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油脂的氧化酸败机制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植物油脂中自动氧化、光氧化、酶促氧化3种主要氧化类型的氧化机理,以及影响植物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植物油脂氧化酸败后所产生的危害,针对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总结了预防油脂氧化酸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食用菜籽油为对象,研究了大豆天然V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抗氧化剂,大豆天然VE比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在添加量为0~95mg/L时,随着大豆天然V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也增高,其抗氧化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3.
甲烷氧化菌素是一种铜绑定的层析肽,它存在于甲烷氧化细菌的细胞外和细胞膜上。应用NBT法、SOD试剂盒法分别测定甲烷氧化菌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试验结果比较稳定;通过比较大孔树脂纯化前后甲烷氧化菌素的活性,发现以发酵液纯化前加入CuSO4结合成Cu-mb的效果要好,纯化过后Cu-mb的SOD活性变小。建立采用DPPH法分析甲烷氧化菌素和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发现Cu-mb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纯化前结合成Cu-mb的效果更好。对甲烷氧化菌素的食用油脂进行抗氧化性能评价,抗氧化系数(PF)显示Cu-mb对猪油、豆油这2种油脂具有抗氧化性(PF1)。  相似文献   

4.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加入不同浓度油橄榄叶粗提取物的油脂在储存期的过氧化值、酸价、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的变化,判断油脂的酸败程度,为延长油脂的保质期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油脂中加入的油橄榄叶粗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油脂过氧化值和酸价增加较慢,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其中,加入15%油橄榄叶粗提取物的样品,由于...  相似文献   

7.
含水量及磷脂含量对菜籽油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表明,一定含水量对油脂氧化酸败具抑制作用,储存过滤毛菜油含水量控制在0.2~0.3%为宜;含水量0.12%左右,毛菜油中磷脂具较好抗氧化作用,磷脂含量高毛菜籽油储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的氨基酸氧化修饰是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综述了植物细胞ROS产生、蛋白质氧化及鉴定、氧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目前植物氧化蛋白质组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同时为验证微胶囊化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微胶囊化前后的苦杏仁油为对象,采用烘箱加速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每3 d测定1次苦杏仁油和微胶囊中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共轭二烯烃值,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扫描鉴定其中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料液比1∶16(g/mL),乳化剂添加量2.1%,芯壁比1∶85(g/mL),微胶囊平均包埋率为84.07%±0.37%,符合预测值。苦杏仁油在(60±1)℃的条件下储藏至第12天时,其过氧化值超过国标中的最低限量标准(0.25 g/100 g);而微胶囊化后的苦杏仁油在整个储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油脂微胶囊化保存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氧分压对油脂氧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空气氧化引起油脂变化所产生的二次氧化产物是影响油品储藏品质的主要方面。近年来国内外油品储藏技术研究的进展主要围绕着充氮储油,充二氧化碳储油,抽真空储油,除氧剂储油、抗氧化剂储油等几个领域进行,其中四种技术的主要点在于降低储油容器内的氧分压,阻止或降低空气自动氧化作用。但是不同氧分压对油脂氧化的影响程度如何,在诸种技术处理中,氧分压降至何种程度能在技术上、经济上都具有效,却是一个被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由于这类研究资料国内尚不多见,所以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进行气调储油技术研究实验的同时进行了不同氧分压对油脂氧化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储油容器空间氧和油相内溶解游离氧的浓度对油脂品质及氧化速率的影响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氧浓度控制在1.5%,相对氧化速率只有8%左右。这就表明,控制氧浓度在1—2%左右,能将氧化作用降至较弱的程度,但无氧条件表明储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W/O型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含油量24.32%)为原料,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还原力与对O_2~-·,DPPH·,ABTS+·和·OH体外模型的自由基清除率,探讨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过氧化值(POV)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较普通猕猴桃籽油更具稳定性;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还原能力,以及对O_2~-·,DPPH·,ABTS~+·,·OH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质量浓度达到15 mg/mL时,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对O_2~-·清除率达到87.57%,且对·OH的清除率明显高于VE,呈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研究表示,香蕉皮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其中多糖和多酚的含量相对较高。为将其废物资源化利用,文章对香蕉皮多糖和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和提取工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对比这两种物质的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提取率和提取物的性质,确定超声辅助提取法为提取的较优方法。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内容包括多酚在油脂、自由基、亚硝酸盐等七种体系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在Fe2+--Vc体系诱导下的线粒体脂质抗氧化的特点,多糖对人乳腺癌MCF_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降低动、植物两种不同油脂的氧化,且在体外对自由基有清除能力。研究明确了香蕉皮多糖和多酚在医疗保健、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快速和直接的气相色谱法,用以测定食用油脂的氧化程度。采用液上气相色谱技术,样品气不经浓缩直接进样,以戊烷的相对生成量表示油脂的氧化程度。戊烷的定性,根据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结果和色谱标准的戊烷的保留时间而定;戊烷的定量则采用面积归一法。比较了氧化产物,风味评分和过氧化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得的氧化产物的结果与风味评分的结果比较,其相关系数 r=-0.8154。  相似文献   

14.
苹果多酚抑制油脂氧化与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ncimat法和滤纸片法分别研究了AP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和对大肠杆菌活性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P、BHT、TBHQ和VC4种抗氧化剂的花生油样品。AP的诱导时间最长,表明AP的抑制油脂氧化能力最强;0.1%以上浓度的AP溶液具有明显的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而且在0.1%-0.5%浓度范围内,抑菌效果与苹果多酚溶液浓度呈正相关。说明AP是一种天然、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制备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脂肪氧化程度值(TBARS)的方法探索了微胶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芯比8∶1(g/mL),包埋温度60 ℃,包埋时间2.3 h,包埋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44%。油脂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组ML(0.20 g)、MM(0.10 g)、MS(0.05 g)的POV值高于阳性对照组(VC),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微胶囊ML、MM、MS三组的TBARS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用量的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储藏条件植物油实仓储藏期间过氧化值变化规律研究分析,发现相同条件下,油罐罐容越大,装油比例越高,油脂氧化稳定性越强。油脂过氧化值在第一储藏阶段(入仓后前4个月)上升最快,罐容越大,中后期储藏稳定性越高,当罐容过小(≤3000 t)时,油脂储藏期间过氧化值全程上升都较快,保管难度较大。当装油比例≥90%时,油脂储藏性质比较稳定,过氧化值增长较为缓慢;当装油比例≤60%时,油脂储藏性质较为活跃,过氧化值增长速度显著提高。目前国内储备规模最大的几种油脂氧化稳定性从优到劣依次为:菜籽原油>三级菜籽油>大豆原油。  相似文献   

17.
不同储藏温度下腊肉中油脂氧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常温(15℃)、冷藏(4℃)、冷冻(-18℃)三个温度下储藏180 d期间腊肉中水分活度、p H、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腊肉中油脂的氧化规律,为制定腊肉货架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腊肉油脂在常温储藏过程中较冷藏和冷冻发生了大量降解;过氧化值先升后降,TBA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水分活度和p H呈逐渐下降趋势。常温储藏条件下的腊肉油脂氧化程度显著高于冷藏和冷冻储藏。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即食辣椒萝卜中的油脂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而使产品品质下降,往辣椒萝卜中加入适量的BHA,BHT,TBHQ,PG和VC,在室温下贮存60d后,对其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比较它们在即食辣椒萝卜中的抗氧化效果。从过氧化值和酸价指标综合看来,同时添加BHT0.075g/kg,BHA0.06g/kg和TBHQ0.04g/kg,对辣椒萝卜中油脂的抗氧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脂的哈败,是焙烤制品变质常见的原因。油脂变质后,油脂各种理化指标都发生变化,食品不仅失去固有的香味,而且还带有哈味或酸、苦、涩、辣等异味,并降低了热量,有时产生毒性,并有恶臭味。因此,焙烤工艺对含油量较高的制品,必须采用稳定性较高的油脂,并且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抑制。一是使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香料,如姜汁、豆蔻、丁香、大蒜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不同合成抗氧化剂下的影响,并采用Schaal烘箱法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合成抗氧剂中的TBHQ抗氧化效果最佳,天然抗氧化剂中的迷迭香效果最好;添加0.02%TBHQ,可使牡丹籽油在25℃条件下预期贮藏时间由1.49个月延长至6.4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