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张甘霖、张楚和杨顺华创作的土壤科普读物《土壤:地球的皮肤——从邮文化讲述土壤学的故事》(科学出版社,2021),将土壤学知识、邮票文化和珍贵信件有机结合,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土壤发生与演变,包括土壤:从地球皮肤到星际探索,土壤是生命之源,以及土壤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
永塚镇男 《土壤》2016,(5):1062-1062
正《寂静的土壤》一书,由龚子同、陈鸿昭、张甘霖著,全书16开,196页,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59.00元。该书是为了纪念2015国际土壤年暨中国土壤学会成立70周年而出版的面向一般读者的普及书籍。3位作者均是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年从事土壤研究与调查的资深土壤学家。该书内容由以下10章构成。第1章土壤的功能(1.1土壤功能的基础,1.2土壤八大功能,1.3土壤功能的改变);第2章土壤的  相似文献   

3.
朱鹤健 《土壤》1999,31(4):224-224
在近代,国际土壤科学发生重大变革,从60年代兴起的,70年代在世界上传播的土壤系统分类已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以大唐溧水电厂为案例,基于工程实际进度、施工方法,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 773-2018)进行土壤侵蚀量的追溯计算,并与水土保持监测实测值及类比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类比法,《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推荐方法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同时,分析总结了目前水土流失预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愈发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发掘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力量,最终可达到保护国家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目的。因此,笔者在参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云南壮族农民版画的活态传统与创新研究(1972-2019)”(20YJC760003)的过程中,以《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一书作为参考素材,重点围绕云南壮族农民版画的活态传统与创新研究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旨在助力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