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都有所增强。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垦田的增加、农田水利得到良好的建设、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农耕技术的提高、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宋代农业在保持了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同时,又形成了成熟的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完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总之,宋代农业的高度发展,是诸多因素所决定的。本文拟从人口的增长和垦田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方面分析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于兆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8):164-167
中国的雕版印刷,肇端于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宋代是中国版印发展的黄金时代,南北两宋刻书机构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内容之赡、数量之多以及图书贸易之盛、流通之广堪称前世所未有,后世之楷模。宋代版印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宋代右文崇儒政策的实施,科举和教育大兴,读书和学术之风盛行以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5.
宋朝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我们还是先看几则宋代文人饮茶趣事: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人与其夫赵明诚饮茶作押,猜典述故以较胜负的故事,素来被传为美谈。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回忆: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以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我们每次吃完饭后就回到书房坐下,泡上茶,比谁的记忆力好。面对一堆堆史书,说出某一件事记载在某本书某一卷某一页某一行,然后打开书验证,谁说对了谁就先喝茶,有时候一旦说中…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是古代最主要的商品,其价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两宋时期农产品价格因国家政策、战争、变革、天灾等原因经历过数次较大变动,总体维持了不断上涨的基本态势。宋代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货币政策、商品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都产生了具体影响,然而,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基本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宋代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代,随着白银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地位的上升,社会上产生了银铺户这一食利阶层。他们利用国家要求地方上缴白银的政令,抬高白银与铜钱的兑换价格,大量地从民间吃进囤积铜钱,每年少则储蓄几万贯,多则几十万贯铜钱,这样大量的铜钱被他们所掌握,退出了流通领域,加之政府每年新铸铜钱的数量有限,从而诱发了宋代的钱荒。 相似文献
8.
文子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3):45-47
抗战时期,皖南重镇屯溪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为:各种行业比较兴盛、经营类型多元化、商业组织逐渐完善。屯溪商业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量机关难民的迁入和众多的过往人员。 相似文献
9.
宋代民俗音乐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都与民间风俗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此,结合宋代民俗音乐的基础,探究了宋代的岁时节令民俗音乐、瓦子音乐等民俗音乐,指出宋代民俗音乐与当时的民俗文化相适应,具有自然朴素、大方适当的独特个性,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刘佳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1):102-104
宋代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推动了宋代茶艺的繁盛。而以宋徽宗为首的文人们留下大量关于茶事的文学作品,不遗余力地倡导了茶艺向更高更精致的方向发展。"点茶"是宋代茶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由"点茶"更新的一系列茶艺理念,后来成为真正影响茶艺演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古代灾荒的高发期之一,河北路又是宋代灾害的高发地区之一.宋代河北路灾害种类、灾害频次、灾害发生的时空各不相同.该文根据《宋史》记载研究宋代河北路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的分布情况,灾害特点与灾害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宋代河北路地区灾害频发、灾种繁多,基于不同的时空条件,宋代河北路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有宋一代,湖南粮食大量输出,但区域分化明显,澧州、鼎州、潭州、衡州、永州为湖南粮食主要输出地。受朝廷政策和贸易导向的综合作用,湖南粮食主要流向京都、荆襄、邻州邻路还有鄂州、建康等地,流通范围较广。但其中朝廷征粮占主要部分,纯粹的商品粮比重较小。宋代湖南粮食能够大量输出,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及粮价合理。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河南信阳茶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在宋代的茶叶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地方史志资料、大量茶学典籍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田野考察,对北宋时期河南信阳茶贸易运输的通道和路径即茶路问题、域内重要津渡码头等进行了考证,提出北宋河南信阳茶北运的通道是惠民河,即传统的淮颍水道。而北宋信阳域内茶叶运输则主要依靠淮河干支流上的乌龙集、官渡河等码头进行筏运。 相似文献
18.
牛是宋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不但是“农耕之本”,亦是军工原料的重要来源,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在宋代,人口与土地数量都有较大发展,对耕牛需求量巨大,由于战乱、瘟疫等天灾人祸不断,耕牛多数时期供应比较紧张。为发展农业,安抚民众,稳定统治,因而宋代统治者非常重视耕牛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农户养牛和保护耕牛,努力促使耕牛在农户中普及,做到“耕者有其牛”,并取得一定成效,基本保证了农业对耕牛的需求,使耕牛在农户中普及,为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点茶法是宋代独特的饮茶方式。该饮茶方式所用到的茶具包括了碾、罗、瓶、盏、匙、筅等多达十余种的器物。而其中的茶筅和茶匙是直接用于点茶的器具之一,随着点茶法的兴起、繁盛乃至消失,茶筅和茶匙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茶筅从原来的清洁用具,经过不断的变化成为点茶的核心用具,最后随着点茶法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茶匙从原来的量取工具发展成点茶用具,其功能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而不断转化。同时,宋代的茶匙和茶筅通过海上之路的传播,在日本的茶道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宋代茶园户身份不同,经营绩效相差很大。大茶园户经营情况较好。个体小农式的茶园户财力有限,在负担种茶成本、采制成本、交易成本、高利贷剥削、交易损失、赋税折色、付款折扣、贡茶剥夺后,往往所剩无几,经营状况极为不利。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手段弥补损失,结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