方面着眼,对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张磊  刘芳 《中国果树》1996,(2):20-21
鸭梨三倍体实生苗组织培养快繁试验张磊,刘芳,梁海洋(天津农学院园艺系,300381)果树多倍体植株通常具有产量高、果实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多倍体育种是培育果树良种的重要途径。快速繁殖梨多倍体植株,对加速梨多倍体品种的推广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梨品种资源的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近十年来,国内通过育、选及地方品种的挖掘选优等手段和途径获得了100多个优良的梨品种,也引入了50多个优良梨品种。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一些代表性优良品种的性状和特点;在对这些品种资源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某些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某些种(品种)独特的育种利用价值,对创新的特点和手段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今后梨品种资源创新的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苹果梨、朝鲜洋梨、早酥梨、锦丰四个梨品种的枝芽进行不同剂量的(?)Co—γ射线处理,经过分离、培育,获得了5782支营养后代,又经过4年选择初选了一批优良性状突变体,“朝辐一号”短枝型即为其中之一。试验过程中並就促使突变体的显现与分离的方法,辐射后代的变异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梨多倍体普遍存在,是梨育种和生产上利用的重要种质,常见的梨多倍体主要是三倍体和四倍体。围绕现有梨多倍体的基本情况、获得多倍体的途径和多倍体的利用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梨多倍体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梨多倍体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优质苹果梨产区生态条件及最适气象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苹果梨为我国优良的梨品种之一,在我国吉林、甘肃、辽宁、内蒙、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栽培,曾在1985年和1989年两次全国优质水果鉴评中名列前茅。为了使这一品种的优良性状和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从1983年开始,我们对甘肃省苹果梨的生态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延边地区梨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对梨资源进行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苹果梨、苹博香、延香梨、小香水梨品种具有较大的生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柿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绝大部分栽培品种为六倍体,极少数日本品种为九倍体。通过自然选育或人工创制培育的柿九倍体品种,凭其优良的综合性状表现,展现出极大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同时表明多倍体育种是柿创新优异种质、选育突破性良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利用2n配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胚乳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途径诱导柿多倍体的育种研究进展,以及形态学、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法等倍性鉴定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柿多倍体育种成果。就目前柿多倍体育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经济林树种多倍体育种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络数据库,对1984年以来我国育成的梨品种进行检索,对这些梨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来源、亲本选择和选配等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的126个梨品种中,74.60%的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的;我国优良梨品种、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是杂交亲本的主要来源,其中,双亲或亲本之一为我国优良梨品种和地方品种的梨品种占90.43%,双亲或亲本之一为国外引进品种的梨品种占38.30%;根据杂交双亲的来源不同,将杂交亲本的选配方式分为10种,其中50.00%梨品种的双亲均为国内优良品种或地方品种,21.28%梨品种亲本选配方式为"国外品种×国内品种",9.57%梨品种亲本选配方式为"国内品种×国外品种",通过其他选配方式育成的梨品种较少,仅占19.15%;筛选出"早酥""苹果梨""幸水""新世纪""雪花""砀山酥梨""库尔勒香梨"和"火把梨"等8个梨品种为梨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在生产和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可以为梨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择、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梨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柴明良  沈德绪 《果树学报》2003,20(5):379-383
对我国梨育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梨的种质资源、引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辐射育种、杂交育种、遗传规律研究和生物技术研究等。我国梨的种质和品种资源丰富、栽培面积大,是世界上梨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除了继续进行早熟梨的选育外,还要加强品质改良育种、加工用品种、矮化密植用品种、绿色食品用抗病等新品种的培育。探索用生物技术手段,如遗传标记和转基因技术,来改良梨的品质和抗逆性等性状。  相似文献   

13.
辣椒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辣椒常规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种质资源的不断利用,新品种选育越来越需要借助分子育种手段来提高育种效率,创造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新种质。至今辣椒的分子育种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对辣椒分子连锁图谱构建、质量性状分子标记、数量性状QTL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辣椒中分离的基因和转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当前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树莓杂交后代实生苗部分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莓4个杂交或自交得到的197株2a生实生苗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性状各异树莓杂交后代表现了相近的果形分布比例,均以圆锥形为主,其中3个组合后代中圆锥形果实超过了75%;短圆锥形和球型果比例相近,总和接近25%,后代中还出现了少量比例的畸形果.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分布受亲本影响,但变异幅度较宽.平均单果重受亲本影响极大,大果型品种美国22号和图拉米的后代的大果型比例偏多.图拉米是优良的无刺树莓育种亲本,其自交后代出现了21%的无刺植株.  相似文献   

15.
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军  张绍铃  吴俊  王迎涛  李勇  李晓 《园艺学报》2010,37(7):1147-1154
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ב雪青’梨(P. bretschneideri × P. pyrifolia)F1代群体(97株)为试材,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和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梨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64对AFLP标记引物在亲本和分离群体中的筛选和验证,获得与梨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标记两个,即ACA/CAA-179和AAC/CAG-198。它们与抗黑星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和8.3 cM。对AFLP标记片段的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其长度分别为179和198 bp。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在杂交后代群体上的PCR分析表明AFLPACA/CAA-179标记被成功转换成SCAR标记,命名为SCAR-117。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抗黑星病梨品种资源的分子鉴定及杂种后代的早期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梨12 个杂交组合和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结果如下: 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6 %~9 % , 平均为7. 39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呈正态分布, 杂种后代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6 %~10 % , 平均为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0. 08 %~0. 74 % , 平均为0. 238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69. 2 %。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果点变大、密, 果柄变长, 果汁变少,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Until recently, olive breeding programmes have been based exclusively on cultivated olive germplasm (Olea europaea subsp. europaea var. europaea), in contrast to breeding in other fruit crops where the use of wild relatives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en agronomic traits were evaluated in two progenies derived from controlled crosses between the Spanish olive cultivar ‘Picual’ (female) and two wild (O. europaea subsp. europaea var. sylvestris) genotypes (males).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ogenies of crosses between ‘Picual’ (female) and the three cultivars, ‘Sikitita’, ‘Meski’, and ‘Zaity’ (male). The two ‘Picual’ × wild genotype progenies had the highest mean values for vigour traits (i.e., tree height and trunk diameter). Progenies from both ‘Picual’ × wild genotype crossess also show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of trees (53.8% and 37.5%) with a short juvenile period, compared to the progenies from crosses between ‘Picual’ and each of the three cultivars ‘Sikitita’, ‘Meski’, and ‘Zaity’ (0%, 5%, and 3.6%,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progenies in fruit traits as well as in oil contents and fruit weights. Progenies from both crosses with wild olive showed lower values for the fruit traits evaluated than the cultivated olive progenies. However,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achieved compared to fruit traits in the wild parent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the future use of wild germplasm in olive breeding programm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20339份果树种质资源性状鉴定和评价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成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在Zmin内检索和打印出用户所需果树种质资源的来源和主要性状,并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总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图形和图像技术建立了果树品种系谱溯源和追踪、染色体自动识别、同工酶电脑分析和果树种质资源电子地图系统,为进一步利用果树种质资源开展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现代化分析工具。该系统于1995年12月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委验收,井人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为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人员、果树育种和果树生产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地方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存的50份福建省地方梨资源的26个果实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果实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应用Q型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种质和性状进行分类,并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所收集种质的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丰富,以果点明显、果锈多、果面粗糙、果肉脆、风味酸甜、无涩味、果心小和成熟期为9月的种质居多,分别占92%、52%、54%、50%、50%、70%、54%和80%。(2)数量性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67.60%)最大,其次为可滴定酸含量(48.26%)、糖酸比(42.22%)和固酸比(41.14%)。(3)描述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0.324~1.660,其中颜色和形状较高,多样性最丰富,而数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达1.698~2.074,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4)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4.71时将供试种质分为5个组,组内具有一定的特征,组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发现按地域聚类的趋势;R型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1.236处将果实性状聚为5组,多数性状间表现两两相关,部分性状间逻辑相关性明显。(5)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反映86.545%的贡献率,各性状贡献率较为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第1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而第2、4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第3主成分负向增长有利于增大果实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