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XST1(含有耐热性肠毒素ST1和LacZ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质粒中含有2个正向串联在一起的ST1基因,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免疫学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DH5α(pXST1)重组菌株安全无毒。该重组菌株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且抗体能中和天然肠毒素ST1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由此表明,DH5α(pXST1)工程菌株可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基因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地大肠杆菌耐热性肠素素Ⅰ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 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  相似文献   

3.
4.
5.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II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 DNA与147 bpST1 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不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技术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83922质粒中扩增出耐热性肠毒素(ST Ⅰ)和黏附素K99基因片段,进一步结合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融合基因ST Ⅰ-Linker-K99的重组质粒pMSLK;通过PCR和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将ST Ⅰ毒素中心的6个Cys分别突变成Ser和Gly,经亚克隆后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融合基因插入到pET-20b表达栽体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S(S)LK和pES(G)LK;将以上2种质粒分别导入到BL21(DE3)菌株中,成功构建BL21(DE3)(pES(S)LK)和BL21(DE3)(pES(G)LK)2种重组菌株,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重组菌株都能高效表达ST Ⅰ突变体与K99的重组蛋白,而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22抗血清特异性识别.  相似文献   

7.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对耐热怀肠毒素I(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coli DH5α(pXST1)经乳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备抗原,免疫接种BALB/c鼠,获得抗融全蛋白抗体,乳鼠灌胃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中和天然ST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该菌株免疫的雌性BALB/c鼠产下的乳鼠吮吸初乳后,能够抵抗1个鼠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 ,对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进入基因水平 ,在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理化特性、提纯方法与鉴定、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将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I(STI)结构基因的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1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STI基因片段,再将含LacZ基因的载体PUC18用BamH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PUC18DNA与147bpST1DNA通过T4DNA连接酶酶性进粘末端连接。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特性及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用内切酶SacⅠ和HindⅢ双酶切大肠杆菌质粒pEWD299,回收505bp的LTB基因片段,再将载体pUC18用SacⅠ和HindⅢ双酶切,最后将pUC18DNA与505bp的LTBDNA进行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SacⅠ/HindⅢ、EcoRⅠ/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LT1。再将pXLT1进行EcoRⅠ酶切、大肠杆菌聚合酶ⅠKlenow大片段补平、HindⅢ酶切处理,然后与用HicⅡ和HindⅢ酶切的pUC18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XbaⅠ/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LT1-1。将质粒pXLT1-1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了插入的LTB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向位及其全部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连翘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兔回肠结扎试验研究了金银花连翘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LT)致肠分泌的拮抗作用。实验的结果表明,金银花连翘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致病作用的影响至少涉及到抑菌和对热敏肠毒素的拮抗作用两个方面,且其作用随提取物浓度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从大肠杆菌K88(LT+,ST+)菌株中扩增热敏肠毒素B亚基基因(ltb),得到454 bp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后,与pET32a(+)定向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 30℃诱导表达重组LTB蛋白。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a,超声波裂解后,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鉴定,纯化复性后的LTB蛋白保留部分与GM1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提纯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uane puoteins,OMPs)作包被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测定了禽病原性大肠杆菌O 18-566、O78-166分离株人工感染鸡的OMPs抗体。上述分离株2次攻毒鸡的OMPs抗体高峰期在攻毒后的3~5周;同时,我们以间接血凝试验(Indirict hemagglutination tist,IHT)测定了其脂多糖(Lipopolysacchauide,LPS)抗体,该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60%的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死亡率<60%,或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变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试验期不引起雏鸡死亡也无病变者为无致病力大肠杆菌。试验的13株分离自粪便的苗株,2株为中等致病力,11株为无致病力;32株分离自典型病变的菌,9株为强致病力菌,15株为中等致病力,8株为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清新疆石河子部分规模场引起羔羊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对采集的病羊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特异性基因PCR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从病变肺脏组织分离得到10株细菌,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致病性强;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等17种抗生素耐药;检测到iutA、fyuA、ireA、hlyD和afa 5种毒力因子,strA、strB、aadA1/aadA2、Bla(TEM1)、Bla(OXA1)、Tet A和Tet B 7种耐药基因.本研究为该地区规模场绵羊感染大肠杆菌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标准的魏氏梭菌C58-2 (B型 )、C59-2 (C型 )、C60 -3 (D型 )菌株和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分离的病原性羔羊大肠杆菌地方菌株CH9812 (O119)、SC993 8(O2 4 )株 ,采用先进的乳化工艺按一定的比例研制成四联油佐剂灭活苗和四种油佐剂单苗。进行了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大肠杆菌病四联油佐剂灭活苗与四种油佐剂单苗进行性能试验比较研究 ,结果是 :四联与单苗之间免疫效力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免疫后 2 1天攻毒 ,试验羊能抵抗魏氏梭菌 1 0× 1 0 9CFU/ml× 2ml毒素的静脉攻击 ,也能抵抗病原性大肠杆菌 1 0× 1 0 9CFU/ml× 3ml皮下攻击 ,保护率为 1 0 0 %。四联苗和单苗大剂量免疫试验羊 ,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证明四联油佐剂苗安全可靠。四联苗免疫期实验证明 :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免疫期为 1年 ;羊大肠杆菌病为 8个月。研究结果证明 :四联油剂苗安全可靠 ,其免疫效力、免疫期、免疫安全性能达到或高于同类单价苗的效力标准。用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大肠杆菌病四联苗佐剂灭活菌苗在册亨、水城、龙里、罗甸等县的 6 0 0户养羊专业户中进行了野外田间试验。共免疫接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山羊 2 86 0 0只。结果 :四联苗较分次使用单苗接种减少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