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农7859是省粮作所“七五”期间的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农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两项一等奖。在陕西和黄淮麦区6年累计推广4800万亩;经济效益为科技每投入1元获纯收益1114.5元。基本育种经验是:①制定正确的选种目标;②阶梯式复交与选育加工相结合,以F3为大群体;③采取加代选育和提前繁殖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陕农78小麦新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半冬性,适宜于陕西省关中灌区高水肥地区种植。幼苗半匍匐,叶色黄绿,分蘖力强,长方形穗,结实性好,落黄好,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穗粒数40左右,千粒重40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4%;中熟,中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感赤霉病;抗旱,耐寒;适宜的播期为10月上、中旬:基本苗为135万~1507万/hm^2。  相似文献   

3.
陕22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229是以当地推广种小偃6号、高产品种陕7853及澳大利亚春小麦品种TB902为材料,通过阶梯式复交,经异地加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兼抗条锈、雪霉、根腐等多种病害.1992~1993年经黄淮麦区国家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561kg/hm2,比对照冀麦30增产8.4%;陕西省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288kg/hm2,比对照小偃6号增产16.7%.均居参试品种之首位.  相似文献   

4.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花521,在品系鉴定、品比试验、河北省区域试验及大面积高产示范中,均表现出抗、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耐旱节水。一般中等肥力地产量6750-7450kg/hm^2,适合冀中南及黄淮冬麦区种植的一个高产稳产抗病节水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6.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陕优225,在1992年9月农业部召开的首届中国面包小麦品种品质鉴评会上,被评为国家一级面包小麦品种;并在10月初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铜牌奖;1992年12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品种甘春16号系采用花药培养结合后代南并北异地选择技术育成,杂交组合为单357/甘春11号,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性好;既耐高温天气,抗干热风,又耐阴湿天气;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株型好,叶片构造和分布合理,对当前流行的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免疫。认为亲本选配是利用花培技术能否育成品种的关键,异地培育和选择有利于充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优质丰产抗病花培新品种陕农2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陕农 2 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以 89A2 0 - 4 /陕优 2 2 5的 F3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其容重 777g/ L ,蛋白质含量 (干基 ) 14 .2 2 % ,湿面筋 2 9.8% ,丰产、稳产性好 ,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在 1998- 2 0 0 1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中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6 112 .5 kg/ hm2 ,比对照品种陕2 2 9增产 6 .95 % ,适宜在陕西关中灌区中肥地区及其黄淮同类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麦159是以小偃597做母本,89605做父本,采用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05-2007年度参加陕西省中肥组小麦区域试验,2年13点次,平均产量7336.5kg/hm2,比对照增产5.7%。2006-2007年度参加陕西省小麦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7027.5kg/hm2,比对照增产8.9%。该品种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14.5%,湿面筋含量32.6%,沉降值54.0mL,稳定时间21.9min。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0.
11.
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5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红航952是福建农林大学采用自主创立的亲本筛选与宇航搭载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以福红952种子为材料,通过宇航搭载进行航天育种,经过4年8次往返于福建、海南两地自然日照条件下的生态环境选择,特别是经过3年的海南冬春季自然短日照条件的鉴定,育成的光钝感、优质、高产、抗病的红麻新品种。该文介绍其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列当属于根部全寄生杂草,从寄生主体获得营养物质进行生存,吸收向日葵影响后回导致向日葵出现减产、死亡等现象,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本文便从抗向日葵列当的向日葵品种出发,对选育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个国审京冬系列小麦品种京冬12、京冬17、京冬18、京冬22和京花9号在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京冬系列品种中早熟,株型紧凑,灌浆进程快,后期叶片功能期长,产量三因素比较协调,综合丰产稳产性及抗性较好.其育种思路是根据北京地区小麦穗分化和灌浆期短的气候生态特点,明确"以粒大为特点,以穗粒质量为优势,同时兼顾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通过高代品系的多点种植,注重选择综合的农艺性状和抗性.  相似文献   

14.
南方新育成花生品种产量与性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对从南方花生区引进的9个新育成的品种(泉花6号、泉花8号、龙花163、龙花243、莆花1号、粤油93、粤油45、桂油21和泉花7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荚果差异不显著,均适宜福建花生区种植。但各品种主要性状存在差异,可根据主要性状以及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延粳22号"于1990年由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珍富10号"为母本,"藤系1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550℃左右,具有耐冷、优质、稳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延粳25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新品种延粳25号是由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产、优质、耐冷中熟新品种,200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甘蔗亲本创新与突破性品种培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甘蔗亲本创新的意义着手,把亲本创新归纳为亲本改良、新亲本的创制和独立亲本系统的培育三个类型;并结合甘蔗育种的历史和现实,把整个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分为突破阶段和改良阶段,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甘蔗育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探讨了不同亲本类型的培育方法和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陕农33是2012年审定的一个高产、稳产、强筋优质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了解陕农33组织培养特性,以科农199、H261为对照,研究陕农33未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能力以及AgNO3、CuSO4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农33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8.11%、褐化率为2.48%、再生分化率为80.23%。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陕农33与对照科农199(诱导率99.43%、褐化率2.25%、分化率71.18%)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P0.05)高于H261(诱导率96.24%、褐化率7.81%、分化率62.24%);说明陕农33具有较好的组织再生能力。另外,在培养基中添加4.0mg/L的AgNO3可以进一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至99.41%、分化率至82.35%,使褐化率降至1.68%;添加2.50mg/L的CuSO4可以提高绿苗分化率至84.17%。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育优良杂种小麦品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1~2002年度杂种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对杂种小麦产量贡献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株高。在各参试组合中,以西杂5号表现最好,其次为2611/8727,西杂1号。  相似文献   

20.
1966年,第一份CIMMYT育成小麦品种Penjamo 62引入四川,1989年中国和CIMMYT签订小麦穿梭合作育种协议、四川被指定为我国3个春麦穿梭点之一。之后,四川开始较为系统地利用CIMMYT种质和育种新技术,以提高四川小麦育种水平,加速四川小麦新品种选育步伐。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CIMMYT真正对四川小麦育种最具影响力的是三个方面:引进有用种质;提供育种新技术和新思路;科学家交流及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如何才能在四川小麦育种中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CIM-MYT的这些优势去提高四川小麦的育种水平?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加大CIMMYT种质在四川生态下的筛选力度;以我院原有小麦育种项目及积累的育种材料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冬春杂交、穿梭育种、改良混合选择和微效多基因持久抗性等CIMMYT育种新技术及新思路,结合已较为成熟的DH群体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等分子技术,构建新的育种体系;由于生态条件的巨大差异,坚持以引进改良、自育创新为主,CIMMYT/四川//四川及冬/春//春已证明是利用CIMMYT种质资源较好的杂交模式;以熟悉四川育种及CIMMYT育种的专家及在CIMMYT接受过培训的青年专家为核心,组成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的育种及科研团队,并坚持不懈,是成功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的基础;加大双方科学家互访及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训力度和信息资料的及时交流,增进双方科学家对对方育种理念、生态环境、育种资源、技术经验以及育种材料的田间长相等的更深刻认识和体验,从而增强双方工作的针对性与互动性,这是有效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经验的成功保证。截至2006年,选用CIMMYT种质由四川育种家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已达19个,其中有3个还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一个是世界上首次利用CIMMYT人工合成种育成的商用小麦新品种。这批新品种在四川表现出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四川输入了一批条锈病新抗源;使四川首次在强筋小麦育种上获得突破;打破了四川小麦育种单产水平长期徘徊的局面,创造了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新水平;预期在近几年内,将有更多用CIMMYT种质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四川审定推广。这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及育种新技术已成为四川小麦品种改良与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广适应型高产育种材料及品种的创制与遗传机理研究(可用川麦42为基础)、条锈病持久抗性材料及品种研制与新抗源筛选转育(以现有持久抗性和四川核心资源为基础)、四川生态下优质稳定表达材料的筛选转育以及高产优质的节约环保型简化栽培体系开发,将是四川与CIMMYT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主要技术方向,而继续强化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和科学家间加强专项合作及对现场交流、指导,将是进一步取得成功与成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