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校园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得传统幼儿园的发展面临挑战。阐述了当代社会对儿童的要求,分析了儿童心理行为特点以及传统幼儿园改造的必要性,以南京世纪星幼儿园的改造与更新为例,将改造前后进行对比,从儿童心理行为特点方面叙述设计与场地结合的方法,从而提出了传统幼儿园改造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引导学龄前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积累正确认知为出发点,对国内外具有引导功能的幼儿园家具案例进行分析,融合儿童认知心理学等研究理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探讨通过幼儿园家具引导式设计引导儿童的行为习惯与心理认知,并以视觉引导法、游戏引导法、提示引导法和记录引导法4种方法结合传统储物家具,设计了一款具有引导和教育功能的幼儿园家具。该课题的研究对于今后设计具有引导功能的儿童家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自然教育有助于引导幼儿爱护自然、尊重生命,关注环境、保护地球,并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探讨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的新思路与方向,文章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近20年(2004—2022年)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平缓期、发展期和起伏期3个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理念、环境创设、课程建设、活动实施,以及解决策略5个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展望:教育目标应坚持以幼儿为本,支持幼儿在自然中游戏;教育价值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研究方法应加强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4.
朱凯  汤辉 《广东园林》2013,(5):32-35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具体指人们有益的行为。文章通过阐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内涵和国外基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营建原则和设计方法。试图以此提高业界对儿童使用场地的重视,从而使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设计朝着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幼儿园环境的趣味性通常由视觉第一时间传达给儿童,视觉上的趣味性能激发儿童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幼儿园园区的环境设计在适应儿童审美的同时,在色彩、造型、材质的选用上,也要从安全性和引导性方面多考虑。对目前在视觉趣味性方面有优势的幼儿园环境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趣味视觉要素。  相似文献   

6.
赵晨雪 《绿色科技》2011,(12):46-48
针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的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有助于创建具有扶持性、激励性的高品质幼儿园户外环境空间,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沙市芙蓉区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统计了其室外活动场地布局和设施的营建情况,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要求,给出了有助于幼儿体能提高和身心发展的室外活动场地营建方式,从草地、水池、沙池、组合设施、彩绘攀爬墙、植物科普区及动物角、其他用地等7个方面提出了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的营建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是幼儿最直接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具有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在全面分析地域特色在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因素,紧密结合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设计思想,采用景观色彩、材质肌理、景观造型、植物种植等设计元素,为具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走进日本富士幼儿园,孩子和大人都会惊讶地发现,整个建筑物竟然是围绕着一棵榉树而建起来的。该“杰作”由日本建筑师吉冈和手冢贵青共同设计的。华丽壮观的玻璃和木结构“包裹”着古榉树,创造出一个精致的室内花园和玩耍空间。创新的椭圆形幼儿园为庆祝榉树的50岁生日而设计建造,与此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了活动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大量研究证明3~6岁幼儿阶段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智力发展和性格健全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幼儿园阶段教育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完善的幼儿园管理,能够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幼儿园管理最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文关怀,以此为核心做好校园硬件环境的创造美化和教师团队这一核心"软实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戴安娜儿童游乐园摒弃传统的儿童游乐园设计模式,真正从儿童游乐活动体验和需要出发,为儿童提供了一处可以进行各种不同游乐体验的场所.该设计从各种感官角度,为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考虑,创造了一种更富乐趣、更贴近儿童天性的游乐场所.该游乐园所取得的成功也说明了该游乐园的设计理念是合理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对美术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艺术细胞,提升主动创造力与美术核心素养,为美术学前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是一门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专项学习和研究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书从幼儿美术发展能力出发,结合集体美术活动、区域美术活动、教具、学具和环境等诸多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户外空间是开展幼儿全域教育的重要场地,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幼儿园户外景观的组成类别和具体构成要素对幼儿五大领域的支持度,并计算要素权重.结果表明,幼儿园户外景观要素分为2个一级要素,16个二级要素.在一级要素中,自然教育类景观对幼儿开展五大学习领域的支持度大于活动设施类景观;二级要素中,Ⅰ级(...  相似文献   

14.
现在家庭,存在以孩童为中心的结构特点。本文以0~1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心理特征构成分析,进而从感官、行为、情感、思考、关联等方面来研究儿童对温泉泡浴的体验特征,并总结出儿童温泉需求的特点。基于研究结果,从温泉布局特点、流线空间关系、泡池形态规格、泡池材质水温、以及周边小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思考,为温泉旅游度假区等相关项目中有关儿童泡池区域设计方面的内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缺失症”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新的社会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缺失或时长不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处于大自然缺失状态下的儿童会出现异常行为,甚至会产生身体和心理疾病。文中阐述亲自然教育的理念及其意义、分析我国儿童大自然缺失症的主要表现与后果,提出亲自然教育理念对开展儿童户外活动的启示。为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家、园、社三方应开展有质量的儿童户外活动,以亲自然教育理念为指导,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儿童开展户外活动;幼儿园应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开发亲自然教育课程;社会力量可协同创建知识环境,践行有质量的亲自然教育活动。研究可为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提供亲自然教育方法论的借鉴,以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亲自然教育方式,弥补儿童的自然缺失,使得儿童能够在可触、可闻、可感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和精神滋养,从而降低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发病率,进一步培养儿童的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本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和保留场所精神的原则,最大化保留原场地大树、池塘和老建筑,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残疾人之家活动室,对地块内的池塘梳理,大棚升级改造,布置动静区域,通过合理分区和精心规划,为残疾人提供了一处集园艺活动、康养锻炼、学习培训、桔园采摘加工为一体的花园式残疾人之家。同时运用保健植物和芳香植物知识,从五感方面进行了景观设计探索,最大化为残疾人提供身心康复有益的疗愈花园。同时对秦巷村美丽农村环境改造成果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村庄大面积环境整体提升,更加有益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绵阳市某老旧幼儿园规模小、建筑形式感不足、色彩过于花哨、绿化不足等问题,本着扩大幼儿园规模、避免过于花哨的色彩形式、更多应用不同材料本身色彩与质感,符合幼儿心理并以幼儿视角思考环境景观等原则,进行了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整个幼儿园设计划分为综合教学区、集体活动区、接待区、美术区、手工区、音乐区、游戏区、幼儿活动区等若干区域,主体建筑形式采用空间错位的Z字形结构,增加美感与趣味性,显现材质本身美感;大量保留原有树木,增加绿量;注重幼儿体验,强调与环境的对话,增加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间的交流,为幼儿创造艺术生态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作为承载儿童成长与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环境是否对儿童友好对于儿童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从儿童友好的角度出发,对佛山市18个城中村的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其中5个城中村的儿童户外活动特征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街巷是儿童上学、外出活动必经区域和玩耍的场地,存在安全因素、适儿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其儿童友好程度;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方面存在集中性绿地的面积不足、设施可供性不足与质量不佳、可探索性少等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的需求。最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对儿童友好的城中村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9.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引发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文中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以期为我国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综述发现:1)土地利用混合度,公共设施的密度、可达性和可用性,场地绿化水平和活动设施数量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正相关,而居住密度与十字路口密度的影响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2)社区建成环境会通过影响建成环境感知来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3)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自我效能感会调节社区建成环境对环境感知的影响;4)不同尺度的缓冲区对不同建成环境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解释效力不同。基于综述,总结其对我国未来研究提供了5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造环境”妨碍儿童健康成长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也产生不少弊端。这些“人造环境”对儿童的健康影响尤大。如———饮食环境人类是自然产物,儿童的成长发育有赖于自然环境,故选择自然食物有益儿童健康。然而有的家长却一味追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