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采食行为和采食策略是放牧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目前有关放牧家畜采食行为、采食模型和采食理论的研究进展迅速,但大多数仅局限在对某个植物等级水平(个体、斑块)家畜采食特征的研究[2~6],而对不同等级(个体、斑块、群落、景观)水平间的动物采食行为的整合研究不多见。本文通过测定放牧肉牛在草甸草原植物个体和斑块区域的采食方位和采食参数,分析家畜采食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采食理论,并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 牧草是供给家畜营养(包括矿质营养)成份的主要食品,它不仅要满足和反映家畜生理上的要求,而且对生产力的提高有直接关系。除蛋白质、脂肪、糖份、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外,矿质成份在营养成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矿质成份含量的缺少或过量,是造成畜牧业损失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矿质成份随牧草进入畜体后,被吸收而  相似文献   

3.
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及病症防治技术。其中正邪论是中兽医正确认识和处理病畜机体与致病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方法。正,亦称正气,指畜体的机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抵抗能力。邪,亦称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和病理损害。中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畜体本身的正气不足和病邪对畜体的不良影响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即正邪相争所致,但更重视畜体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畜体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人,家畜就不会发病,只有当畜体正气相对虚弱…  相似文献   

4.
1中毒 有毒物质侵入畜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及组织损伤称为中毒,凡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中毒在各种家畜的疾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散发外,常引起群发,严重时会造成大批家畜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由锐性器具作用于畜体所致的开放性外伤叫创伤。根据创口感染程度不同,可具体区分新鲜创和感染创。根据导致畜体受伤的器具等情况的不同,较常见的创伤为:刺创、砍创、切创三种类型。创伤一般由创伤口、创伤缘、创伤壁、创伤底和创伤腔组成。1病因畜舍墙壁、畜舍门或活动场、围栏上有露出来的钉子、乱铁丝,及用具叉子、铁锹、镰刀、铁铧、斧子等物体混乱性堆放或家畜个体间互相抵撞、踢蹴,及被其它家畜咬伤等发生创伤。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饲养家畜头数的增加,对家畜个体的识别成了大问题。最近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和路易斯安娜家畜育种协会发明了一种新的牛个体冷冻标记法。过去所采用的个体标记法是刺青、带耳标、识斑纹、拍照片、烙号等,但这些方法有操作  相似文献   

7.
整体观念强调畜体自身完整和内环境的统一。该思想在中兽医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显明的表现。笔者就家畜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家畜体与外界环境两个方面从生理和病理上进行了表述。  相似文献   

8.
畜体标号是家畜育种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以往对牛所采用的个体标记法,主要是角上烙字、戴耳标、截耳号、耳内刺墨及牛体烙字(火烙)等法。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角上烙号,由于字迹小,需要近观,否则不易识别;至于无角或角形短小的牛,就无法应用此法。耳标法有  相似文献   

9.
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牧道和沿牧道放牧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山地牧道的涵义扩展为家畜在山地垂直空间移动的固定路线、放牧往返小道、相对固定的采食路径以及践踏小径等,并总结了山地牧道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重点评述了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相互作用机制。山地牧道作为一种线状廊道,为物种扩散提供通道、生境,分割斑块景观,影响植被边界动态,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家畜沿牧道的选择采食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相互影响,家畜还通过践踏和排泄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家畜采食、践踏和排泄综合作用于土壤,通过影响土壤异质性间接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山地牧道在动物行为学、放牧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监测植被退化、控制载畜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温度对猪的生理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热环境对养猪生产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其各因素中尤以环境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畜体的热调节,通过热调节影响家畜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在炎热环境中,家畜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在寒冷条件下,畜体散热过快,为维持体热平衡,需要有大量的饲料用于产热消耗,也将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因此,为家畜创造适宜于集约化生产的环境温度条件是保证现代养猪业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环境温度对猪的生理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养猪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炎热的夏季,家畜中暑是经常发生的。要预防家畜中暑,除作好畜体遮荫、畜舍通风等防护措施外,还必须经常给家畜饲喂些清热解暑类的饲料。在清热解暑饲料中,西瓜皮是最为理想之物。西瓜皮不仅清凉多汁,适口性好,而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糖分,可以营养畜体,促进生长发育,还能预防坏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异食症是以消化机能紊乱,味觉异常为特点的许多代谢病中的一种,常见于牛羊,多因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钠盐不足引起。矿物质是畜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促进畜体营养物质代谢,从而保证了家畜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生育繁殖、调节营养物质的平衡吸收,维持健康机体的生命活动,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功能特殊,需要采食大量水分较多(一般在60%~90%)的青绿多汁饲料,日粮中干物质营养含量偏低,尤其是含微量元素的矿物质饲料较少,容易造成缺素症,从而引发奶牛多种疾病,造成饲养户经济损失,重症者导致死亡。下面就…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屠宰畜禽中弓形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一种在多种动物体内寄生的寄生原虫,广泛寄生在家畜、家禽体中而引起弓形虫病。畜、禽感染弓形虫后可因急性感染而死亡。但慢性和隐性感染动物可长期带虫(在组织中形成包囊),成为人、畜弓形虫病的传染源。因此在畜、禽中进行弓形虫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论视域下,生态意识是一个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层面并包含着诸多要素与结构的复杂系统。生态学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分支学科家畜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家畜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其建立和发展过程运用了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从发展要求来看,对于家畜生态学的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实验手段尚需要认真的研究;对于家畜生态学不同层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尚需采取有效的行动。该文基于系统论视域,分析系统思维特征在家畜生态学理论中的体现;系统思维方法在家畜生态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及基于系统思维提出并尝试解决家畜生态学具体热点问题等,对系统思维的实践及家畜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发展有着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上配合其他药物应用维生素C来治疗畜禽的一些杂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于后,供作参考。1大剂量治疗各种畜感冒类疾病家畜的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是兽医临床最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是畜体抵抗力降低,病毒感染所致,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规的治疗方法是用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6.
气象是家畜机体的重要环境因子。他通过各种途径对畜体产生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畜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当气象因子发生变化时,家畜体内的神经调节系统也随着变化,从而导致了畜体的内分泌系统变化。笔者多年来在托海牧场从事绒山羊改良工作,特意观察记录了气象因子对绒山羊发情的影响,对所得结果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整体观念是祖国兽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中兽医非常重视畜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畜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畜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同时也认识到言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家畜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中存在着家畜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畜体,而畜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作…  相似文献   

18.
载畜率调控的理论与牧场管理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草平衡是牧场管理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载畜率的调控是实现畜草平衡的有力技术手段,载畜率的研究促进了草地学和畜牧学的结合,发展了放牧生态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载畜率与牧草生产,草地土壤,家畜营养,草畜产品输出以及草地管理措施的关系,探讨了提高载畜率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最佳载畜率估测和最小财务风险放牧经营,论述了牧场对载畜率缓冲性和载畜率对保  相似文献   

19.
(三)家畜种群生态家畜种群生态学是以家畜的种、品种或品系的群体为对象,研究家畜在群体状态下的性状同环境系统的关系和规律。这一领域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可从三方面介绍:1、关于家畜生态类型的概念: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洪子燕等(1986、1987)的论文“中国家畜生态类型的初探”,是在郑丕留提出划分“家畜生态类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以及属于其应用分支的家畜生态学是广泛而复杂的科学,该领域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来阐释。借鉴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对家畜的引种问题进行建模,更清晰地了解了引种问题在不同层次上的考虑。将此方法引入到家畜生态学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