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四龄眠前1天蛋白带图谱(1)白血系统共同具有蛋白带13条,最多素白17条,最少兰白15条。(2)黄血系统共同具有蛋白带9条,最多是中花黄、白黄16条,最少为小花黄13条(3)白、黄血系统共同具有9条带。2、五龄上簇前2天血液蛋白图谱(1)白血系统共同具有15条带,最多素白17条,最少兰白15条。(2)黄血系统共同具有带12条,最多小花黄、大花黄17条,最少是兰黄14条。(3)黄、白血系统共同具有带12条。3、四、五龄蚕及血色系统血液蛋白图谱的异同。(1)五龄蚕血液蛋白图谱宽狭明暗比四龄清楚。(2)黄血系统品种,南一、中花黄、花白黄5龄比4龄多1~2条。(3)白血系统蛋白带多于黄血系统,五龄蛋白带一般比4龄多。  相似文献   

2.
微粒子病家蚕中肠组织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104spores/mL、106spores/mL和108spores/mL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2mL分别感染三组4龄起蚕(每组100条),另设一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5龄起蚕饷食后第48h、96h和144h解剖获取中肠组织,提取中肠组织蛋白质进行SDS-PAGE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家蚕中肠组织蛋白质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并且某些蛋白的变化与感染的浓度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抗保幼激素调控家蚕发育的分子机理,以二化性蚕品种大造为材料,在4龄饷食时进行金鹿三眠素添食处理,并采用一维凝胶电泳/质谱(1-DE/MS)技术,分别对金鹿三眠素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不同发育阶段的雌蚕血液蛋白质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检测到与发育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条带,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共获得了82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了其中的26个蛋白质组分;金鹿三眠素处理组4龄蚕血液蛋白质中,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0 kD与70 kD的组分比较丰富,表达量变化类似于清水对照组5龄蚕,推测30 kD蛋白家族、血清蛋白BmLSP及其它差异表达组分可能与抗保幼激素调控的家蚕早熟变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家蚕5龄幼虫蛋白质代谢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屠洁  王国基 《蚕业科学》2005,31(2):221-223
家蚕幼虫5龄期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约为体重变化的3倍,整个蚕体的蛋白质含量在第3和第4天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突增。分析相应的蛋白水解酶活力变化,发现酶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第4和第5天时活力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取血液、消化液以及脂肪体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液和消化液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变化与蚕体消化、吸收和转化桑叶蛋白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3):48-48
一头蚕一生要吃 1 5~ 1 7.5克桑叶 ,每生产 1公斤蚕茧需要桑叶 1 2~ 1 3公斤 ,饲养一张蚕种 ( 2 .5~ 3万头 )需桑叶 375~ 52 5公斤。其中 1~ 3龄期所需桑叶占 5% ,四龄期占 1 0 % ,五龄期食量最大 ,约占 85%左右。小蚕期 1~ 3龄用叶应采适熟、有光泽、叶肉厚、含蛋白质较高的新鲜桑叶。一般根据龄期不同选采叶的标准也不同 ,一龄可采选自顶芽向下数第 3~ 4片叶 ,叶色呈淡黄绿色 ;2龄可采选第 4~ 5张叶子 ;叶色嫩绿色 ;3龄采选深绿色的成熟叶。大蚕期 ( 4~5龄 )除嫩叶、枯黄叶、泥叶和虫害叶外 ,其余均可采用。若采用条桑育 ,最好提…  相似文献   

7.
蚕吃下桑叶以后,怎样通过体内酶的作用而起分解、合成,使叶内的氨基酸形成丝蛋白,国外开展的研究颇多,这是整个生物界蛋白质合成的一部分,属于分子生物学范围,其机理逐步摸清。这对我们研究提高一定桑叶的产丝量,是不可缺少的知识。一、蚕对桑叶中蛋白质的利用蚕食桑叶后,把桑叶中的蛋白质经肠液蛋白酶的作用,水解为肽或氨基酸,连同桑叶中原来存在的游离氨基酸,进入血液,运行至蚕体的各部分。这些氨基酸在幼虫的第1-4龄,主要合成组织蛋白质,待至第5  相似文献   

8.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1990,16(1):33-38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9.
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5龄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同一区段的家蚕中部丝腺细胞在5龄第2天、第4天和熟蚕期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中部丝腺前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8个,第4天有16个,熟蚕期有24个;中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9个,第4天有33个,熟蚕期有30个;后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10个,第4天有7个,熟蚕期有25个。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家蚕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传溪  徐俊良 《蚕业科学》1991,17(4):217-222
本试验用脱脂大豆粉和纤维素粉含量不同的8种人工饲料处理5龄雌蚕。结果用含蛋白质5.62%的饲料,蚕仅存活6.12天;含9.12%的,结茧少且不能化蛹,高于12.63%时能正常结茧化蛹。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9.12%增至37.18%,五龄经过从10.5缩短至7天,熟蚕体重从2.35克增至3.93克,干物消化量从0.40克升至0.86克,消化率从14.49%升至33.08%。但全龄干物食下量和排粪量则以取食蛋白质含量为12.63%的最高,而以取食37.18%的最低。蛹重和卵量也随五龄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