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综述了有关秦岭森林植被研究的历程、现今状况和晚近动向,并指出部分存在争议及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县沙丘面积30,582亩,在鄱阳湖区的25个县、市中沙丘面积最大。分布在多宝、苏山、都镇三个公社,其中以多宝公社最为集中,面积29.565亩,占96.7%。治理沙丘是综合治理鄱阳湖的任务之一。为了掌握沙丘地区气候因子和风沙侵蚀量,1982年对沙丘进行了系统地观察记载。本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为42.5℃,以晴天为主;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石漠化又叫做石质荒漠化 ,一般出现石漠化的地区土层环境都比较差、固土保肥能力也相对较差 ,植被恢复难度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对永善县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辽西地区荒山造林面临的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困难基础上,对该区域荒山植被恢复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荒山特点,总结提出封山育林、播种造林、植苗造林三种造林绿化途径,并论述了各途径适宜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法、技术措施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赤松林及其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赤松林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其生长特点,天然更新特点及在延边地区特别是在延边盆地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经济林区裸石荒山造林中应用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宜昌页岩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高温干旱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了宜昌页岩地区植被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柴达木荒漠植被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在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沙化土地总面积949.6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的75.6%(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45%)。  相似文献   

8.
9.
三峡库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三峡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镜泊湖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着各专项保护与镜泊湖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区域和管理职能上重叠、景区区划严重制约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影响了对景区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和宁安市区位优势的发挥。探讨了对景区现有区划进行调整,促进景区资源的保护,以促进景区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地区对陡坡疏林地进行改造,采取拟行状和鱼鳞坑方法选林,经过10年-35年的观测与调查,效果比较明显,改造的林分都已成为较理想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民勤荒漠植被特征及其适应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荒漠区植物种类稀少,自然植被以沙旱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属于典型的荒漠植被类型;从植物区系分布看,以地中海-中亚分布成分为主,北温带分布成分、亚洲温带分布成分、中亚成分及旧大陆温带分布成分种类稀少;优势种、建群种单一;植被不稳定,植被盖度受当年降水情况影响较大;即使在降水条件好的年份,在人为活动影响少的地段的植被盖度最大只有45%;植物萌动,展叶开始时间较迟;植物的物候期受当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影响不大;多数植物靠种子繁殖,自然繁殖受当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和土壤条件影响大;种子自然繁殖一般出现在低缓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和平沙地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沙地)植被受年度降水量大小的波动性大。  相似文献   

13.
对沙地植被盖度与水分平衡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红石峡固沙试验林,于1958年开始营造,二十多年来,逐年扩大,目前已形成近5000亩以灌草为主的固沙试验林基地,对防风固沙起到了显著作用。但是,由于植被的蒸腾耗水,而大气降水又不能全部弥补土壤水分的损耗,致使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导致固沙植被的演替和退化,因此,在干旱地区开展大面积的固沙造林,有必要探索植被盖度与水分的平衡关系,确定适宜的植被盖度,以建立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提高固沙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试以红石峡固沙试验林为例,对沙地植被盖度与水分的平衡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沙地自然特点榆林红石峡固沙试验林基地,位于毛乌  相似文献   

14.
在对辽西植被恢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恢复生态学、森林培育学以及近自然林业理论,提出了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为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进一步加快辽西地区植被恢复进程,控制水土流失,改善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构建辽西地区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植被体系提供了适宜的模式和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辽西地区森林植被的历史、现状详细了解调查的基础上,对现有主要植被类型以及其演替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尽快恢复辽西地区的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闽东北鹫峰山项部植被经过半世纪的演变进程,森林经多次火烧、放牧,到20世纪70~80年代演变为草地,之后经过20多年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到21世纪初再次演变为森林。文章分析了鹫峰山顶部草地的形成与植被恢复,旨在为探讨植被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影响固沙植物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不同沙地,不同水分条件,建立不同的植被覆盖度是维持沙地水分平衡,建立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防止固沙植被演替退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对榆林红石峡约5000亩沙地植被,抽取样方144个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榆林红石峡水分条件下适宜的植被盖度是50-70%,覆盖度大于70%时,因植物蒸腾耗水量过大,致使土壤过度干旱,是导致植被演替退化的主要原因。对红石峡沙地封禁后植被恢复,演替,退化经历的主要阶段作了初步的划分,提出了沙地植物在各演替阶段中的主要生活型谱,为选择固沙先锋植物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民勤荒漠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自辉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3):26-28,49
民勤荒漠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受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形成了以唐古特白刺为建群种的顶极群落,其它植物种群均在衰退;降水量在现实状况下以木本植物的影响很小,对秋季短生植物影响较大,本区植被的演替趋向强旱生化。  相似文献   

19.
论述在宁化县紫色土水土流失区域恢复胡枝子植被的措施及其效益,指出选择胡枝子作为先锋树种结合其它牧草植被是实现水土流失区域植被恢复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褐马鸡在陕西韩城黄龙山曾一度被认为已"失踪",1994年再度被"发现".文章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分析,认为韩城黄龙山林区自古一直有褐马鸡的存在,是褐马鸡的祖居地.并通过黄土高原土地的开拓与利用、森林植被演替史、黄龙山区地貌演化及现代科学研究等,对褐马鸡在陕西韩城分布区历史变迁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