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都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培福 《南方农业》2012,(12):61-63
稻纵卷叶螟是重庆市丰都县主要的水稻迁飞性害虫,近几年其为害呈加重趋势。阐述了稻纵卷叶螟在丰都县的发生原因和特点,提出了"准确测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桂林地区近5a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模型中的预报对象为气象条件综合等级,分长期和短期预报,将各预报对象和预报因子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月、季度及一周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月、季和1~7d逐日影响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业务系统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根据Fisher判别准则,对重庆市黔江区1993-2010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程度及6-7月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模型D=661X+38X2,回测检验拟合率达94.4%.利用该模型对2011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进行预测,其结果与发生程度吻合.  相似文献   

4.
5.
利用1994-2014年中国南方四大稻区(华南、西南、江岭和江淮稻区)代表性病虫测报站的稻纵卷叶螟逐候田间赶蛾量资料,筛选出影响各站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分别对各站建立稻纵卷叶螟迁入期候发生量的卡尔曼短期预测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准确率、误差大小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前一候和前两候的田间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前一候的近地面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前一候的地面气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经1994-2011年的回检拟合和2012-2014年试报检验,卡尔曼模型的发生量预测综合平均误差为-88.63,平均绝对误差为217.72,均方根误差为605.04。发生量预测综合准确率为84.33%,平均历史拟合率为83.33%,各站卡尔曼模型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稻纵卷叶螟候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UAV)减量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该研究采用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施药作业。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开展了两种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水稻冠层雾滴沉积试验,以及两种施药液量下480、540、600 mL/hm2 3种农药剂量(阿维•氯苯酰推荐剂量的80%、90%、100%)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减量施药田间药效试验,并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Knapsack Electric Sprayer,KES)人工施药的常规防治方法进行施药效果对比。雾滴沉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分布均匀性优于水稻冠层下部;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显著优于施药液量15 L/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剂量越大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越好,采用农药剂量100%的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并优于KES人工施药;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较15 L/hm2的防治效果更好;施药液量15 L/hm2且农药剂量90%、施药液量22.5 L/hm2且农药剂量80%与KES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液量22.5 L/hm2可以获得更好的雾滴沉积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施药液量22.5 L/hm2时,减少20%的农药剂量也能保证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该结果对水稻田间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2013年水稻田为研究区,以相同时期HJ-1A/1B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研究区内水稻全生育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近红外反射率(NIR)的光谱特征参数,揭示虫害发生及其演变特征,分析这些光谱特征参数与虫害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虫害发生越严重,光谱特征参数变化越明显;(2)定性分析表明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与两个田块的光谱特征参数差异均呈正相关关系。(3)对3个衡量指标和水稻卷叶率的定量相关分析表明,DNIR(正常水稻与受害水稻的NIR差值)与水稻卷叶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DEVI(正常水稻与受害水稻的EVI差值)与水稻卷叶率呈显著相关(P<0.05),而DNDVI(正常水稻与受害水稻的NDVI差值)与水稻卷叶率相关性不明显。可见,利用环境小卫星影像动态监测和预警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发展状况是可行的,可为虫害动态监测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20年在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üenée(C. medinalis)]自然发生的水稻农田进行高光谱观测试验,以探明不同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下水稻叶片光谱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并对水稻产量进行预测。试验共选取80个样点,各样点虫害等级根据稻株的受害叶片数量占叶片总数的比例进行划分,利用SOC710VP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水稻主要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各样点水稻叶片的高光谱数据,调查收获后各样点的水稻产量数据,分析不同虫害等级下水稻叶片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特征和产量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观测光谱与产量相关性较强的特征波段计算植被指数,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的水稻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同一生育期内,水稻叶片近红外波段和红边波段的反射率随着虫害等级的升高而降低,而红光波段则相反。(2)同一生育期内,一阶导数光谱的峰值、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随着虫害等级的增大而降低,红边位置的“蓝移”现象加重。(3)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总体上随着虫害等级的上升而降低;但虫害等级较低时,有效穗数、千粒重以及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温度影响下的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动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温度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可为害虫种群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9.0℃,22.0℃,25.0℃,28.0℃,31.0℃)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仿真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预测成虫的产卵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结果显示,在初始卵量均为100标准粒的情况下,温度过高(〉25.0℃)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低龄幼虫的生存和发育,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验种群后期的发育和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和生殖力迅速提高,温度为25.0℃时世代存活率、次代产卵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67%和1488.4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4.9℃。研究表明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害虫种群发育动态及预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新药,进行了辛巴瑞(36%氰虫·毒死蜱SE)防治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辛巴瑞(36%氰虫·毒死蜱SE)悬乳剂的防效与福戈(40%氯虫·噻虫嗪WG)水分散粒剂的防效相当,且以辛巴瑞(36%氰虫·毒死蜱SE)悬乳剂210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756 mL/hm2)的施药量,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2017-2018年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与昆虫生态实验室培养的二龄稻纵卷叶螟幼虫为试验材料,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水稻大田内,设置网罩控制下不同投虫量处理,以无虫量为对照,利用便携式波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水稻全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以及倒一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and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分析不同初始虫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水稻冠层的原始光谱、三边参数和SPAD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观测光谱中与SPAD值相关性较强的波段,计算基于光谱数据的植被指数和三边参数,并以这两类指数为自变量,建立水稻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回归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为害下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其中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在分蘖-孕穗期低于对照,在扬花-成熟期高于对照;(2)在近红外波段,表现为虫害处理的反射率低于对照,且随着投虫量的增加反射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300头·百株-1(4级)处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最低;(3)随着投虫量的增加,红边位置发生明显"蓝移"。(4)SPAD值...  相似文献   

12.
秀山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南方农业》2007,1(4):94-96
秀山县2006年病虫发生特点表现为:稻飞虱发生早,危害重;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危害程度轻于上年;二化螟偏重发生,螟害问题日益突出;稻瘟病中等流行,危害呈下降趋势;稻纹枯病危害加重;玉米病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蔬菜病虫种类多,发生面广;柑橘红蛛蛛发生偏重,虫量居高不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主栽品种抗性较差、病虫基数高、栽培制度有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气候条件有利、耕作粗放、传统不良习惯及防治水平较低等方面。根据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保护和利用天敌为主,辅以喷施生物农药,控制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系统中稻纵卷叶螟种群控制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害虫种群的优化管理和预测等研究中的应用,以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及鸭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框架模型,并利用STELLA软件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当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初始的百穴卵量为100粒,稻田蜘蛛密度为每百穴12.623头,如果同时考虑鸭对3龄幼虫期稻纵卷叶螟卷苞60%的捕食率,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密度可降至每百穴9.129头,鸭的捕食可使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卵期末的百穴卵量减少约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土培法,选用12个不同年代的水稻种质,对6个不同土壤N营养水平下水稻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孕穗期前)危害的抗性差异及与土壤N营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低抗、中抗和高抗3类,低抗和高抗的较少,中抗的较多,且筛选鉴定水稻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最佳土壤N营养量为N 0.24g/kg土(折合N 122.40 kg/hm2).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响应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可分为低响应、中响应和高响应3类,低、中响应种质较少,高响应种质较多.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种质的危害规律表现为二项式开口向上,二项式开口向下和无规律3类,二项式开口向上的种质危害最低时的最适土壤N营养量平均为N 0.27g/kg土(折合N 136.53kg/hm2),二项式开口向下的种质危害最高时的最适土壤N索营养量平均为N0.12g/kg土(折合N 74.03kg/hm2).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四川省再生稻布局、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以及秋季气候趋势综合分析.预计2013年再生稻病虫总体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40万hm^2次,以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奇异交叉谱分析方法(SCSA),对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中广西全州、重庆秀山、湖南湘阴和江苏张家港4个代表站点1994-2014年稻纵卷叶螟田间逐日赶蛾量资料和与4站虫量相关性最显著的环流因子进行耦合周期分析,通过重建耦合分量序列(RCCS)对分量序列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探讨,并采用SCSA-AR方法对稻纵卷叶螟发生量进行外推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对预测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及预测值与实况值的符号相关率(RSC)进行计算,4站综合平均的ME为-0.071、MAE为0.349、RMSE为0.446、RSC为0.75,表明预测误差较小,预测序列较稳定,预报精度较高,可将此方法推广应用于中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7.
稻螟在年度间大发生与小发生是交替出现的,其大发生相隔若干年出现一次,表现为周期性波动现象,其短周期约5~6年一次,长周期为11年一次,可能还有更长周期存在,与35年旱涝周期相对应.其波动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1)在雨量偏少年份大发生,降雨量与蛾量两者呈负相关.(2)在太阳活动周期中,大发生出现在极值年附近(M+2和M-2);灯下资料表明三化螟在极大年后的下降段大发生;二化螟则在上升段大发生.稻螟大发生的波动是从沿海向内地,由南向北依次出现.这些结果可为稻螟的长期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江汉平原地区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5%-10%,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减产达30%以上。根据在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调查,油菜菌核病在近10年中大发生有3年,偏重发生有4年,中等发生程度有1年,偏轻发生程度有2年,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武隆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南方农业》2012,(10):43-44
介绍重庆市武隆县小麦白粉病的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病原因,提出结合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科学指导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武隆县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重庆市武隆县白菜生产实践,介绍白菜根肿病的发病症状、剖析病源和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