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是棉花发展的方向.文章归纳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好处,总结了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规范利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棉苗生长快,横向生长优势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明显,干物质积累多,抗虫性强。单铃籽棉重,皮棉产量高。其高产栽培的关键是促进生长中心及时而且高质量地转移,即在适当降低密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抗虫杂交棉的生育特性,建立“高、强”源,在形成壮株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控,进一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经济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9.
自2002年以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长江流域迅速推广,目前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也开始推广应用。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其种子生产经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是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获得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其种植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比例由1996年的0.35%上升到2000年的30%。目前在我国推广种植的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性的时空变化大、害虫抗性、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加强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 台果枝打顶、叶枝7 月5 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 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 万株/hm2~5.1 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棉铃发育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棉铃为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内含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在棉铃发育方面,首先提出棉纤维和种仁干重的增长变化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纤维素的沉积量与铃龄呈指数函数关系;阐明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光合产物合成、运输和分配上的“库”“源”关系;提出了纤维素与种仁内脂肪的形成和积累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新论点。本研究在揭示棉铃发育机理的同时,同步研究了气温、耕作栽培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揭示了花铃期高温和秋季低温对棉铃发育的负效应,阐明了采用两膜栽培可提高铃重、增加产量的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植株、果枝与棉铃的全息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方法,以衣指、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5个指标为依据,对陆地棉苏棉1号植株、果枝与棉铃不同部位的对应相似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果枝的内中围与植株的中下部生物学特征相似程度较大,果枝外围与植株顶部相似程度较大;棉铃的基部和顶部分别与棉株的下部和上部相似程度较大;棉铃的基部、中部、顶部分别与果枝的内围、中围、外围相以程度较大。最后结论:果枝、棉铃是反映棉株整体的全息胚;而棉铃也是反映果枝的全息胚。本研究为生物全息律的定量实验分析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18.
双价基因抗虫棉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及其受体整个生育期内功能叶片MDA、脯氨酸、叶绿素和内源激素ABA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因年际间气候环境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双价基因抗虫棉内源激素IAA含量苗期低,中后期功能叶含量增高。SOD酶活性表现为苗期较低,而随生育进程均在8月8~9日出现峰值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60,自引:20,他引:60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到8月初的62.5%,然后抗性又逐渐回升,但仍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抗性来看,营养器官的抗性高于繁殖器官,接虫24h后,棉铃虫幼虫在转基因棉繁殖器官上分布数量较多;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和常规棉相比,在转基因棉上取食时间减少57.6%,吐丝下垂、爬行和静息的时间分别延长396.1%、22.4%和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