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主要气候因子对乌龙茶做青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各茶季,通过三年对主要乌龙茶品种做青过程,温湿度、气质等主要气候因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温湿条件对品质有显著影响,并且是实现机械化、连续化、规程化程序做青的前提条件. 本文阐明了乌龙茶主要品种不同茶季的做青最适温湿度指标:毛蟹品种春茶温度A_2-A_3℃(见下注),湿度B_2-B_3%(见下注);夏、暑、秋茶温度A_3-A_4℃,湿度B_2-B_3%.黄旦品种春、夏、暑、秋四茶季温度A_3-A_4℃,湿度B_4-B_5%.所以,只有做青过程达到最适温湿度指标,正确的工艺,才能完成做青叶理想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指出,不同气质对乌龙茶做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注:见专利87101590,名称;最佳乌龙茶做青(萎凋)气候环境及其规程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夏暑茶空调做青机理与配套工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温度、湿度、气流和摇青力四个因素对乌龙茶做青的影响,阐述夏暑茶利用空调做青的技术要领及配套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晴天北风吹”。“北风天气”是指低温低湿适宜乌龙茶做青的气候环境。观察表明,在乌龙茶春夏暑秋四个茶季中,适宜乌龙茶加工的自然气候和理想的“北风天”并不多。因此气候条件成为制约乌龙茶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乌龙茶加工,由于控制手段落后,随意性大,且难于预测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调新技术的应用,使人工控制做青环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A_2℃一A_s℃与B_2%一B_3%组合为宜;暑茶以A_4℃与B_2%-B_3%组合为宜.黄恢品种(薄叶型)全年以A_3℃-A_4℃与B_4%-B_5%组合为宜.萎凋程度各季有所不同,但掌握在74-75.5%均较适宜;做青叶的水分变化首先要掌握好适度萎凋,四摇至堆青阶段是失水关键.最佳品质的做青叶含水率在70.5%左右.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做青生理生化效应及微域环境设备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龙茶做青中温湿度、做青叶水分、呼吸作用及酶等生理生化效应与乌龙茶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人工自动化设备控制的微域环境可以使乌龙茶生产达到全天候生产,雨青做好茶,而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做青技术规范化,以便于推广。本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产于闽、粤、台三省。福建的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驰名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乌龙茶品质除与品种、栽培、等因素有关系外,其品质特征主要是在做青过程形成的。由于乌龙茶做青工艺复杂,时间长,而且受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大,茶区有句俗语叫“看天做茶”一方面意思是根据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主要是在做青过程通过晒青,凉青、摇青、堆青工艺的作用遂步形成的。传统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主要是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季节、环境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本文探讨在人为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每次摇青转数相同,凉青间隔时间相同的做青方法(即“等时等转”的做青工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以求实现乌龙茶做青工艺规程化,操作简便化,  相似文献   

8.
闽北乌龙茶做青工序较复杂,和特殊工序决定了品质关键。闽北乌龙茶品质不仅和原料有关,在做青技术每个程序都以密切相关联。做青技术中适当温湿度在23℃-28℃,有利于在做青程序中形成茶青内芳香物质的积累,是提高闽北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4,26(4):12-13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制约,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温湿度也不相同.探索环境温湿度条件对不同品种乌龙茶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控制适宜的做青环境,对稳定并提高乌龙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完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第五期刊登的福建省农科院茶研所的《乌龙茶做青新工艺技术研究》一文后,我认为根据文中介绍的新工艺只是乌龙茶制法做青阶段工艺规格化罢了。这种研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客观上老天爷是否会听我们指挥呢?如果它脸色一变,这些新工  相似文献   

11.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在已往的乌龙茶加工及其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做青方面,如不同品种的做青特点,做青的理化变化及其品质,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等,而对乌龙茶整形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当然也有过诸如包揉机的研究,包揉处理与品质等的研究报道,但为数甚少。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深入,闽台两省制条工艺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马龙茶加工过程,不仅有其独特的做青工艺(台湾称室内萎凋和搅拌),同时十分重视整形技术,并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乌龙茶整形设备。目前在福建生产并陆续登市的台式乌龙茶如“龙珠茶”“凤…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做青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6,28(6):16-17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适当的温度(20~23℃)有利于做青过程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做青环境相对湿度影响做青叶水分散发,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叶片厚度、气孔大小和气孔数、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的层数等)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相对湿度也不相同。掌握做青技术关键对提高乌龙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做青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1,23(3):12-14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条件的制约,因此,环境的温湿度是做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条件.福建省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均影响乌龙茶品质.据乌龙茶之乡--安溪县历年调查统计,该县属于二等以上乌龙茶一般占全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高档乌龙茶仅占全年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优良品种原料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不显著.因此,探索做青环境温湿度条件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控制适宜的做青环境,从而稳定并提高乌龙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振动式乌龙茶做青新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清香型乌龙茶以其干茶色泽翠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香气高锐幽长,滋味醇厚甘爽以及特有的“韵味”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主要归功于空调做青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工艺变革。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具有轻摇青、薄摊晾、长晾青、轻发酵的特点,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清香型乌龙茶加工的优质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空调做青工艺需人工上下叶,劳动强度大,在制叶落地现象常有发生,与标准化茶叶加工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及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茶饼系乌龙茶紧压茶,源自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创制于民国初期(约1934年),属历史名茶。水仙茶饼的制作综合了闽北与闽南乌龙茶的初制技术,主要特点是晒青较重,做青前期阶段使用水筛摇青,做青后期阶段使用摇青机摇青,前后各两次,炒青后采用木模压制造型、白纸定型是特有的工序,再经精细的烘焙,便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16.
智能技术在乌龙茶做青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是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之一:它具有天然芳香和醇厚回甘的滋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在乌龙茶初加工过程中,做青工艺是形成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而做青工艺的重点在于掌握摇青时间和晾青时间。长期以来,制茶师傅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官判断,通过不断地调节做青工艺措施来完成做青过程。这种做青方式往往受到加工者的经验、敏锐力、判断力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导致茶叶品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何实现乌龙茶做青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达到乌龙茶初加工优质高效、清洁卫生的要求,一直是茶叶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传统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旨在论述近30年的做青工艺发展。通过探讨青叶在做青过程中主要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成茶品质影响,进而总结出我国乌龙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发展。比较现代清香型乌龙茶和传统浓香型乌龙茶的工艺差异,进一步深入对做青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受天气影响颇大,夏暑茶制茶环境尤为严苛。现代做青新工艺采用空调做青技术,打破传统制茶困境。本文整理出对做青有影响的可能环境因素和主要环境因子参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乌龙茶做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与设备配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名茶,其特有的自然香气和甘醇滋味,来源于优良品种和独特的初制工艺。其中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和滋味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茶区人民通过乌龙茶做青生产实践的摸索,积累了“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宝贵经验,但只停留在“做茶人懂做茶”的水平上,新手很难掌握,不易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乌龙茶的理想做青环境进行仿真,摆脱不良气候对做青质量的影响,提高和稳定乌龙茶品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984年省科委下达的“乌龙茶综合做青工艺和设备研究”攻关课题,由福建省农…  相似文献   

19.
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省科委重点课题"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中间试验,于8月21-22日在安溪县由省科委主持通过省级鉴定.乌龙茶是我省出口创汇的大宗土特产品,传统加工方法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易受不良气候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看青做茶"的被动局面."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课题由张天福高级  相似文献   

20.
闽南乌龙茶采用“切细做青”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青,它包括摇青和摊青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乌龙茶初制的做青过程只有通过完整嫩梢的鲜叶进行摇青,才能达到乌龙茶传统品质的色、香、味。所以,在乌龙茶制造工艺,制茶机械等方面的研究总是围绕着传统制法,进展不大,远不能适应乌龙茶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乌龙茶初制过程品质形成的理论的研究。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