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正>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目前水稻的生长状况来看,水稻遭受着很多的病害,如果这些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对水稻的生长以及水稻的产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水稻的病害主要有水稻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要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就应该对水稻的病害进行综合的防治。一、水稻病害中的水稻立枯病及综合防治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病害中的其中一种病害。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新沂市水稻倒伏问题,笔者进行了劲丰在水稻上施用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劲丰在水稻始穗期应用可明显降低水稻株高,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株高的降低使水稻植株的重心下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稻的品质以及水稻的产量受水稻倒伏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水稻矮化育种来提高水稻品种的抗倒性,使水稻产量增高,以此增加其经济系数。而如果想让水稻产量继续增加,就必须在其生物产量上下功夫,提高水稻生物产量的关键手段是提高水稻株高,但如此一来就会容易产生倒伏。所以矮化育种抗倒就成了水稻能够再提高产量的一个关键课题。出于对水稻各倒伏因素的处理方法考虑,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能对水稻倒伏产生重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也是水稻抗倒伏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育种选项。根据实际研究,我们测量了基部茎秆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水稻抗倒伏评价体系,有利于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对提高水稻抗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我们进行了水稻专用型矮壮丰在水稻上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矮壮丰在水稻始穗期应用可明显降低水稻株高,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株高的降低使水稻植株的重心下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北方是水稻主要产区,北方地区的水稻为一季水稻。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技术推广人员的重要工作。结合北方气候特点,研究水稻种植方法,利于水稻质量与产量的提升,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寿县沿淮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寿县沿淮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包括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水稻钻心虫、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飞虱,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的种植影响逐渐增大,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已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防治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稻作农业的发展,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根据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特征特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把水稻品种分为5个世代(G)。第1代(1G)为高秆水稻,第2代(2G)为半矮秆水稻,第3代(3G)为亚种内杂交水稻,第4代(4G)为亚种间渗入水稻,第5代(5G)为亚种间杂交水稻。在5代水稻中,1G高秆水稻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半矮秆水稻替代,之后基本没有大面积种植。2G半矮秆水稻、3G亚种内杂交水稻和4G亚种间渗入水稻从推广应用至今仍然在使用。5G亚种间杂交水稻即将面世。每一代水稻的出现,都是水稻品种的一次重大创新,都带来水稻育种和生产的变革。认识水稻世代的演变规律,对于把握水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并且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水稻病虫害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水稻种植人员,水稻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我国水稻种植产量以及质量,因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关注水稻的病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稻病虫害问题进行专业化的防治,以确保水稻的品质与产量。因而本文将从我国水稻病虫害的概述出发,分析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过程中的实施与推广,以便有助于提高现阶段水稻病虫害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稻的产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整体状况。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稻产量得到了快速地提高。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水稻早育稀植的特点和优势、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水稻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的种植地域已经十分广泛,缓解了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水稻种植的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为保证水稻的收成,必须重视水稻病害的问题,对水稻种植的抗病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水稻种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安庆市金太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水稻灌浆营养液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水稻喷施灌浆营养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灌浆营养液可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延缓水稻早衰,从而延长水稻灌浆时间及生育期,有利于水稻的充分灌浆;营养液能降低水稻的株高,缩短水稻的剑叶长度及穗长,促使水稻茎杆粗壮、叶片挺立,有利于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减少水稻倒伏的风险;可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和纯收入。因此,灌浆营养液可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和覆草旱作水稻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根冠比较常规水稻高23.2%。常规水稻最大根深为28cm,旱作水稻为35cm。水稻旱作后根系呼吸强度有明显增加。早造常规水稻断根后产量下降15% ̄23%,而旱作水稻断1/4根产量增加约20%。晚造常规水稻断根处理之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旱作水稻断3/4根处理产量较不断根处理下降20.4%。早造水稻断根不利于水稻贮存物质输出而有利用于净光合产物积累。断根后旱作水稻穗增重增加,而常规水稻断根后穗增重下降。晚造旱作水稻断根后贮存物质输出减少,断1/4根处理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引起净光合生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穗增重下降。常规水稻断根后对贮存物质的输出影响不大,断1/4根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导致净光合生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水稻生产的主流。水稻育苗和本田栽培技术是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核心,它贯穿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以本人多年水稻生产的亲身经历,就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糙米中重金属镉含量与水稻植株中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土壤镉浓度处理的盆栽试验,对水稻糙米中重金属镉的积累与水稻植株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分蘖期的重金属镉含量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出穗期,只有水稻茎秆中的镉含量与糙米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相关;在水稻的成熟期,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镉含量的相关系数在土壤镉含量较低时都为显著相关,而在较高浓度时,只有水稻的茎秆与糙米镉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关。[结论]水稻糙米中的镉含量只与水稻植株中的茎秆的镉含量有关联。选择茎镉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可得到糙米对重金属镉低积累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空育131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氮、磷、钾肥为基础研究,研究了寒地水稻施用镁肥后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其主要结果是水稻施镁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增产6.1%,水稻施用镁肥还可以提高水稻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不断发展,对农业特别是水稻的种植需求也逐渐提高,水稻食用价值以及水稻的产量都直接源于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鉴于人们对水稻质量和产量的要求,人们逐渐提高对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促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在各个阶段进行探讨,根据实际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无公害优质水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水田全程机械化中,水稻收获问题是影响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收获损失大、粮食水分大、品质下降,致使效益大幅度降低,已成为制约水稻提质增产增效的瓶颈。水稻分段收获可延长有效收获期,加快水稻收获进度,降低水稻水分,提高品质,实现安全储存,提高水稻销售价格,增加效益,从而保证水稻丰产丰收。这一技术已被水稻种植户认可,在水稻收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泗阳县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叙述了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钻心虫、水稻稻飞虱、水稻稻纵卷叶螟等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在泗阳县的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和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杂交水稻进行优化研究,了解杂交水稻在实际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杂交水稻进行深层次了解,保证杂交水稻在实际栽培中能够拥有科学的光照设计,增加杂交水稻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杂交水稻老化时间,进而保证水稻能够高产栽培。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于水稻进行科学性栽培,对于生长期的水稻进行严谨管理,构建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但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农业生态系统间还存在一定矛盾,对于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完善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