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  王宗胜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37-42,52
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3种可降解地膜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并与普通地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棉花蕾期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同时EC值提高,可降解地膜处理的土壤EC值和养分含量均高于普通膜处理。3种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比不覆膜处理棉花分别增产12.3%、10.2%、5.7%和4.7%。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可降解膜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果,为可降解膜在甘薯覆膜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淀粉型甘薯‘漯薯1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可降解地膜、普通PE膜和不覆膜(CK) 3个处理,每隔40 d,调查其对甘薯田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层温、湿度,以及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在收获后期已降解;土壤温度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栽后40 d,不同土层的温度均表现为可降解地膜<不覆膜<普通地膜;栽后80、120、160 d,3个不同土层普通地膜温度最高,可降解地膜温度略高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前3个调查时期普通膜处理含水量最高,收获期可降解地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可降解地膜与普通膜相比,显著降低了收获时期的甘薯蔓长、地上部茎秆鲜质量,其根冠比在120 d时分别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66倍和2.55倍;在160 d时,根冠比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45倍,对甘薯生长无其他不良影响;可降解地膜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高33.8%,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因此,可降解地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在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不同种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探讨其对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后70 d内,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有显著增温效果,且与普通地膜增温效果无显著差异,覆膜70 d后,各可降解膜处理土壤温度与裸地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各可降解地膜处理玉米前期生育进程与普通地膜相比差异不大,随着可降解地膜不同程度的裂解,后期对生育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各可降解地膜试验小区玉米产量与常规地膜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与裸地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为谷子的需水关键期提供了保障。2)各覆膜处理均较CK使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BD处理的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WD较WP处理水分利用表现略差。3)各覆膜处理较CK均使谷子产量显著提高。BD处理产量最高,WP与WD处理产量相当。4)各覆膜处理中,BD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优,WP与WD处理效果相当。综上,在谷子田间生产中,黑色、白色可降解地膜具有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的可行性,黑色可降解地膜在水分利用和杂草防除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目前残膜累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和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探究不同厚度聚乳酸可降解地膜对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和农田水热特性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进行田间试验,本研究选取0.006 mm(PLA1)和0.008 mm(PLA2)厚度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地膜以及0.010 mm厚度的普通聚乙烯地膜(PE)覆盖种植玉米,探究不同厚度聚乳酸可降解地膜对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和农田水热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填埋试验探究不同厚度可降解膜的降解性能。【结果】与PE相比,PLA2覆盖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达24.6 kg/(hm2·mm),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PE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达13 533.3 kg/hm2。此外,PLA2覆盖下农田水热特性和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PLA1。在降解性能方面,PLA1降解率显著高于PE和PLA2,90 d后超过50%;PLA2填埋后60 d降解程度显著增大,150 d后成为碎屑,降解率达50.9%,降解性能优良。【结论】从生产上看,0.008 mm聚乳酸可降解地膜降解性能优良,与普通PE地膜具...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可降解地膜残留碎片对小油菜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可降解地膜残留碎片含量较高时其对小油菜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的含量;各地膜处理对小油菜叶片数、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其残留碎片对小油菜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可降解地膜残留碎片对小油菜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可降解地膜残留碎片含量较高时其对小油菜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的含量;各地膜处理对小油菜叶片数、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其残留碎片对小油菜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9.
普通地膜使用后残膜很难除净,并造成土壤污染,盖膜后还会使有机质加快分解,使土地肥力下降.本试验通过不同地膜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可降解膜的使用成本较高,在经济效益上与透明PE膜、黑色PE膜和露地栽培相比都没有比较优势,这给可降解膜的推广增加了困难,但可降解膜能有效减少耕地和环境农膜污染,膜降解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建议通过可降解膜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可降解膜的使用成本,以实现可降解膜的加快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普通PE地膜在花生覆膜栽培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2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的对比试验研究,重点监测土壤温度、水分及花生产量的差异,通过作物覆膜栽培试验、暴晒试验和填埋试验的立体化研究,评价地膜的应用效果和降解程度。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基本一致,不同降解地膜间无明显差异;地膜覆盖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比普通PE地膜产量有所增加,同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可有效减缓对土壤的污染残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一年一覆膜(CK)增加1.96%、1.14%,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74、0.71 ℃。②一膜三年覆盖不同程度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0.008 mm地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 13.24%、18.12%;但0.010、0.012、0.015 mm处理与CK相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分别为2.27%~4.09%、2.85%~8.36%。③一膜三年覆盖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玉米产投比比CK分别显著提高13.73%、25.00%、26.47%、25.49%。④一膜三年覆盖显著降低了地膜残留量,比CK降低55.74%~61.42%;但厚度为0.008、0.010 mm地膜使用后易破碎、不易回收,使地膜残留系数分别高达35.60%、32.97%;地膜厚度为0.012、0.015 mm时,地膜残留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9%、19.81%。研究认为,一膜三年覆盖中采用厚度大于0.012 mm地膜,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产投比,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麻地膜对无土栽培辣椒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无地膜土壤栽培(CK)、PE膜土壤栽培(T1)、PE地膜基质栽培(T2)、麻地膜覆盖无土栽培(T3)4种处理下土壤和基质基本理化性状、辣椒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品质、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CK、T1、T2处理,T3处理明显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辣椒可溶性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提高21.13%、49.26%。与定植前比较,CK、T1、T2、T3处理的土壤或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中T3处理含量增加最明显。通过分析可知,麻地膜对基质的理化性质提升较为明显,改善了基质电导率以及孔隙度大小,提高了地温,增加了基质中细菌的多样性,降低了真菌丰度,进而有利于加速养分分解,对植物根部环境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可降解地膜是治理棉田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探讨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可降解地膜和普通PE地膜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生理、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和全生育期群体光合势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BXS90>BJS90>HYS50>CK,LAI>3.5,BXS90和BJS90为21 d,HYS50为14 d,CK为7 d.4种地膜的棉花干物质积累均可用Logistic曲线表示,成熟时积累量BJS90、BXS90、HYS50、CK分别为1 099.20、1 329.35、1 085.08和1 019.49 g/m2,产量依次为:5 537.13、5 644.15、5 060.58和4 855.83 kg/hm2.[结论]可降解地膜LAImax和群体光合势较高,具有较长的LAI>3.5持续时间,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渭北旱塬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可降解地膜对渭北旱塬土壤环境及作物生产的影响,设置厚0.008mm可降解地膜、厚0.006mm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露地对照4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玉米田土壤温度、水分及产量和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播种后0~80d,3种覆膜处理5、10cm土壤温度和0~30cm土壤水分显著高于露地对照,且厚0.006mm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两处理产量分别达到10 020.00kg/hm~2和10 245.60kg/hm~2,两者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均明显高于厚0.008mm可降解地膜处理和露地对照。说明,厚0.006mm可降解地膜增温保墒及增产效果与普通地膜相当,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五星大苠茄”茄子品种为试材,采用普通PE地膜与5种可降解地膜对栽培茄子生长及土壤水分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全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水分、茄子生长的影响,分析茄子生育期全生物降解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速度显著高于普通地膜,其中:白色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速度快于黑色全生物降解膜。土壤含水量在茄子生长前期与普通地膜无差异,茄子产量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但全生物降解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茄子生育期显著低于普通地膜。全生物降解膜对茄子的株高、茎粗、含水量,以及产量的影响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但对环境的友好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试验区域以购于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生物降解地膜黑膜替代普通塑料地膜是具有可行性的,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巩留县玉米田的降解地膜类型,使用6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常规PE膜,在大田里进行试验,研究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号地膜和6号地膜在玉米产量方面与普通PE膜无差异,其它降解地膜显著减产;大田土壤温度与玉米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其带来的地膜残留污染已成为影响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探究全生物可降解膜在红芽芋种植中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本研究探究了不同类型的全生物可降解膜的降解特征与性能,对比分析了全生物可降解膜与普通聚乙烯地膜对红芽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全生物可降解膜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符合红芽芋生长周期,但相较于普通地膜,黑色全生物可降解膜由于颜色较深,很难及时人工破膜出芽,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减产,而白色可降解膜展现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起到了保护生态可循环和土壤肥力的作用,在红芽芋的大规模生产中存在取代普通地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宽幅普通地膜、窄幅普通地膜、宽幅微孔地膜与窄幅微孔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平铺覆盖和起垄覆盖)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且增温作用强于保水作用,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前期,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生长,为后期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产原因主要是显著增加了玉米百粒重,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CK。在试验区低温干旱并存的气候条件下,宽幅普通地膜平铺覆盖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的覆盖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表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玉米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减轻农田白色污染,加快可降解地膜的应用,采用模拟实验,比较了新开发的3种淀粉基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保持的效应及其对玉米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的土壤5 cm温度明显高于无覆膜对照,土壤10 cm处温度无明显差异,降解膜B的保温性能与普通膜D相当;各覆膜处理的保水性能均高于无覆膜对照,出苗前和幼苗后期各覆膜处理差异不明显,幼苗中期,降解膜B的保水效果明显优于降解膜A、C;3种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对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显著,而对干鲜重的影响差别不大。可降解地膜B可作为普通膜的替代产品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尉犁县棉田的降解地膜类型,使用9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常规PE膜,在大田里进行试验,来研究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和处理3在棉花产量方面与普通PE膜无差异,其它降解地膜显著减产,减产幅度为1.38%~3.39%。各处理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受收获株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