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军 《草业科学》2004,21(10):56-58
在我国,印度地鼠Nesokia indica是新疆的特有种,也是荒漠、半荒漠中的草甸、荒漠化草原和农田的优势害鼠.该鼠主要在地表下10~30 cm处打洞穿行,具有推土成丘和封洞口习性,多数洞口被封,但经常出入洞口未封.在和田县平均洞密度为300个/hm2.主要危害表现是推出土丘覆压植被,造成土丘沙化和风蚀;咬断植物根系;觅食优良牧草和农作物.主要防治措施:一是灌溉草场,待其出洞口后捕杀;二是用弓形鼠夹捕捉;三是用磷化铝投入洞中并封洞以产生毒气使其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2.
西藏那曲现行草场管理方式与草地退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那曲地区草场管理方式和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现行的草场管理方式对戴畜量、草场建设、草场保护和草场生态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现行的“牲畜私有,草场公有”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是造成草场严重超载、滥牧、抢牧、缺乏建设、缺少管护的后果,从而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环境趋于恶化。提出了尽快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科学利用与管理草地,加强草地生态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长期利用不合理,部分地段受鼢鼠危害严重和无节制的开发,造成草场出现了大面积退化,沙化,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粮草混播技术和内引外联方式改良退化草场建立人工草场是目前适合于呼伦贝尔牧区东半部地区建立人工草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运用粮草混播技术建成的人工草场产草量比同类天然草场产草量提高2-3倍,而且草群纯度高,质量好,特别是在当前治理草场生态环境和大规模退耕还草的形势下,粮草混播是扼制草场退化,沙化,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畜牧业“双增双提”战略目标的好措施,好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地下生活,从春季至秋季,靠近地面活动,并推土成丘,在地面留下活动痕迹,种群密度越大,活动越明显,地表土丘数越多。据此,采用统计土丘数和土丘系数法进行种群相对数量调查,并以此来确定其月变化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草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时期放牧饲养导致生态破坏的根源及长期禁牧造成牧草资源浪费的原因,提出了羊——草经营主体分离,有偿使用天然草场资源的构思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茅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区域(东部草场)草甸草原中分布最广泛的类型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牛, 绵羊,山羊和马的过度使用,草场资源快速退化,例如:兴安盟5百万hm^2草场的25%是退化了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畜数量的增加和耕地扩充造成的,1996年,在澳大利亚-中国发展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内蒙古草场保护项目,这个项目调动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积极性,通过贯彻新的“双权一制”的政策法规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兴安盟草场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部草场的现状和责任制下将来管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茅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区域(东部草场)草甸草原中分布最广泛的类型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牛,绵羊,山羊和马的过度使用,草场资源快速退化。例如:兴安盟3百万hm2草场的25%是退化了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畜数量的增加和耕地扩充造成的。1996年,在澳大利亚-中国发展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内蒙古草场保护项目。这个项目调动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积极性,通过贯彻新的“双权一制”的政策法规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兴安盟草场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海北州同宝牧场草原地下鼢鼠调查与灭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北州同宝牧场地下鼢鼠平均密度为3.434只/hm^2,鼢鼠土丘密度最高达2425个/hm^2。鼢鼠当年土丘数、土丘覆盖度、牧草损失量均与鼢鼠密度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土丘数=0.1919+0.0189x;Y覆盖度=0.218+3.268;Y损失量=0.22+0.1565x。通过灭治,最高灭效94.7%,最低灭效90.1%,平均灭效92.4%,达到“青海省草地鼠虫害灭治验收收标准”。  相似文献   

9.
夏季休闲对天然草场植被动态变化的研究李枫(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杨杰,刘月华(内蒙古牧业学校)前言*天然草地是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能量转化的*源地。目前,由于草地缺乏合理利用和适宜管理,造成*草场能量与物质入不敷出,生产力下降,生态...  相似文献   

10.
该项试验主要是为了探讨居民点附近及饮水点周围草场普遍退化的原因,用围建小样地、固定畜群放牧和测定采食率的方法,来推断造成草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并得出了由于家畜有选择的不均匀采食率的方法,来推断造成草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并得出了由于家畜有选择的不均匀采食和不加控制的抢牧、过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托里县草原辽阔,牧草资源丰富,草场总面积2754万亩。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理、气候因素影响,托里县使用的草场仅为1800万亩,为草场总面积的65.4%。低山草场比平原好,西部、北部草场优于东部、南部。我县草地退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从90年代起草场退化速度呈现逐年加快趋势。造成退化原因复杂,如气候变化、乱垦草地、鼠虫害及利用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退化,我县特别是夏、冬、春秋草场,超载放牧和人为使用过度造成草地生态循环断路,导致严重退化。我县从2003年起  相似文献   

12.
王梓贞 《中国饲料》2022,1(13):118-122
过度放牧会破坏小叶章草场的生产力、群落特征、营养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造成生态系统紊乱和生产力衰退,更加严重的会导致小叶章草场退化甚至丧失畜牧功能。本文就放牧强度对小叶章及草场综合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利用最佳放牧强度激发小叶章草场生产潜能的途径,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小叶章草场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放牧强度|小叶章|草场|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上游安宁河流域天然草场退化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马家林  刘凌  LIU Ling 《草业科学》2001,18(1):4-6,11
通过对长江中上游安宁治流域天然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进行研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 Bungc)俗名瓜瓜草、醉马草,蒙古名好昕格日,是豆科黄芪属的多年生有毒植物。变异黄芪主要分布在我苏木的庆格勒图等9个嘎查2300平方公里的草场上,占可利用草场的40%左右,每年因采食变异黄芪中毒羊达20000只,给牧民造成经济损失达4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5.
我区生态平衡失调,由来已久,特别是解放后,由于“左倾”政策干忧,人口失控和自然灾害频繁,造成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超载过牧,草地沙化、碱化、植被退化日趋严重。根据1983年草场资源调查,全区有天然草场2454.8万亩(合灌丛草场),其植被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四季放牧是新疆新源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总量扩大造成春秋草场春季放牧过早、夏牧场超载过牧,草场界线不清,放牧混乱,草原退化日益严重。退化草场超过500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67%,毒害草及不可食草逐步侵占了草场,降低了草原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 6∶1.0 1和1∶0.9 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 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相似文献   

19.
草原退化就是指草场植物数量减少,质量变坏以及生境条件劣化的草场。随着全旗草场不同程度地退化,畜牧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本文试图对乌拉特后旗草场利用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导致草场退化的原因所在,并探讨对草场资源的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和建设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以防止今后草场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