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黄牛的役用时间迅速减少。为了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1985年8月,我市秦都等县(区)开始引用乳肉兼用型丹麦红牛改良本地秦川牛,使之向乳肉役多用途方向转  相似文献   

2.
延边黄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边黄牛是吉林延边地区役肉兼用黄牛品种,全州现存栏牛72.6万头,其中延边黄牛有50.8万头,占全州牛存栏头数的70%。延边黄牛有黄色、蛋黄色和其它毛色,其中黄色占74.8%,因此统称延边黄牛。1981年被国家确定为五大良种牛之一。延边黄牛是我州各族人民精心培育的适合寒温带山区养殖的役肉兼用牛,体格高大结实,适应性强,肉质细嫩,汁多味美,柔软适口。具有独特的肉质风味和产肉性能,可与日本的和牛、韩国的韩牛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前言放牧育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在养牛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生产技术。放牧育肥能充分利用草原,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延边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之一,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役用性能,而且肉质柔软多汁,鲜美适口。为了探讨 EP218增重剂在我州放牧饲养条件下,对延边黄牛幼牛的增重效果,我们从1990年4月18日至7月17日期间,在龙井市朝阳川镇吉成村和龙浦村进行了增重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农区养牛业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肉改”工作蓬勃开展。由于冻精配种的推广和普及,“肉改”杂交牛犊已有相当数量,我们南阳地区目前已有肉杂牛8.53万头,在非保种地区及山丘地区肉杂改良牛犊已占犊牛总数的28.3%。由于肉杂改良牛的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今后“肉改”势头仍将加快,南阳地区冻精站1989年以前基本上只生产黄牛冻精,而近年来每年生产肉牛冻精12万份,仍然供不应求。黄牛由单一役用向肉役兼用或以肉为主的改良转化中,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一、提高繁殖成活率 黄牛单一役用时,主要经济效益表现在役用方面繁殖成活率往往很低,农区牛的繁殖成活率仅30~35%,近几年来多数地区已达到50%左右,在“冷配”  相似文献   

5.
利木赞牛与延边黄牛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之一,虽然具有许多突出优点,但是由于它传统上是以役用为主,存在着生长发育慢,产肉量低,臀部肌肉欠发达等缺陷,因此引入利木赞品种对延边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是提高其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1 基本情况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属中温带湿润冷凉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短。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9.2万公顷,又有丰富的秸秆,发展养牛业有很好的资源条件,到2003年末全市黄牛存栏近19万头,2003年冷配黄牛1万多头,在本地区发展养牛具有大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对77头延边黄牛(其中,公牛40头,母牛37头)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背景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市场的变化,中国黄牛的选育方向也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即“役用-以役用为主-役肉兼用-肉役兼用-肉用”的选育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牛业以役用为主,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牛的营养代谢试验、役用性能、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冻精制作及种质特性等基础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黄牛作为农业的动力已退居次要地位,随着中国良种黄牛委员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7.
利木赞牛与延边黄牛杂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是我国宝贵的黄牛资源,原产于朝鲜及我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黄牛体躯粗壮结实、结构匀称、骨骼致密,具有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等特点,属寒温带山区的役肉兼用品种。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使该品种牛生长慢、产肉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保持该品种优良性状,提高屠宰率,使延边黄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5千多万以役用为主的黄牛,面临着改变生产力方向的问题。为了使黄牛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需要,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在妥善保存一分部优良黄牛遗传资源的同时,5千多万黄牛中的绝大多数,通过不同途径向乳用、肉用或兼用方向改良,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役牛将逐渐由役用转向乳、肉用途,这已被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我区黄牛的发展也必然是这个方向。一、我区养牛业的状况建国以来,我区养牛业仍以役用为主,奶牛占的比例很小。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5年,全区  相似文献   

10.
按照省上黄改总体方案,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3年来,应用短角红牛共配黄牛2785头,现已产犊牛2220余头,占黄牛总数的6.5%,实践证明,短秦F_1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321kg,比秦川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养牛业蓬勃发展,无论是牛的数量和产值,都占畜牧业的首位。有些国家趋向于发展大型肉牛品种,采用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两种方法,促进家畜生产性能不断提高。我国养牛业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黄牛必将由役用向肉、乳方面转化,由生产资料转变为生活资料。南阳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繁殖力强,乳脂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役用性能高,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传统上以役用为主的中国黄牛,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迅速提高黄牛的乳肉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除良种黄牛保种区仍坚持本品种选育外,其他地区黄牛均可用外来品种公牛进行杂交改良,所生改良后代...  相似文献   

13.
<正> 华南地区黄牛体型小,生产性能低,一般以役用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对役力的需求逐步减少,牛的役用价值随之下降。有些地区甚至养牛一年仅用牛1—2个月,或养牛仅为集肥之用。农民反映养牛不合算,经济效益低。另方面,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肉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提出了黄牛必须从生产资料转化为生活资料的问题。也即必须从单一的役用转化为奶、肉、役兼用多种经济用途,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养牛效益。因而从客观上就确定了黄牛必须进行改良的发展战略。现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设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黄牛传统上以役用为主,乳肉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不高。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黄牛的役用价值已大大下降;另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牛奶、牛肉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为顺应这一变化,满足人民的奶肉需求,必须走黄牛改良之路。陕西省先后已有10多个县、区引入丹麦红牛或短角牛级进杂交秦川牛,使之向乳肉或肉乳方向发展。全国其它各省,市、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展开了黄牛改良工作。鉴于黄改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了使黄改工作者能预测每年各代改良牛的存栏数,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开展工作,特开展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南丹黄牛养殖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特点及分布 南丹黄牛属役肉兼用型品种,具有役用性能强、生产性能好、性情温顺、耐粗宜牧、抗病力强、肌肉紧凑、肉质细嫩鲜美清甜等特点,1985年入选《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南丹黄牛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及相邻的环江县、天峨县、金城江区等.目前,南丹县黄牛存栏5.6万头,主要以役用为主,是当地农民必不可少的役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有本地黄牛100多万头,遍及全省各地,但因黄牛体形矮小,产奶少,出肉少,经济价值低,已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此,我省在六十年代采取本品种选育以提高役用性能为主,七十年代引入纯种肉牛改良,但均因经济效益低而没有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陇南黄牛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省列课题提出陇南黄牛杂交改良向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实验已证明西本等一代杂种牛的生长速度、肉用、役用性能均比本地牛有很大提高,对乳、肉、役兼用牛来说,产奶性能的测定可以估测该牛的经济效益和犊牛生长发育的依据。为了探讨西本一代牛泌乳性能,为今后黄牛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8年3月—11月进行了本试验,现总结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丹麦红牛改良神木黄牛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牛改良工作在我县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当时主要是以提高役力为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则越来越显示出其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的弱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在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等老前辈的支持与指导下,于1989年开始了用丹麦红牛对我县黄牛进行乳(肉)役兼用型改良的工作,几年来已繁殖了不少丹麦杂种牛。经调查测量与统计分析,这些杂种牛在初生、生长发育、适应性能以及某些性状的遗传方面均有较好表现,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黄牛的役用价值日益降低;另一方面,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也要求提供大量的奶、肉等食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黄牛的用途必须转变,即由单一役用向乳、肉役多种经济用途转化,由农民的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化,否则,我国的养牛业就没有前途,没有出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正确处理黄牛的保种与改良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鲁西牛的保种与改良问题谈谈我们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黄牛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最广,是我国主要的畜种之一。可是,传统上以役用为主,乳肉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不高。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役用途已大大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和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因此,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黄牛,将是我国肉牛和奶牛的重要来源。发展我国黄牛,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