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3.
张文革 《齐鲁渔业》2005,22(4):17-17
1.1病因 无侵袭性病原体,主要由具有藻毒素的藻类引起的中毒。藻毒素中,有含神经碱的蓝藻和隐藻毒素及含肝毒素的微囊藻毒素等。形成蓝藻水华和隐藻水华的一些种类,具有这些毒素,这些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被一些细菌分解,从而使藻毒素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影响水体中各动物的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另外,河蚌独具的晶杆体,能释放出晶杆酶消化这些藻类的外壳,结果自身被藻毒素毒害。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笑生  李效宇 《水产科学》2004,23(12):42-43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界的许多水体日益福营养化,水体的福营养化直接导致了藻类的迅猛生长,严重影响了水的质量[1].淡水藻类中蓝藻的过度繁殖,会造成水味腥臭、透明度下降、消耗水体溶解氧,其中的微囊藻属、颤藻属、鱼腥藻属、念珠藻属等藻类自身及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危害人体健康[2].研究发现,蓝绿藻水华中的微囊藻毒素与人群中的肝癌有密切的关系[3~5].  相似文献   

5.
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且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与水体营养状况有关。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变化能反映水体环境梯度的变化。富营养化水体以蓝藻和裸藻为主,但是林氏藻、微囊藻、湖丝藻和鱼腥藻都是富营养化水体的藻类,这些藻类都能够形成水华,对水质的恶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到了夏季,水体藻类大量繁殖,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养殖水体中藻毒素增加,造成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浮游藻类的密度差异明显,介于81.7×104~6 427×104个/L,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黄藻和金藻等组成,以蓝藻门的鞘丝藻、平裂藻和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和直链藻,绿藻门的栅藻和盘星藻为优势种.各种评价指数显示,水体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整个湖泊属富营养化范畴.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及其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化肥的使用,使自然界许多水体的污染逐渐加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过度繁殖生长,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很大[1-6]。蓝藻广泛地生长在世界各地的水体中,某些种类的蓝藻  相似文献   

9.
滇池氮磷浓度变化对蓝、绿、硅藻年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滇池水体中藻类变化规律及营养盐对浮游藻类结构的影响,在滇池草海和外海共设10个采样点,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每月监测藻类变化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草海在每年9月至来年2月,蓝藻、绿藻呈互为消长的变化趋势,硅藻生物量在8-10月和2-4月含量较高,变化范围5.81~44.80 mg/L;外海以蓝藻、绿藻为主,两种藻类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1月呈互为消长,而来年2种藻5-7月逐渐升高、10月开始又逐渐降低。草海和外海水体中的总磷均以在5-9月含量最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82~3.37 mg/L和0.20~0.51 mg/L;总氮全年变化剧烈,草海总氮为2.85~11.7 mg/L,外海总氮为1.05~4.89 mg/L。总体上看,草海的氮、磷含量高于外海,说明草海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外海;而水体中绿藻生物量高于蓝藻成为绝对优势藻种,且绿藻生物量远远高于外海,表明高氮、磷水体中绿藻比蓝藻有更强的利用优势,致使在超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不占优势。滇池水体中氮磷比较低的月份,水体中蓝藻和绿藻共存;在高氮磷比的时间段,绿藻生长占优势,说明滇池水体中绿藻比蓝藻更适合高氮磷比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天气炎热,水温升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很容易大量繁殖。蓝藻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水质问题之一,尤其在下半年高温时期,水体富营养化突出,加上6、7、8、9月的高温影响,蓝藻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有益藻类,很容易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当水温28~32℃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故水温高是蓝藻暴发的诱发因素之一。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更容易繁殖,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养殖水体水色对于养殖水生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水体的肥瘦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养殖动物的健康。"危险"水色会导致有害藻类繁殖速度快、消耗水体营养、影响有益藻类生长;藻类容易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氧、败坏水质;藻类死亡容易产生毒素、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有害藻被摄食后不易消化、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经常进行肥水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水体的溶  相似文献   

12.
鱼腥藻毒素及其检测、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而引起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相关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鱼腥藻毒素被划分为鱼腥藻毒素a、鱼腥藻类毒素同系物a、高鱼腥藻毒素a、鱼腥藻毒素a(s)以及antx3/b、antx-b(s)。综述了鱼腥藻毒素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并从食品生物安全的角度综述了其检测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温季节,水产养殖池塘水体里蓝藻常大量繁殖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或者藻类聚集形成的油膜,产生大量藻毒素,不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量应用、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精养池塘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一方面影响鱼类的健康养殖,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池塘中藻毒素属水华藻毒素,主要有多肽肝毒素、生物碱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等。对藻毒素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5.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导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富营养化的发生,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1]。上述富营养水体携带大量毒素进入对虾养殖池,对虾养殖过程中过量残饵、水生动物粪便堆积、死亡藻类沉积等进行厌氧分解也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导致对虾养殖池毒素富集超标,造成对虾免疫力下  相似文献   

17.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出现频繁,严重的出现"水华".尤其在虾苗期,投喂的饵料是粉料,由于虾苗的消化系统不够完善和全塘泼洒的投饵方式,绝大部分不能被虾苗摄食而流失于水体或沉积到池底,再加上水体本身缓慢流动和外界合适的环境因子,一些微型藻类如蓝藻、四尾栅列藻和盘星藻等就会过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水体老化、水生生态结构破坏、虾病暴发.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虾苗期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是最根本的措施,如果水体一旦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考虑综合采用以下方法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域蓝藻的发生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6,(10):76-76
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最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造成养殖环境的急剧恶化,水中的有害藻类含量逐步增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常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一层蓝绿色的藻浆,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花”(Warerbloom)。  相似文献   

19.
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治理动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蓝藻水华的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能,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蓝藻毒素的产生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隐患。有关蓝藻毒素  相似文献   

20.
<正>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黏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但当它们以集群形式存在时,如形成水华(由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引起),才可看见。一、蓝藻的主要危害按照危害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