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辛锈病在辽宁省发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锈病在辽宁省发生初报傅俊范,姚远,刘伟成(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110161)细辛是马兜铃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1993年5月下旬作者在辽宁省桓仁县一细辛园发现细辛锈病,该园细辛均为5年生,面积3亩(80帘),园内栽有多株苹果、梨树。发病率达4...  相似文献   

2.
我国梨树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橘和苹果,居水果类第三位。近年,梨树白粉病日趋加重,梨树白粉病的科学防治技术研究,尤其是抗病育种研究需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对我国梨树白粉病的发生与分布、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病原菌种类、抗性品种选育与药剂防治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梨树白粉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杨玉贵 《植物保护》1965,3(5):173-173
辽宁省西部绥中县的白梨,每年春季受梨星毛虫、天幕毛虫和山楂粉蝶三种食叶害虫严重为害,其中梨星毛虫分布全县,梨树受害最重。 三种食叶害虫的发生为害期 这三种食叶害虫都是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梨星毛虫在树皮裂缝  相似文献   

4.
 梨树、草莓疫病,是当前梨树、草莓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在兰州地区5月下旬-6月发病严重,梨树发病率在30%以上,草莓烂果率一般在10-20%,严重年份高达50%(1986年)。  相似文献   

5.
玉屏县种植的梨树主要有黄花梨、金秋梨两个品种,梨园面积600 hm2,其中450 hm2已经挂果.据近年调查,结果梨树上主要病虫害有梨黑星病、梨大小食心虫、梨实蜂等,另外梨锈病、腐烂病、梨茎蜂、梨网蝽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将梨树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梨树生长季节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造成梨减产。在调查梨树生长季节病虫害发生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两种生物防治方法对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及监测梨树蛀果害虫的发生动态.针对不同的蛀果害虫采用相应的防控方法,并监测不同处理下害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梨园内一年有3次发生高峰,桃小食心虫有2次发生高峰.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7月...  相似文献   

9.
张波  张彦珍 《植物医生》2011,24(1):19-20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幼果和新梢,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植的地区,发病严重。梨锈病使梨树叶片早枯,幼果畸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是我国主要梨产区之一,近年发展尤为迅速,总株数近4000万株,年产量32万余吨。近几年,梨黑星病发生十分普遍,为害相当严重。防治该病已成为梨树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工作。1 症状梨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及果实,其症状特点是在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叶片受害多先发生于叶背面,在叶脉上形成长条形黑色霉斑。在叶表面的叶脉间产生近圆形褪绿斑,不久病斑上长出初为绿褐色后变黑色的霉状  相似文献   

11.
 用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经卵带毒虫接种47种禾谷类作物和禾本科杂草,以无毒若虫进行回接和血清学反向间接炭凝法检测被接种植物。结果水稻矮缩病毒的寄主除水稻(oryza sativa L.)外,还有:Oryza sativa var.fatua,O.australiensis,O.barthii,O.brachyantha,O.latifolia,O.nivara,O.glaberrima,Hordeum distichum,H.distichum var.nudum,H.vulgare,Triticum aestivum,Secale cereale,Avena sativa,Zea mays saccharata,Setaria italica,S.viridis,S.Faberii,Echinochloa crusgalli,E.crusgalli var.hispidula,E.crusgalli var.mitis,Alopecourus aequalis,Paspalum thunbetgii,Polypogon fugax,Leersia japonica,Setaria lutescens,Eragrostis ferruginea,Lolium multizlorum.和Beckmannia erucaeformis.等28种。  相似文献   

12.
筛选和评价植物资源的除草活性可为新型植物源除草剂的研发提供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用种子萌发法和平皿法,评价了56科113种植物提取物对反枝苋和马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25 mg DW/mL的供试浓度下,大黄、牡丹皮、大叶三升麻、木香、佩兰、楸树、安息香树、泡桐、短叶罗汉松和杜衡提取物对马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牡丹皮、佩兰、木香、鹿藿和短叶罗汉松提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为明显。毒力测定表明,楸树、木香、杜衡、泡桐、佩兰、安息香树和大叶三升麻提取物对马唐幼根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9.30、5.93、13.93、28.69、8.72、19.19和15.19 mg DW/mL;对马唐幼芽的IC50分别为48.22、8.13、15.28、42.12、22.39、7.78、23.43和12.92 mg DW/mL。木香、牡丹皮、短叶罗汉松、鹿藿、佩兰和紫背浮萍对反枝苋幼根的IC50分别为2.46、2.85、2.59、1.03、2.24和2.79 mg DW/mL;对反枝苋幼芽的IC50分别为7.05、31.21、24.17、4.52和32.72 mg DW/mL。可见,牡丹皮、佩兰、木香、鹿藿和短叶罗汉松5种植物提取物的除草活性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陕西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对陕西省2007-2011年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和苹果共计2256个三区试验(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和无肥处理)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和苹果推荐施肥分别平均增产653、908、703、341 kg·hm~(-2)和3 232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3.2%、13.2%、8.7%、15.7%和12.2%;分别节本增收1 063、1 233、757、1 086元·hm~(-2)和15 841元·hm~(-2);肥料贡献率分别提高了8.1、8.2、5.2、7.1和8.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每千克分别提高了1.5、1.1、0.5、0.6 kg和2.8 kg。通过合理施肥全省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和苹果可分别增产74.2、106.9、8.5、6.9万t和201.4万t,共增收128.4亿元。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肥料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挥发性成分及其对害虫的引诱作用与中药材的储存和害虫科学治理紧密相关.本文测定了28℃下黄芪、白芷、防风、板蓝根、射干、山药和地黄等7种中药材的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这些中药材对印度谷螟幼虫Plodia interpunctella的引诱率.采用HS-SPME-G-C-MS法测得7种中药材含有烷、烯、醛、醇、酸...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寄主对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及体内酶活力的影响,采用生物测定和生化方法分别对取食杏树、李子树、梨树和苹果树的苹果黄蚜种群的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供试药剂对杏树、李子树、梨树和苹果树上蚜虫种群的相对毒力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为3.53、3.12、2.55和1.00,马拉硫磷为2.42、2.06、1.69和1.00,溴氰菊酯为2.96、1.66、1.43和1.00,灭多威为2.11、1.65、1.37和1.00;对四种药剂的敏感性大小均为杏树种群>李子树种群>梨树种群>苹果树种群。蚜虫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的离体酶活力顺序均为苹果种群>梨树种群>李子树种群>杏树种群,四个蚜虫种群的GST活力比值分别为2.32、1.73、1.35和1.00,AChE活力比值为2.48、1.73、1.66和1.00,CarE活力比值为1.60、1.27、1.23和1.00,MFO活力比值为2.02、1.31、1.13和1.00。各种群间的四种酶活力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说明寄主植物能影响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对云南甜石榴和酸石榴两种石榴上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石榴的蓟马有10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hrips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Thripssp.,其中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蓟马的优势种。不同石榴品种上蓟马种类不同,甜石榴上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和蓟马属1种,酸石榴上蓟马种类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华简管蓟马和蓟马属1种,黄胸蓟马仅在甜石榴上发生为害。在石榴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为害不同,其中成虫和若虫集中为害花,造成麻点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健  陈臻  徐秉良  郭建明 《植物保护》2012,38(6):134-139
采用抽样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2010-2011年对甘肃省苹果病虫害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危害苹果的病害共22种,虫害40种,主要病虫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山楂叶螨、金纹细蛾、绣线菊蚜、康氏粉蚧、桃小食心虫等;其中苹果树腐烂病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发生,天水、平凉、庆阳、陇南为中度偏重发生,平均发病率达30%,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在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普遍发生,庆阳、平凉中度发生,山楂叶螨在天水、平凉、武威、庆阳中度发生,苹果绵蚜在平凉、定西轻度发生,庆阳中度偏重发生,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在酒泉、嘉峪关、张掖轻度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 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on)和2个六倍体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5%)两种水分处理下,测定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输能力、抗氧化防御能力及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变化,探究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在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籽粒产量分别为降低了48.00%、37.93%、40.19%、38.77%、19.58%、16.11%,相比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具有较高稳定性,且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量和积累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降低了29%、27%、30%、14%、3%、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59%、42%、44%、45%、23%、17%。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充分供水条件相比,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分别降低了40%、38%、36%、6%、-16%、-17%,贡献率分别降低了43%、37%、15%、26%、20%、11%,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提高了5%、-3%、13%、6%、2%、2%。同时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相比,六倍体小麦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运输能力和抗氧化防御能力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以上结果说明,干物质转运和积累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小麦花后持绿时间、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运输能力影响小麦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宁夏腐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87-1989年分别自宁夏银川、永宁、固原、彭阳、肖铜峡等地采集腐霉标样201个,分离纯化到38个分离物,鉴定了其中的32个,得到Pythium aphanidermaturn、P.disso-tocum、P.spinosum、P.Kunmingense和P.ultimum 5种腐霉。致病性测定表明:5种腐霉对供试几种蔬菜出苗、幼苗生长及离体植物组织均有危害,其中以P.aphanidermatum的危害最大,其次是P.spinosum和P.ultimum。这是宁夏腐霉及其致病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