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威市肉羊三元杂交最佳繁育模式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世界著名肉羊品种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杜泊尔和夏洛来羊为父本,以繁殖性能较好的小尾寒羊和适应性较强的蒙古羊杂交后代为母本,分别采用了"萨×寒×蒙【萨福克羊♂×(小尾寒羊♂×蒙古羊♀)】、陶×寒×蒙【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蒙古羊♀)】、夏×寒×蒙【夏洛来♂×(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杜×寒×蒙"【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等三元杂交模式,并对各种杂交模式的肉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杜×寒×蒙"杂交繁育6月龄的羔羊,胴体重比萨×寒×蒙、陶×寒×蒙和夏×寒×蒙组合分别高出2.30 kg、2.32 kg、和2.52 kg;净肉重分别高出2.17 kg、1.94 kg和2.14 kg;屠宰率分别高出0.97、1.15和2.03个百分点;骨肉比分别高出0.17、0.08和0.13,"杜×寒×蒙"杂一代的增重速度、屠宰各项指标高出其他三种组合,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杜×寒×蒙杂交组合后代肉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河西肉牛最优杂交组合,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河西肉牛5个杂交组合的F1代公牛架子牛分为5个试验组(夏♂×西杂♀组、西♂×西杂♀组、皮♂×西杂♀组、安♂×西杂♀组、德♂×西杂♀组),用自行设计的配方日粮进行育肥及屠宰试验。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F1代育肥牛的始重、末重(屠宰前活重)、胴体重及屠宰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安♂×西杂♀F1代肉牛日增重最高[(2.18±0.06)kg],且与其他4个组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安♂×西杂♀为最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地方品种羊是蒙古羊,前期引入了湖羊改良,提高了产羔率,近年来本地区引入了萨福克、无角陶赛特、杜泊和夏洛等肉羊品种,以期提高羊的产肉性能,本研究以肉羊为父本,以湖羊和蒙古羊杂交所产生的二元杂交母羊(湖×蒙)为母本,分别采用了萨×湖×蒙、陶×湖×蒙、夏×湖×蒙和杜×湖×蒙等三元杂交组合,进行羔羊肉生产,并对各种杂交组合后代的肉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杜×湖×蒙杂交组合繁育产生的6月龄羔羊,屠宰后胴体重比萨×湖×蒙、陶×湖×蒙和夏×湖×蒙三个杂交组合繁育产生的6月龄羔羊胴体重分别高出3.42 kg、3.36 kg、和3.32 kg;屠宰率分别高出2.14、2.21和2.48个百分点;杜×湖×蒙”三元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指标高出其他三种杂交组合,并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说明杜×湖×蒙三元杂交组合后代肉用性能最好,此杂交组合可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玉富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3):12-13,16
本试验用世界著名肉羊品种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杜泊羊和夏洛来羊为父本,以适应性较强的小尾寒羊为母本,分别采用了"萨×寒、陶×寒、夏×寒和杜×寒"等二元杂交模式,并对各种杂交模式的肉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杜×寒"杂交繁育6月龄的羔羊,胴体重比萨×寒、陶×寒和夏×寒组合分别高出2.20kg、2.22kg、和2.42kg;净肉重分别高出2.07kg、1.84kg和2.04kg;屠宰率分别高出0.96、1.14和2.02;骨肉比分别高出0.16、0.07和0.12,杜×寒"杂一代的生长发育、屠宰成绩、胴体形态、胴体切割等高出其他三种组合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杜×寒杂交组合后代肉用性能良好,能在我省景泰县乃至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三元杂交牛12和18月龄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夏洛来×西门塔尔×本地牛(夏西本)、皮埃蒙特×西门塔尔×本地牛(皮西本)、利木赞×西门塔尔×本地牛(利西本)、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本地牛(西杂二代)各10头,从6月龄开始育肥,测定其增重、饲料消耗及其12和18月龄的屠宰成绩。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以皮西本、利西本较高,分别为0.96kg、0.90kg,并与西杂二代差异显著(P<0.05);饲料消耗以皮西本较少,每kg增重消耗精、粗饲料分别为4.03kg和5.98kg。以皮西本和利西本2个杂交组合的屠宰成绩较好,18月龄屠宰率分别为61.50%、61.17%,净肉率分别为52.59%、49.21%。各组试验牛的高档肉块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延边牛共 2 0头 ,即西黄牛 (西门塔尔×延边牛 )、夏黄牛 (夏洛来×延边牛 )、皮黄牛 (皮埃蒙特×延边牛 )的F1和黄牛 (延边牛 )公牛各 5头 ,进行了 10 0天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夏黄牛 (13 3 4g)、西黄牛(13 0 9g)和皮黄牛 (112 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 (82 7g ,P <0 0 5 ) ,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 ,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夏黄牛 (61 3 % )、西黄牛 (60 8% )和皮黄牛 (5 8 2 % )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5 1 2 % ,P <0 0 5 ) ,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P <0 0 5 ) ,虽然西黄和夏黄净肉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但是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三个杂交组肉牛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 ,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西黄和皮黄大理石纹状度较好 ,夏黄牛肉嫩度均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四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指标没有差异 ,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三个杂交组牛 ,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和秦杂牛(秦川牛♂×本地牛♀)5组共26头牛集中肥育12个月后屠宰,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利杂牛和西杂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6Kg和0.78Kg,高于其它杂种牛和秦川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利杂牛育肥12个月后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西杂牛,腿臀围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利杂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1.1%和44.4%,在5组肥育牛中最高。秦杂牛骨肉比显著低于利杂和南杂牛,南杂牛胴体产肉率显著低于秦川牛(P0.05)。5组杂种肉牛胴体产出的高档肉比例无显著差异,而利杂牛、西杂牛优质肉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秦杂牛。[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利木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的利杂牛产肉性能相对最好,可作为较优杂交组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 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 334 g)、西黄牛(1 309 g)和皮黄牛(1 121 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 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9.
选取14~17月龄湘西黄牛、西杂F1(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和安杂F1(安格斯牛×湘西黄牛)各6头,于南方放牧条件下补饲精料,进行9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牛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益明显优于湘西黄牛,其中西本杂交牛和安本杂交牛的日增重分别为0.71kg、0.63kg,比湘西黄牛分别提高44.90%(P<0.01)、28.57%(P<0.01);屠宰率以西本杂交牛最高(55.60%),净肉率以安本杂交牛较高(44.32%);肉质分析以西本杂交牛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湘西黄牛(P<0.01);杂交牛放牧补饲育肥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及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和蒙古犍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活重、屠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到511.67kg、291.21kg和233.51kg,较同月龄蒙古犍牛高出131.67kg、80.28kg和64.32kg;提高了34.65%、38.06%、和38.01%;差异均极显著(P0.01);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1.40%和1.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蒙古牛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血痢球虫散、球痢清、地克珠利三种不同的抗球虫药物进行抗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药物的高剂量组即300mg/kg饲料混饲,其抗球虫指数(ACI)均在185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剂量组即250mg/kg饲料混饲,球痢清和地克珠利组的死亡率分别比血痢球虫散组高4.15%和3.55%,差异显著(P<0.05),卵囊值差异亦显著(P<0.05),但抗球虫指数(ACI)、病变值差异不显著(P>0.05)。血痢球虫散低剂量组与球痢清和地克珠利低剂量组相比,其相对增重率、抗球虫指数(ACI)和病变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卵囊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二花脸种群与新引进的外种猪杂交利用的效果,试验以二花脸纯种为对照,分别对大约克猪×二花脸(大×二)、长白猪×二花脸(长×二)及杜洛克猪×二花脸(杜×二)杂种猪进行肥育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中大×二的日增重585 g,料重比3.15,肥育性能相对较好;长×二组合的背膘厚2.8 cm,眼肌面积40.3 cm2,瘦肉率53.6%,胴体性状相对较好;杜×二组合的失水率33.2%,低于长×二(P〈0.05)和大×二组合(P>0.05),肌内脂肪含量3.2%,高于长×二(P>0.05)和大×二组合(P>0.05),大理石纹评分3.19,肉色评分2.88,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也相对较好。3个杂交组合各有各的优点,在杂交生产中,可根据各地市场消费需求与养殖习惯选择相应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选择8~10月龄的关岭牛、西×关杂交牛(西门塔尔牛♂×关岭牛♀)、安×关杂交牛(红安格斯牛♂×关岭牛♀)、利×关杂交牛(利木赞牛♂×关岭牛♀)各8头,进行育肥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西×关杂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依次为利×关杂、安×关杂、关岭牛;西×关杂组、利×关杂组、安×关杂组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和高档肉块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关岭牛组(P〈0.01);关岭牛组和安X关杂组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均为3级,优于西×关杂组和利×关杂组;综合评价关岭牛组和安×关杂组的胴体等级均为3A级,西×关杂和利×关杂的胴体等级均为2A级。结果显示,关岭牛虽然产肉性能不高,但机体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按照年龄、体重、性别等相近的原则选取日龄和体重相似的72头杜长大三元猪,配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头,组内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3♂+3♀)。4个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mg/kgGABA(对照组)、50mg/kgGABA(试验Ⅰ组)、100mg/kgGABA(试验Ⅱ组)和120mg/kgGABA(试验Ⅲ组)。预试期7d,试验期30d。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50mg/kg、100mg/kg和120mg/kgGABA,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09%(P〉0.05)、13.47%(P〈0.05)和11.41%(P〈0.05),降低料肉比5.98%(P〉0.05)、7.17%(P〈0.05)和5.58%(P〈0.05);各试验组可以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的含量(P〉0.05)和葡萄糖(GLU)的含量(P〈0.05),同时降低血清中尿素氮(SUN)的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50mg/kg、100mg/kg和120mg/kgGABA平均每头猪净收入分别比对照组多j2.97元/头、51.19元/头和19.15元/头。GABA能明显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改善育肥猪的营养物质的代谢效率。综合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GABA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13年春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胎次相近、体重35k左右的烟台黑猪仔猪80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26头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2组26头饲喂中等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3组28头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10头猪。结果表明,肥育期和全期日增重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4.36%(P〈0.05)、4.18%(P〉0.05)和9.87%(P〈0.05)、4.42%(P〉0.05);全期料重比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9.30%和0.92%。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04%(P〉0.05)、2.04%(P〉0.05)和4.53%(P〉0.05)、5.70%(P〉0.05);瘦肉率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55%(P〉0.05)和3.75%(P〉0.05)。滴水损失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45.61%(P〉0.05)和26.97%(P〉0.05);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都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14.59%(P〉0.05)、14.50%(P〉0.05)和10-38%(P〉0.05)、0.57%(P〉0.05);肌内脂肪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95%(P〉0.05)、32.37%(P〉.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48%、2.09%和0.31%、3.84%,组间差异不显著。棕榈酸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6.08%(P〉0.05)、7.15%(P〈0.05);硬脂酸和亚油酸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8%(P〉0.05)、7.74%(P〉0.05)和32.97%(P〉0.05)、11.67%(P〉0.05);油酸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4.82%(P〉0.05)和1.44%(P〉0.05)。  相似文献   

16.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前期和后期,对照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等营养)中分别添加3%、5%和7%桑叶粉.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都不显著(P>0.05);(2)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鸡肉L★和a★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鸡肉b★比对照组分别高14.10%(P>0.05)、23.60%(P<0.05)和5.88% (P>0.05);(3)日粮中添加3%桑叶粉试验组鸡肉中苏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比对照组都高(P<0.05);试验各组鸡肉中总磷比对照组分别低17.39% (P<0.05)、21.74% (P<0.01)和30.43%(P<0.01);(4)试验1组、2组、3组鸡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桑叶饲喂肉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巴玉、长玉二元杂交猪屠宰、肉质性能差异,本试验选取2窝日龄相同、体重接近的巴克夏×玉山黑猪、长白×玉山黑猪作为材料,在相同半放养饲养方式条件下进行饲喂试验,在试验猪只平均体质量达到135kg(平均350日龄)以上级别时按NY/T825-2004方法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体长、皮厚、皮率、失水率、a﹡(红度)、脂肪含量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度、脂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四烯酸方面,长玉组含量高于巴玉组,其中硬脂酸前者高于后者14.75%,差异明显(P〈0.05),但两者总体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6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饲喂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15%、20%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间的均增重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5);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成本,10%、15%、20%紫花苜蓿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3.43%、12.21%、14.24%。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紫花苜蓿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以20%紫花苜蓿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紫花苜蓿组(P<0.01)。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5%紫花苜蓿组(P<0.0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皮率、骨率、3点平均背膘厚、6~7肋背膘厚、眼肌面积、皮厚、胴体斜长、胴体直长及前、中、后躯占胴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3个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肥肉率,3个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长和小肠重、大肠长和大肠重、肾重、心重、肺重、膀胱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及pH1、pH2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粗蛋白质,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水分、干物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促进了生长肥育猪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背膘厚、提高了瘦肉率,改善了胴体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