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对吉林省主要土类土壤矿物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在全省采集了30个剖面、83个土样,对每个土样分离为4个粒级,分别测定了矿物类型及各种矿物的含量,又对每个土样进行了有机质,可溶盐,磷酸钙、氧化物的分析。粘土矿物并附有X射线衍射图谱和电子显微镜照片。本文主要叙述长白山采集的4个土类、9个土样所做的上述分析及其结果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4.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72%-95%以结合态开式存在,土壤结合态腐殖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黑钙土最低,结合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富里酸:HA/FA)呈现地带性分布特征,即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呈递减的趋势;土壤中腐殖均以松结合态为主,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下层(20-40cm)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和HA/FA均高于上层(0-20cm)。随土壤粒径的增大,3种土壤的结合态腐殖质都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白浆土结合态伎俩南相对含量增加,而黑土和黑钙土相对含量减少。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白浆土,黑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其中黑土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均呈规律性,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而稳结合态的腐殖质相对含量则相反;黑钙土只有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种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对淮北变性土和长江下游变性型新成土的粘土矿物半定量研究表明,变性土胶粒和粘拉以蒙皂石占优势,粘料中蒙皂石占41.1%~56.5%,次为水化云母、高岭石。新成土胶拉以蒙皂石为多,粘粒则以水化云母为主,占43.6%~51.0%,次为高岭石,尚存蒙皂石及混层矿物。二地区土壤粘拉中含蛭石,但均未发现绿泥石。粉砂中矿物类型甚多,但几无蒙皂石。作者认为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存在,是土壤产生变性诊断特征的物质基础,因而是变性土鉴定主要依据之一。文中对上述土壤作了土属的系统分类和命名。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省11个主要土类50个样本的粘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褐土,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少量蒙脱石;在红棕色粘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和水稻土,粘粒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但含有较多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森林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粘粒普遍富含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其主要矿物组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白浆土在淹水条件下磷素的组成形态及释放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白浆土在淹水条件下磷素组成形态以无机态磷为主,占全磷的68.4%,有机态磷仅占31.6%,在无机态磷中以闭蓄态磷为主,占全磷的50.9%,其磷素释放量相当于每化顷施三料过石247.5公斤,从而改变了旱作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作物难以利用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白浆土机械物理性质,以黑龙江东部岗地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现场试验法和钢材脆性仪测定了白浆土原状土壤的抗剪强度和脆性。结果表明:白浆土内聚力白浆层最大,依次为淀积层、耕层;土壤粘着力淀积层最大,依次为白浆层、耕层;土壤外摩擦角由耕层向淀积层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水分升高,内聚力和内外摩擦角均有降低趋势;而土壤粘着力则相反。白浆土耕层土最易被破碎,白浆层居中,淀积层难以破碎。耕层和淀积层土壤在含水量低于塑性界限值阶段,破碎土壤所消耗的能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在土壤塑限值附近形成峰值,之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破碎白浆层土壤所消耗的能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破坏土壤时形成大小不一的土块,大土块比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耕层土壤易破碎成较小的土块和土屑;白浆层土壤居中,淀积层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白浆土低产原因,对白浆土不同土层的机械组成、土壤硬度、透水性和水浸容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机械组成呈上轻下粘的"二层性"特点。耕层和白浆层以粉粒为主,特别是粗粉粒和中粉粒含量比淀积层高17.5%~42.5%,粘粒含量不足淀积层的1/2;白浆土耕层通透性良好,白浆层和淀积层固相率高、气相率低;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透水性不良;白浆层土壤硬度大,容重高,埋藏深度浅,是作物根系生长的障碍层次。  相似文献   

10.
以甸中南地区几种主要地带性土壤为材料,比较了物理、化学方法的浓缩效果,结合X-射线分析,探讨了高梯度磁场分选(HGMS)后土壤胶体的矿物类型、氧化铁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HGMS处理后,土壤粘粒层状硅酸盐矿物含量相对减少,高岭含量减小的幅度较大,而2:1型矿物含量变化幅度较小;HGMS处理后,氧化铁矿物中的G/(G+H)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对以2:1型层状硅酸盐为主的土壤粘粒,用HGMS方法处理得一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主要水稻土中粘土矿物的组成(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2.
白浆土腐殖物质中氮素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三江平原境内的耕地白浆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成为复区存在的草甸土和暗棕壤作比较,研究了土壤腐殖物质中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HA,FA的酸解产物中,FA所含酸解NH4^+-N和氨基糖氮均高于HA,而氨基酸态氮则低于HA,HA和FA在氨基酸组成上差慢不大,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含有较多的碱性氨基酸,而后者则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钾对湖北省几种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耕层土壤的粘粒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10年不施钾或是10年连续施钾,同一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麻砂泥田粘土矿物组成中,水云母含量下降,1.4nm矿物含量相应上升,类型由以蛭石为主转变为以1.4nm过渡矿物为主,且1.4nm过渡矿物的热稳定性有所增强,这主要是由于土壤钾、镁等营养元素长期“入不敷出”所致;白散泥田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变化不明显;灰油砂土粘粒中,水云母含量上升,1.4nm矿物相应下降,这可能主要是粗粒云母类矿物在表层风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十五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钾矿物的类型及其相对量以探明土壤供钾能力。试验表明:位于鄂南水稻土的各形态钾含量较低,土壤中含钾原生矿物主要为难分解的白云母和长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由湖积物、花岗片麻岩、鄂北Q_3母质以及鄂西北红砂岩发育的水稻土,各形态钾含量较为丰富,或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易风化钾矿物,其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土壤含钾量主要集中于粗粒部分,而其他土壤含钾量主要聚集于粉粒和粘粒中。15种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土壤地带性分布以及钾的风化系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差热分析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五种土壤粘粒矿物组成都是以伊利石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黄褐土、黄绵土、黑垆土粘粒矿物在剖面分异不明显。塿土、黄棕壤表层与亚层粘粒矿物组成有一定差异。粘粒及其它各粒级矿物质的矿物组成都与其阳离子交换量结果很一致。  相似文献   

16.
白浆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及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白浆土的改良,对白浆土不同层次间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的白浆层(20~40cm)土壤含水量低,分别比耕层(0~20cm)和淀积层(40~60cm)低18.67%和24.13%;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在土壤不同层次间分布趋势是耕层>白浆层>淀积层,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白浆土某些物理性质的研究Ⅲ.白浆土微结构及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白浆土的某些物理性质,对自然林下的白浆土和耕地白浆土的土壤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林下荒地白浆土剖面未受到过任何人为扰动,表层土壤中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残留物质,土壤团粒结构发达,孔隙量大,土质疏松;表土层向白浆层呈渐进式过渡;而耕地白浆土的表层土壤,由于受机械耕作影响,土层内混有大量白浆层土壤,土壤紧实,孔隙量减少。白浆层土壤结构呈厚度为2~3mm片状结构,仅有少量水平方向发展的孔隙,无利于土壤排水的纵向孔隙,无作物根系;淀积层土壤呈小核状结构,干缩后沿结构形成裂隙。白浆土的土壤总有效储水孔隙(0.050 0~0.000 2mm)为耕层的16.9%~20.3%。白浆层仅为耕层的67.4%~83.3%,淀积层为耕层的25.6%~54.4%。直径>0.05mm的重力水孔隙耕层在17.8%~24.4%,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的重力水孔隙仅1.3%~1.8%和2.4%~6.4%,表明土壤通透性差。直径<0.000 2mm的无效孔隙,淀积层明显高于耕层和白浆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岭石不断减少。所有土壤都出现埃洛石和三水铝石,后者在剖面中有由下往上减少的倾向。14A过渡矿物多分布在山的中部消下土壤中。混层矿物出现普遍。 花岗岩发育土壤原生产矿物的风化指数,从山脚到山顶逐渐变小。本文还讨论了三水铝石的转化条件,并对土壤富铝化与土壤风化、红壤化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荒地、林地、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黏粒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ck)、荒地、林地利用的土壤黏粒矿物的风化依次减弱,绿泥石的含量依次升高;耕地(ck)的土壤黏粒中伊利石的含量高于荒地和林地,为57.61%;林地的土壤黏粒中I/S混层矿物含量高于荒地和耕地(ck),为47.92%;与耕地(ck)的土壤黏粒矿物相比,玉米地的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低于耕地(ck),分别为38.66%、5.93%,绿泥石含量高于耕地(ck),为4.92%;土壤的不同利用方式可导致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H~+、交换性Al~(3+)、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黏粒矿物中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的变化。土壤只耕作不施肥有利于黏粒矿物的风化转化,长期施肥抑制黏粒矿物的风化转化,林地根系的腐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利于伊利石的风化转化。  相似文献   

20.
岗地白浆土和平地白浆土在土壤形成条件及土壤构造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但由于所处地形部位的差异,致使它们在土壤性状上,如土壤水分状况,腐殖质组成、总酸度及活性酸度,亦各具不同特点。通过对岗地白浆土和平地白浆土土壤性状的比较,逐步摸清其形成条件和肥力上的差异,对改良利用和进一步提高白浆土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